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5326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包括顺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延伸装置;第一过滤室包括第一风腔、排风扇和粗滤组件;第一风腔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排风扇设置在进风口内部,空气流动路径对应指向出风口;粗滤组件对应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粗滤组件包括容置腔、螺纹推杆和刷筒;刷筒与第一风腔内的空气流动路径位置对应;螺纹推杆驱动刷筒与容置腔伸缩镶嵌配合;利用容置腔开口处将刷毛上粘附的固体杂质刮下来,实现了自我快速清洁;第二过滤室提供进一步的过滤能力,延伸装置可对气流进行实时消毒,实现了高质量的供气循环供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作为一个封闭工作的空间,对于空气循环的要求较高。如今市面上大多仅采用排气扇等简单设备向轿厢内部鼓入空气实现换气功能,但轿厢外部的电梯井空气环境复杂,未经处理直接被吸入轿厢内容易造成乘客呼吸道不适乃至患病。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具备过滤和消毒功能,清洁维护简单的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过滤和消毒功能,清洁维护简单的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包括第一风腔、排风扇和粗滤组件;所述第一风腔设置在电梯轿厢的顶部;所述第一风腔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排风扇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内部;所述排风扇的空气流动路径对应指向所述出风口;所述粗滤组件对应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粗滤组件包括容置腔、螺纹推杆和刷筒;所述容置腔和所述螺纹推杆位于所述第一风腔的相对两侧;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一风腔的侧壁连通连接;所述螺纹推杆与所述第一风腔的侧壁伸缩镶嵌配合;所述刷筒设置在第一风腔的内部;所述刷筒与所述第一风腔内的空气流动路径位置对应;所述刷筒与所述螺纹推杆同轴连接,二者同步转动;旋转的所述螺纹推杆驱动所述刷筒收缩嵌插进所述容置腔内部;所述第一风腔表面还开设有排料窗;所述排料窗位于所述刷筒的风路下游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排料窗内安装有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三通室和引导件;所述三通室为中空筒体结构;所述三通室的外部与所述第一风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三通室表面开设有第一流通孔、第二流通孔和第三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与所述三通室的上游方向对应;所述第二流通孔与所述三通室的下游方向对应;所述第三流通孔与所述排料窗位置对应;所述引导件贴合回转设置在所述三通室内部;所述引导件内部贯通设置有T字型通道;所述T字型通道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当所述引导件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流通孔连通衔接,所述第三端口位于远离所述第三流通孔的一侧;当转动所述第三端口至与所述第一流通孔连通时,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料窗对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引导件的旋转端面上延伸连接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第一风腔的外部;所述旋钮与所述第一风腔外壁之间连接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引导件稳定在初始位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二过滤室包括第二风腔;所述第二风腔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风腔的风路下游;所述第二风腔的出口端设置有拦截组件;所述拦截组件包括框件、第一滤网和加热板;所述框件连通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风腔的表面;所述第一滤网位于在所述第二风腔的内部;所述第一滤网拦截设置在所述第二风腔内部的风路上;所述加热板与所述框件伸缩嵌插配合;嵌插进所述第二风腔内部的所述加热板与所述第一滤网贴合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拦截组件还包括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拦截设置在所述第一滤网的风路下游处;所述第二滤网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网的网孔孔径;所述加热板的嵌插路径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之间;嵌插进所述框件内部的所述加热板与所述第二滤网贴合接触。进一步地,还包括延伸装置;所述延伸装置与电梯轿厢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延伸装置包括夹板、玻璃管和缓冲件;所述夹板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成对的所述夹板相互扣合连接;所述第一卡槽两两扣合构成定位腔;所述第二卡槽两两扣合构成变形腔;所述玻璃管镶嵌设置在所述定位腔内;所述缓冲件被夹持设置在所述变形腔内;所述玻璃管中心处嵌设有紫外灯;所述玻璃管内还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间隔分布在所述紫外灯管周围;所述气道一端与所述第二风腔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电梯轿厢内部的下端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包括卡板和螺旋体;所述卡板连接设置在所述螺旋体的两端;所述螺旋体沿着所述变形腔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卡板装卡设置在所述变形腔对应端的开口处;所述螺旋体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螺旋体处于拉伸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与所述第二风腔之间设置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包括套筒和衔接管;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玻璃管的端面上;所述衔接管连通连接设置在所述套筒背向所述玻璃管的一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延伸装置;利用第一过滤室的粗滤组件和第二过滤室的拦截组件实现多重过滤处理,有效清除空气中的灰尘和其它固体杂质;在粗滤组件和拦