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529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其中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包括具有灯芯、反光杯、隔热片、套设于反光杯靠近其出光口一端的第一罩体,扣设于反光杯另一端的第二罩体,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共同包覆整个反光杯;反光杯内侧壁与隔热片形成第一腔体,第二罩体与反光杯外侧壁形成第二腔体,第一罩体与反光杯外侧壁形成第三腔体,还包括设于反光杯上的第一出风口、设于第二罩体的第二敞口,第一送风机构将风送入第一腔体的并通过第一出风口排出,第二送风机构将风送入第二腔体并通过第二敞口排出。通过将散热系统划分出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并相互独立地排出各自内部的热气,有效控制散热系统内部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舞台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
技术介绍
随着户内户外大型演出市场的不断发展,对大功率舞台灯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多是采用大功率气泡光源或铂金光源来满足舞台灯的亮度及其他需求。但是在舞台灯工作过程中,气泡光源或铂金光源对温度十分敏感,特别是灯芯与导电线路的第一极点与第二极点,需要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中,温度过热容易使灯芯烧坏,若过低的温度则使灯芯发白,不能达到理想的光效。现有的大功率舞台灯散热功能有限,光源所产生的热量容易通过钣金件传递到装有效果组件的空间,使得舞台灯的效果组件或其他元器件因温度过高而造成变形甚至烧毁;且舞台灯在工作过程中,整个壳体的温度会很高,舞台灯在工作结束后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冷却时间工作人员才能直接触碰灯体表面,造成维护和搬运的时间以及成本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用于解决大功率舞台灯光源散热系统因温度过热而导致光源自身或其他元件损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通过第一极点、第二极点与导电线路连接的灯芯、用于安装所述灯芯的反光杯、密封所述反光杯的出光口的隔热片、套设于所述反光杯靠近其出光口一端的第一罩体,扣设于所述反光杯另一端的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所述第二罩体共同包覆整个所述反光杯;所述反光杯内侧壁与所述隔热片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反光杯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反光杯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一极点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极点位于所述第二腔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对应部分的所述反光杯上的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罩体的第二敞口,第一送风机构将风送入所述第一腔体的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第二送风机构将风送入所述第二腔体并通过所述第二敞口排出。光源散热系统划分出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通过所述第一送风机构对所述第一腔体输送冷风并将热气及时地送经所述第一出风口后排出光源散热系统外,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将风送入所述第二腔体后从所述第二敞口散出,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互独立地排出各自内部的热气,避免两个腔体内气流混合相互影响,而且所述第三腔体起到隔热作用,有效减少所述第一腔体的热量往装有效果元件的空间传递。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供所述反光杯穿出的通孔,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分别扣设于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两侧。通过所述固定板同时对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进行固定,方便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风机构的气流对准所述第一极点。因所述第一极点对温度十分敏感,这样的设置,所述第一送风机构输送的冷风气流能直接带走所述第一极点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调节所述第一送风机构气流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所述第一极点在工作中的温度,有效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的气流对准所述第二极点。所述第二送风机构所输送的冷风气流能及时地将所述第二极点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带走,通过调节所述第二送风机构气流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所述第二极点在工作中的温度,有效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所述灯芯损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极点连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第二敞口,所述第二送风机构所送出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二极点后从所述第二敞口流出。所述第二送风机构所送出的冷气流带走所述第二极点的热量,直接从所述第二敞口排出所述第二腔体外,热气不会在所述第二腔体内过多的流转,起到高效散热的作用。进一步地,还包括罩设于所述第二罩体外部的外围盒体以及第三送风机构,所述外围盒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罩体的外侧壁形成第四腔体,所述外围盒体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中的一部分通过导风通道与所述第二敞口连通,所述第三送风机构将风送入所述第四腔体内并通过所述第一敞口剩余部分排出。所述第二罩体将所述反光杯的热量尽可能多地锁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同时所述第四腔体的设置起到了隔热的作用,避免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光源散热系统外部造成所述光源散热系统外部温度过高的情况;通过所述第三送风机构所输送的冷风气流带走所述第二罩体表面的热量,对所述第四腔体进行散热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加快所述第二腔体的散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送风机构的导风件穿过所述外围盒体后插入所述第二罩体,其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利用所述第二送风机构将所述光源散热系统外的冷空气送入所述第二腔体,并通过所述第二敞口将热量排出所述光源散热系统外,有效控制所述第二腔体内部的温度。进一步地,包括位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口的安装基板,以及与所述反光杯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外围盒体的侧板延伸至所述安装基板并扣设于其下方,与所述反光杯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将所述反光杯固定于所述外围盒体内部,所述固定板具有供所述反光杯穿出的通孔,所述反光杯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内,所述安装基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外围盒体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罩体,所述固定板具有供所述反光杯穿出的通孔,所述反光杯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内。