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596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它由冷热交换器、蓄液箱、冷循环管、降温器、蓄水箱和控制箱构成,冷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有蓄液箱,蓄液箱与冷热交换器连通,蓄液箱内装有冷循环管,延伸到蓄液箱下方的冷循环管上间隔固装有降温器,降温器与冷循环管连通;冷热交换器的另一侧设置有蓄水箱,蓄水箱与冷热交换器连通,蓄水箱的下方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分别与冷热交换器、降温器和蓄水箱电连接。该装置具有结构模块化,易于扩展和规模化使用,反馈调节易于控制温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空气能利用装置存有的依赖现有设备,大规模使用成本较高,温度调节繁琐的技术缺陷,提高了空气能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能是指空气中所蕴含的低品位热能量,由于热量无法自发地从低温热源传到高温热源上,因此还需要消耗其他的能量来对空气热能进行利用,工业上一般使用压缩机驱动制冷剂工作,以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来对水进行加热,俗称“热泵”,它相比于普通的电加热更加节省能源。热泵在工作过程中,它的一端产热,另一端则不断吸收环境中的热量,考虑到南方很多地区有强烈的降温需求,因此可以将空气能在交换过程中的吸热行为利用起来,实现室内降温的功能。目前常见的空气能冷热利用的装置,往往是将改装后的空调直接连到热泵上面去,虽然能实现加热和降温的功能,但是外购空调价格较高,在居民区或办公区域大规模使用时,成本即会迅速上涨,不利于推广使用;此外,当接入的用户较多时,由于介质存有传输损耗,导致温度上升,使得各用户的降温效果不一致,当热泵功率产生变化时,用户的室温也会随制冷效果产生改变,往往需要到现场仔细调整温度,十分繁琐,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来解决这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空气能利用装置存有的依赖现有设备,大规模使用成本较高,温度调节繁琐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模块化,易于扩展和规模化使用,反馈调节易于控制温度的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它由冷热交换器、蓄液箱、冷循环管、降温器、蓄水箱和控制箱构成,其特征在于:冷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有蓄液箱,蓄液箱与冷热交换器连通,蓄液箱内装有冷循环管,冷循环管延伸到蓄液箱的下方,延伸到蓄液箱下方的冷循环管上间隔固装有降温器,降温器与冷循环管连通;冷热交换器的另一侧设置有蓄水箱,蓄水箱与冷热交换器连通,蓄水箱的下方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分别与冷热交换器、降温器和蓄水箱电连接。所述的冷热交换器由冷凝器、蒸发器、上循环管、压缩机、下循环管、储液罐和膨胀阀构成,冷凝器和蒸发器呈间隔状设置,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上部通过上循环管连通,上循环管上装有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上部通过下循环管连通,下循环管上间隔装有储液罐和膨胀阀。所述的冷凝器的上部装有热出水管,冷凝器的底部装有热进水管。所述的蒸发器的上部装有进液管,蒸发器的下部装有出液管。所述的进液管上装有进液增压泵。所述的冷循环管上装有循环增压泵。所述的降温器由凝水盘、支撑架、表冷器、安装板、电机、风轮和室温温度传感器构成,凝水盘上对称状固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之间固装有表冷器,表冷器一侧的支撑架之间固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端面上固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装有风轮,风轮下方的凝水盘上固装有室温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凝水盘上装有排水管。所述的表冷器上间隔装有冷进水管和冷出水管。所述的冷进水管上装有支路增压泵。所述的安装板上设置有进风槽。所述的蓄水箱内装有热水温度传感器,蓄水箱的底部装有加热器。所述的控制箱上设置有显示屏,控制箱内装有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具有结构模块化,易于扩展和规模化使用,反馈调节易于控制温度的优点,通过蒸发器对蓄液箱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液对冷循环管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冷循环管通过降温器降低室内温度,且降温器易于生产制造,直接并联到冷循环管上即可工作;通过循环增压泵和支路增压泵即可改变各降温器的流量,以便根据室温温度传感器的数值来稳定室温,解决了现有的空气能利用装置存有的依赖现有设备,大规模使用成本较高,温度调节繁琐的技术缺陷,提高了空气能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冷