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明金专利>正文

一种制冷机蒸发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91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机蒸发室,包括固定支架及蒸发室主体,蒸发室主体包括蒸发器、框体及隔断结构,隔断结构上开设通风孔,隔断结构与框体围成一风腔,框体的两端设有出风口,隔断结构与蒸发器围成一风室,通风孔贯穿风腔和风室,蒸发室主体还包括离心风轮、风机轴及盖板,风机轴连接室外风机,离心风轮与通风孔位置对应。上述制冷机蒸发室,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蒸发室主体上与蒸发器相邻的两侧,替换传统技术中蒸发器与出风口同侧的技术方案,离心风轮将被蒸发器冷却后的冷风从两侧的出风口送出,避免出风口送出的冷风被蒸发器再次吸入的情况,提高了降温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窗式蒸发室的出风口设计不合理影响降温效果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机蒸发室
本技术涉及制冷机
,特别涉及一种制冷机蒸发室。
技术介绍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设备已融入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之中,制冷设备也因此越加发挥着它独到的功能。制冷机(refrigeratingmachine)将具有较低温度的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转移给环境介质从而获得冷量的机器,制冷机一般包括室内蒸发室及室外风机,室内蒸发室包括蒸发器。现有技术当中,传统的一体窗式蒸发室因蒸发器和出风口都安排在前面,空气经蒸发器冷却后从前面出风口送出,部分冷风极易又被再次吸入蒸发,影响了降温效果,并且风腔内要有一定的风压才能将冷风从风口送出,产生较大的风噪,冷风从前面直接吹出,有强烈的迎风感,降低了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机蒸发室,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体窗式蒸发室的出风口设计不合理影响降温效果的技术问题。一种制冷机蒸发室,包括固定支架及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蒸发室主体,所述蒸发室主体包括蒸发器、框体以及连接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框体的隔断结构,所述隔断结构上开设通风孔,所述隔断结构与所述框体围成一风腔,所述框体的两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腔,所述隔断结构与所述蒸发器围成一风室,所述通风孔贯穿所述风腔和所述风室,所述蒸发室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风腔内的离心风轮、连接所述离心风轮的风机轴以及盖设于所述风室上方的盖板,所述风机轴穿过所述框体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室外风机,所述离心风轮与所述通风孔位置对应。上述制冷机蒸发室,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蒸发室主体上的与蒸发器相邻的两侧,替换了传统技术中蒸发器与出风口同侧设置的技术方案,离心风轮将被蒸发器冷却后的冷风从两侧的出风口送出,避免了出风口送出的冷风被蒸发器再次吸入的情况,提高了降温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窗式蒸发室的出风口设计不合理影响降温效果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设有限位部,所述底座、所述挡板及所述限位部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蒸发室主体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离心风轮,另一端穿过所述框体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室外风机。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所述隔断结构、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盖板组成所述风室。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支撑所述蒸发室主体,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隔断结构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挡板、所述框体、所述隔断结构以及所述蒸发器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镀锌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冷机蒸发室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第一分解后的第一视角图;图3为图1第一分解后的第二视角图;图4为图1第二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第三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第四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蒸发室主体去除盖板后的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制冷机蒸发室,包括固定支架100及设于所述固定支架100上的蒸发室主体200,所述蒸发室主体200包括蒸发器230、框体210以及连接所述蒸发器230与所述框体210的隔断结构220,所述隔断结构220上开设通风孔,所述隔断结构220与所述框体210围成一风腔270,所述框体210的两端设有出风口211,所述出风口211连通所述风腔270,所述隔断结构220与所述蒸发器230围成一风室260,所述通风孔贯穿所述风腔270和所述风室260,所述蒸发室主体200还包括设于所述风腔270内的离心风轮251、连接所述离心风轮251的风机轴252以及盖设于所述风室260上方的盖板240,所述风机轴252穿过所述框体210与所述固定支架100连接室外风机,所述离心风轮251与所述通风孔位置对应。所述固定支架100包括底座110以及设于所述底座110上的挡板120,所述挡板120的两端设有限位部130,所述底座110、所述挡板120及所述限位部130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蒸发室主体200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风机轴252的一端连接所述离心风轮251,另一端穿过所述框体210与所述挡板120连接所述室外风机。所述底座110、所述隔断结构220、所述蒸发器230以及所述盖板240组成所述风室260。所述底座110支撑所述蒸发室主体200,所述蒸发器230设于所述隔断结构220远离所述挡板120的一侧。所述盖板240盖设在所述挡板120、所述框体210、所述隔断结构220以及所述蒸发器230的顶部。所述盖板240为镀锌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211设于所述蒸发室主体200上与所述蒸发器230相邻的两侧,在离心风轮251作用下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230冷却后,进入风室260,再经通风孔进入风腔270,从两侧的出风口211送到室内,形成完整的空气循环通路。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211设于风腔270的两个侧面,风机轴252连接室外风机,运行时室内空气在离心风轮251作用下经过前面蒸发器230冷却后从风室260吸入,再经风腔270两侧的出风口211送出。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出风口211设于所述蒸发室主体200的两侧,从而加大了蒸发器230的面积,提高了冷却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211设于两侧的设计,替换了传统的蒸发器230与出风口211同侧设置的技术方案,减小了迎面风,提高了舒适性。综上,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制冷机蒸发室,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蒸发室主体上的与蒸发器相邻的两侧,替换了传统技术中蒸发器与出风口同侧设置的技术方案,离心风轮将被蒸发器冷却后的冷风从两侧的出风口送出,避免了出风口送出的冷风被蒸发器再次吸入的情况,提高了降温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窗式蒸发室的出风口设计不合理影响降温效果的技术问题。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机蒸发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及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蒸发室主体,所述蒸发室主体包括蒸发器、框体以及连接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框体的隔断结构,所述隔断结构上开设通风孔,所述隔断结构与所述框体围成一风腔,所述框体的两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腔,所述隔断结构与所述蒸发器围成一风室,所述通风孔贯穿所述风腔和所述风室,所述蒸发室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风腔内的离心风轮、连接所述离心风轮的风机轴以及盖设于所述风室上方的盖板,所述风机轴穿过所述框体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室外风机,所述离心风轮与所述通风孔位置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机蒸发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及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蒸发室主体,所述蒸发室主体包括蒸发器、框体以及连接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框体的隔断结构,所述隔断结构上开设通风孔,所述隔断结构与所述框体围成一风腔,所述框体的两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腔,所述隔断结构与所述蒸发器围成一风室,所述通风孔贯穿所述风腔和所述风室,所述蒸发室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风腔内的离心风轮、连接所述离心风轮的风机轴以及盖设于所述风室上方的盖板,所述风机轴穿过所述框体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室外风机,所述离心风轮与所述通风孔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蒸发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设有限位部,所述底座、所述挡板及所述限位部围成一容置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金
申请(专利权)人:高明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