利用所述固定板将所述外围盒体分隔腔体,使得所述光源散热系统保持良好的整体性,提高所述光源散热系统各组件结构之间的密闭性,防止因结合不够紧密而造成热量从缝隙中跑出,影响散热和隔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敞口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热气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后经所述第一敞口排出光源散热系统外,避免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热量聚集。进一步地,还包括罩设所述外围盒体及所述第一罩体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侧壁上设有至少2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均设置有覆盖其自身的百叶窗。通过设置所述百叶窗不影响所述通风口的通风效果,同时也防止了所述灯芯所发的光线射出所述光源散热系统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罩体具有与所述反光杯出光口对应设置的通光孔,所述隔热片安装于所述第一罩体且密封所述反光杯的出光口。这样的设置,不需要另外采用其他部件来固定所述隔热片,简化结构且节省材料的同时,也保证了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各自良好的密闭性。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包括主杯及副杯,沿光路方向所述副杯扣设于所述主杯的上方,所述副杯沿光路的方向开口逐渐缩小,所述副杯开口直径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主杯开口直径的最大值。所述副杯的设置,提高所述光源散热系统所射出光束的显色指数,进一步优化光效。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与所述主杯的开口对应的通孔,所述主杯及所述副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两侧且均罩设所述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副杯与所述主杯之间具有缝隙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直接在所述副杯与所述主杯的连接处留有缝隙来作为所述第一出风口,将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热气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不需另外在所述反光杯上挖空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方便加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舞台灯,所述舞台灯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源散热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第一极点(310)、第二极点(320)与导电线路连接的灯芯(300)、用于安装所述灯芯(300)的反光杯(120)、密封所述反光杯(120)的出光口(121)的隔热片(112)、套设于所述反光杯(120)靠近其出光口(121)一端的第一罩体(130),扣设于所述反光杯(120)另一端的第二罩体(150),所述第一罩体(130)、所述第二罩体(150)共同包覆整个所述反光杯(120);所述反光杯(120)内侧壁与所述隔热片(112)形成第一腔体(125),所述第二罩体(150)与所述反光杯(120)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二腔体(151),所述第一罩体(130)与所述反光杯(120)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三腔体(131),所述第一极点(31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25),所述第二极点(320)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5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25)对应部分的所述反光杯(120)上的第一出风口(122)、设于所述第二罩体(150)的第二敞口(152),第一送风机构(210)将风送入所述第一腔体(125)的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122)排出,第二送风机构(220)将风送入所述第二腔体(151)并通过所述第二敞口(152)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第一极点(310)、第二极点(320)与导电线路连接的灯芯(300)、用于安装所述灯芯(300)的反光杯(120)、密封所述反光杯(120)的出光口(121)的隔热片(112)、套设于所述反光杯(120)靠近其出光口(121)一端的第一罩体(130),扣设于所述反光杯(120)另一端的第二罩体(150),所述第一罩体(130)、所述第二罩体(150)共同包覆整个所述反光杯(120);所述反光杯(120)内侧壁与所述隔热片(112)形成第一腔体(125),所述第二罩体(150)与所述反光杯(120)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二腔体(151),所述第一罩体(130)与所述反光杯(120)外侧壁对应部分形成第三腔体(131),所述第一极点(31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25),所述第二极点(320)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5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25)对应部分的所述反光杯(120)上的第一出风口(122)、设于所述第二罩体(150)的第二敞口(152),第一送风机构(210)将风送入所述第一腔体(125)的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122)排出,第二送风机构(220)将风送入所述第二腔体(151)并通过所述第二敞口(15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120)的主光轴大致垂直的固定板(140),所述固定板(140)具有供所述反光杯(120)穿出的通孔(141),所述第一罩体(130)与所述第二罩体(150)分别扣设于所述固定板(140)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构(210)的气流对准所述第一极点(3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的气流对准所述第二极点(3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极点(320)连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第二敞口(152),所述第二送风机构(220)所送出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二极点(320)后从所述第二敞口(152)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设于所述第二罩体(150)外部的外围盒体(160)以及第三送风机构(230),所述外围盒体(160)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罩体(150)的外侧壁形成第四腔体(161),所述外围盒体(160)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敞口(162),所述第一敞口(162)中的一部分通过导风通道与所述第二敞口(152)连通,所述第三送风机构(230)将风送入所述第四腔体(161)内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楷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