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压缩结构、多级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54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级压缩结构、多级压缩机。多级压缩结构包括高压级压缩机构和低压级压缩机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压缩单元,所有所述压缩单元依次串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级压缩结构、多级压缩机,根据多级压缩结构的不同位置,在低压级压缩机构中采用节流机构进行补气,而在高压级压缩机构的吸气口处采用通断机构进行补气,实现了多级压缩结构在单级压缩模式和双级压缩模式下的不同补气方式的切换,保证机组在全工况下能够进行有效的补气,从而提高补气效率,而且采用挡板和过滤机构进行气液分离同时进行补气,有效的简化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压缩结构、多级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设备
,特别是一种多级压缩结构、多级压缩机。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压缩机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多级压缩机常采用中间补气方案来降低压缩机能耗并提升制冷机组的能效比,然而需要增加多个经济器和多次节流,结构较为复杂且补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多级压缩机补气结构复杂且补齐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根据多级压缩机位置不同采用不同的补气结构进行补气的多级压缩结构、多级压缩机。一种多级压缩结构,包括高压级压缩机构和低压级压缩机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的排气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与所述高压级压缩机构连通,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压缩单元,所有所述压缩单元依次串联,且相互串联的两个所述压缩单元中的一个所述压缩单元的吸气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与另一所述压缩单元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路通过第一管路与补气机构连通,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连通管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补气机构连通,且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通断机构,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节流机构。所述多级压缩结构具有单级压缩模式和双级压缩模式;在所述单级压缩模式时,所述通断机构处于断开状态,所述节流机构处于开启状态;在所述双级压缩模式时,所述通断机构和所述节流机构均处于开启状态。在所述双级压缩模式中,当所述补气机构的补气压力大于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的排气压力时,所述通断机构切换至开启状态。所述压缩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缩单元包括第一压缩单元和第二压缩单元,所述第一压缩单元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单元的吸气口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连通管路。所述补气机构包括壳体、挡板和过滤机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和补气口,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补气口之间,所述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挡板和所述补气口之间,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与所述补气口连通。一种上述的多级压缩结构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设定压力浮动差值a;步骤S2、获取节流机构的实际排气压力P6和节流机构的目标压力P6′,计算ΔP=P6′-P6,并比较ΔP与a和-a;当ΔP>a时,增加节流机构的开度;当-a≤ΔP≤a时,保持节流机构的开度不变;当ΔP<-a时,减小节流机构的开度。在步骤S2中还包括:设定节流机构的开度变化量D,且在比较ΔP与a和-a之后按照开度变化量调节节流机构的开度。在步骤S2中还包括:获取低压级的吸气压力P1和低压级压缩机构排气压力P2,并根据公式:计算节流机构的目标压力P6′;b为计算常数。所述多级压缩结构具有单级压缩模式和双级压缩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步骤S1之前:获取多级压缩结构的工作状态;当多级压缩结构处于单级压缩模式时,所述通断机构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节流机构切换至开启状态;当多级压缩结构处于双级压缩模式时,所述通断机构和所述节流机构均切换至开启状态。设定第一时间值t0;获取多级压缩结构启动后的低压级压缩机构的工作时间t1,并在t1=t0时,获取多级压缩结构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补气结构的补气压力P4和低压级压缩机构的排气压力P2,比较P4和P2;当P4>P2时,通断机构切换至开启状态。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设定节流机构的初始开度;在节流机构切换至开启状态时,节流机构的开度调节至初始开度。