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降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热交换器,11、冷凝器,111、热出水管,112、热进水管,12、蒸发器,121、进液管,122、出液管,123、进液增压泵,13、上循环管,14、压缩机,15、下循环管,16、储液罐,17、膨胀阀,2、蓄液箱,3、冷循环管,31、循环增压泵,4、降温器,41、凝水盘,42、支撑架,43、表冷器,431、冷进水管,432、冷出水管,433、支路增压泵,44、安装板,441、进风槽,45、电机,46、风轮,47、室温温度传感器,48、排水管,5、蓄水箱,51、热水温度传感器,52、加热器,6、控制箱,61、显示屏,62、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它由冷热交换器1、蓄液箱2、冷循环管3、降温器4、蓄水箱5和控制箱6构成,如图2所示,冷热交换器1由冷凝器11、蒸发器12、上循环管13、压缩机14、下循环管15、储液罐16和膨胀阀17构成,冷凝器11为内部装有盘管的箱体,当被压缩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11时即会液化并放出热量,本实施例所述的冷凝器11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如专利号CN204612267U公开的一种车用空调冷凝器,即可满足本申请的使用需要;冷凝器11的上部装有热出水管111,冷凝器11的底部装有热进水管112,热进水管112与外部的冷水水源连接,冷水通过热进水管112进入冷凝器11并被加热,然后沿着热出水管111离开冷凝器11。冷凝器11和蒸发器12呈间隔状设置,蒸发器12为内部装有盘管的箱体,当制冷剂经过蒸发器12即会汽化吸收热量,本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12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如专利号CN210399589U公开的一种翅片蒸发器组件,即可满足本申请的使用需要;蒸发器12的上部装有进液管121,蒸发器12的下部装有出液管122,冷却液通过进液管121进入蒸发器12并被降温,然后沿着出液管122离开蒸发器12。冷凝器11和蒸发器12的上部通过上循环管13连通,上循环管13上装有压缩机14,压缩机14用来压缩上循环管13内的制冷剂,以提高制冷剂的压力,便于使制冷剂通过冷凝器11液化放热。冷凝器11和蒸发器12的上部通过下循环管15连通,下循环管15上间隔装有储液罐16和膨胀阀17,储液罐16用来暂存液化的制冷剂,膨胀阀17用来对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便于使制冷剂通过蒸发器12汽化吸热;下循环管15、上循环管13、冷凝器11和蒸发器12形成一个完整的冷热交换回路,当制冷剂在回路中循环流动时,冷凝器11一端不断放出热量,蒸发器12一端则不断吸收热量。冷热交换器1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它由冷热交换器(1)、蓄液箱(2)、冷循环管(3)、降温器(4)、蓄水箱(5)和控制箱(6)构成,其特征在于:冷热交换器(1)的一侧设置有蓄液箱(2),蓄液箱(2)与冷热交换器(1)连通,蓄液箱(2)内装有冷循环管(3),冷循环管(3)延伸到蓄液箱(2)的下方,延伸到蓄液箱(2)下方的冷循环管(3)上间隔固装有降温器(4),降温器(4)与冷循环管(3)连通;冷热交换器(1)的另一侧设置有蓄水箱(5),蓄水箱(5)与冷热交换器(1)连通,蓄水箱(5)的下方设置有控制箱(6),控制箱(6)分别与冷热交换器(1)、降温器(4)和蓄水箱(5)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它由冷热交换器(1)、蓄液箱(2)、冷循环管(3)、降温器(4)、蓄水箱(5)和控制箱(6)构成,其特征在于:冷热交换器(1)的一侧设置有蓄液箱(2),蓄液箱(2)与冷热交换器(1)连通,蓄液箱(2)内装有冷循环管(3),冷循环管(3)延伸到蓄液箱(2)的下方,延伸到蓄液箱(2)下方的冷循环管(3)上间隔固装有降温器(4),降温器(4)与冷循环管(3)连通;冷热交换器(1)的另一侧设置有蓄水箱(5),蓄水箱(5)与冷热交换器(1)连通,蓄水箱(5)的下方设置有控制箱(6),控制箱(6)分别与冷热交换器(1)、降温器(4)和蓄水箱(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热交换器(1)由冷凝器(11)、蒸发器(12)、上循环管(13)、压缩机(14)、下循环管(15)、储液罐(16)和膨胀阀(17)构成,冷凝器(11)和蒸发器(12)呈间隔状设置,冷凝器(11)和蒸发器(12)的上部通过上循环管(13)连通,上循环管(13)上装有压缩机(14),冷凝器(11)和蒸发器(12)的上部通过下循环管(15)连通,下循环管(15)上间隔装有储液罐(16)和膨胀阀(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11)的上部装有热出水管(111),冷凝器(11)的底部装有热进水管(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能冷热交换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12)的上部装有进液管(121),进液管(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
申请(专利权)人:州州高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