截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换向组件,利用换向组件对风路的切换作用,可以将粗滤组件中清理下来的废料排出第一风腔;拦截组件通过加热板与滤网结构贴合加热的方式,有效将滤网表面的被拦截物烧结并排出,实现了高效清洁;此外,延伸装置利用内部的紫外照射结构在输送空气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了消毒工作,显著提升了空气质量;该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解决了传统排风结构缺乏过滤和消毒的问题,同时具备快速自我清洁的能力,具有极大的市场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配合示意图;图3为第一过滤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换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换向组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为第二过滤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过滤室结构细节图;图8为延伸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玻璃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缓冲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各标号及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第一过滤室,11、第一风腔,12、排风扇,13、粗滤组件,14、刷筒,15、环向组件,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排料窗,131、容置腔,132、螺纹推杆,150、旋钮,151、三通室,152、引导件,153、第一流通孔,154、第二流通孔,155、第三流通孔,156、T字型通道,157、第一端口,158、第二端口,159、第三端口,2、第二过滤室,21、第二风腔,22、拦截组件,221、框件,222、第一滤网,223、加热板,224、第二滤网,225、滚筒,3、延伸装置,31、夹板,32、玻璃管,33、缓冲件,34、转接头,301、定位腔,302、变形腔,311、第一卡槽,312、第二卡槽,321、紫外灯管,322、气道,331、卡板,332、螺旋体,341、套筒,342、衔接管,8、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室1、第二过滤室2和延伸装置3;所述第一过滤室1包括第一风腔11、排风扇12和粗滤组件13;所述第一风腔11设置在电梯轿厢的顶部;所述第一风腔1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所述排风扇12设置在所述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室(1);所述第一过滤室(1)包括第一风腔(11)、排风扇(12)和粗滤组件(13);所述第一风腔(11)设置在电梯轿厢的顶部;所述第一风腔(1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所述排风扇(12)设置在所述进风口(101)内部;所述排风扇(12)的空气流动路径对应指向所述出风口(102);所述粗滤组件(13)对应设置在所述进风口(101)和所述出风口(102)之间;/n所述粗滤组件(13)包括容置腔(131)、螺纹推杆(132)和刷筒(14);所述容置腔(131)和所述螺纹推杆(132)位于所述第一风腔(11)的相对两侧;所述容置腔(131)与所述第一风腔(11)的侧壁连通连接;所述螺纹推杆(132)与所述第一风腔(11)的侧壁伸缩镶嵌配合;所述刷筒(14)设置在第一风腔(11)的内部;所述刷筒(14)与所述第一风腔(11)内的空气流动路径位置对应;所述刷筒(14)与所述螺纹推杆(132)同轴连接,二者同步转动;旋转的所述螺纹推杆(132)驱动所述刷筒(14)收缩嵌插进所述容置腔(131)内部;所述第一风腔(11)表面还开设有排料窗(103);所述排料窗(103)位于所述刷筒(14)的风路下游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室(1);所述第一过滤室(1)包括第一风腔(11)、排风扇(12)和粗滤组件(13);所述第一风腔(11)设置在电梯轿厢的顶部;所述第一风腔(1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所述排风扇(12)设置在所述进风口(101)内部;所述排风扇(12)的空气流动路径对应指向所述出风口(102);所述粗滤组件(13)对应设置在所述进风口(101)和所述出风口(102)之间;
所述粗滤组件(13)包括容置腔(131)、螺纹推杆(132)和刷筒(14);所述容置腔(131)和所述螺纹推杆(132)位于所述第一风腔(11)的相对两侧;所述容置腔(131)与所述第一风腔(11)的侧壁连通连接;所述螺纹推杆(132)与所述第一风腔(11)的侧壁伸缩镶嵌配合;所述刷筒(14)设置在第一风腔(11)的内部;所述刷筒(14)与所述第一风腔(11)内的空气流动路径位置对应;所述刷筒(14)与所述螺纹推杆(132)同轴连接,二者同步转动;旋转的所述螺纹推杆(132)驱动所述刷筒(14)收缩嵌插进所述容置腔(131)内部;所述第一风腔(11)表面还开设有排料窗(103);所述排料窗(103)位于所述刷筒(14)的风路下游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窗(103)内安装有换向组件(15);所述换向组件(15)包括三通室(151)和引导件(152);所述三通室(151)为中空筒体结构;所述三通室(151)的外部与所述第一风腔(11)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三通室(151)表面开设有第一流通孔(153)、第二流通孔(154)和第三流通孔(155);所述第一流通孔(153)与所述三通室(151)的上游方向对应;所述第二流通孔(154)与所述三通室(151)的下游方向对应;所述第三流通孔(155)与所述排料窗(103)位置对应;所述引导件(152)贴合回转设置在所述三通室(151)内部;
所述引导件(152)内部贯通设置有T字型通道(156);所述T字型通道(156)包括第一端口(157)、第二端口(158)和第三端口(159);当所述引导件(152)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口(157)和所述第二端口(158)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通孔(153)、所述第二流通孔(154)连通衔接,所述第三端口(159)位于远离所述第三流通孔(155)的一侧;当转动所述第三端口(159)至与所述第一流通孔(153)连通时,所述第一端口(157)与所述排料窗(103)对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多功能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152)的旋转端面上延伸连接设置有旋钮(150);所述旋钮(150)位于所述第一风腔(11)的外部;所述旋钮(150)与所述第一风腔(11)外壁之间连接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引导件(152)稳定在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中楠巫尚琳王锦川阮晨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