一种多级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多级压缩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多级压缩结构、多级压缩机,根据多级压缩结构的不同位置,在低压级压缩机构中采用节流机构进行补气,而在高压级压缩机构的吸气口处采用通断机构进行补气,实现了多级压缩结构在单级压缩模式和双级压缩模式下的不同补气方式的切换,保证机组在全工况下能够进行有效的补气,从而提高补气效率,而且采用挡板和过滤机构进行气液分离同时进行补气,有效的简化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多级压缩结构及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多级压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多级压缩结构及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补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高压级压缩机构;2、低压级压缩机构;3、第一连通管路;21、压缩单元;22、第二连通管路;4、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补气机构;7、通断机构;8、节流机构;61、壳体;62、挡板;63、过滤机构;64、进液口;65、出液口;66、补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多级压缩结构,包括高压级压缩机构1和低压级压缩机构2,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2的排气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3与所述高压级压缩机构1连通,利用低压级压缩机构2对流体进行一次压缩,然后在送至高压级压缩机构1中进行二次压缩,从而有效的增加排出的流体压力,其中低压级压缩机构2的排气压力小于高压级压缩机构1的排气压力,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2包括至少两个压缩单元21,所有所述压缩单元21依次串联,且相互串联的两个所述压缩单元21中的一个所述压缩单元21的吸气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22与另一所述压缩单元2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路3通过第一管路4与补气机构6连通,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连通管路22通过第二管路5与所述补气机构6连通,且所述第一管路4上设置有通断机构7,所述第二管路5上设置有节流机构8,利用节流机构8对补气机构6的补气进行节流并补入低压级压缩机构2中,并利用通断机构7控制补气机构6中的补气是否进入至高压级压缩机构1中,根据节流机构8和通断机构7的状态切换,实现多级压缩结构在不同工况下均能够按照最优的补气方案进行补气,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补气效率,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增加多个经济器和多次节流所造成的结构复杂的问题,有效的简化结构同时降低成本。所述节流机构优选为电子膨胀阀,所述通断机构优选为电磁阀。所述多级压缩结构具有单级压缩模式和双级压缩模式,其中双级压缩模式是指低压级压缩机构2的第一次压缩和高压级压缩机构1的第二次压缩所构成的双级;在所述单级压缩模式时,此时仅是低压级压缩机构2处于工作状态,所述通断机构7处于断开状态,所述节流机构8处于开启状态,此时补气机构6的补气仅通过节流机构8的节流作用降压,并补入至低压级压缩机构2中,完成对低压级压缩机构2的最优补气;在所述双级压缩模式时,此时低压级压缩机构2和高压级压缩机构1均处于工作状态,所述通断机构7和所述节流机构8均处于开启状态,补气机构6的补气部分通过节流机构8的节流作用降压补入至低压级压缩机构2中,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压缩结构,包括高压级压缩机构(1)和低压级压缩机构(2),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2)的排气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3)与所述高压级压缩机构(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2)包括至少两个压缩单元(21),所有所述压缩单元(21)依次串联,且相互串联的两个所述压缩单元(21)中的一个所述压缩单元(21)的吸气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22)与另一所述压缩单元(2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路(3)通过第一管路(4)与补气机构(6)连通,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连通管路(22)通过第二管路(5)与所述补气机构(6)连通,且所述第一管路(4)上设置有通断机构(7),所述第二管路(5)上设置有节流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压缩结构,包括高压级压缩机构(1)和低压级压缩机构(2),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2)的排气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3)与所述高压级压缩机构(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级压缩机构(2)包括至少两个压缩单元(21),所有所述压缩单元(21)依次串联,且相互串联的两个所述压缩单元(21)中的一个所述压缩单元(21)的吸气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22)与另一所述压缩单元(21)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路(3)通过第一管路(4)与补气机构(6)连通,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连通管路(22)通过第二管路(5)与所述补气机构(6)连通,且所述第一管路(4)上设置有通断机构(7),所述第二管路(5)上设置有节流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压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压缩结构具有单级压缩模式和双级压缩模式;
在所述单级压缩模式时,所述通断机构(7)处于断开状态,所述节流机构(8)处于开启状态;
在所述双级压缩模式时,所述通断机构(7)和所述节流机构(8)均处于开启状态。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钟瑞兴贺智辉刘贤权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