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18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4
涉及建筑基础抗浮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包括筋体,筋体和锚孔之间注浆形成锚固体,筋体包括钢绞线和包裹在钢绞线外侧的护套,钢绞线和护套之间设有缓粘层,护套的侧壁设有使缓粘层形成胁的凸出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缓粘层的逐渐固化实现钢绞线与锚固体之间从无粘结逐渐过渡到有粘结的状态,凸出体有助于缓粘层固化后形成胁以提高粘结力。预应力不再单独靠锚具提供,而是通过锚具以及与锚固体粘结的的钢绞线共同提供给锚固体,使锚固体保持受压状态,避免开裂,提高了锚杆的可靠性与耐久性;而且护套和缓粘层能够对钢绞线起到双重保护,防止土壤和砂石中的地下水和土壤对钢绞线腐蚀,耐久性能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基础抗浮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
技术介绍
目前地基基础工程中常用的抗浮措施有降排截水法、压重法、抗浮桩法及抗浮锚杆法等。抗浮锚杆法是通过设置抗浮锚杆,利用锚杆与周围岩土体之间的摩阻力作为抗拔力以抵抗地下水浮力的一种方法。全长粘结型抗浮锚杆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抗浮锚杆,当其发挥抗浮作用时,需要锚杆与岩土体之间发生一定变形,锚固体不可避免地处于受拉状态,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缺陷:由于该变形主要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对于承受地下水浮力反复变化的情况,当荷载过大,在多次循环下,极易形成过大的累积变形,造成地下结构上浮破坏。而且,通常情况下,锚固体在工作状态处于受拉状态,服役过程锚固体易出现拉裂缝,造成锚杆结构耐久性能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锚杆失效。有鉴于此,亟需对现有的全长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抗浮可靠性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置于地基锚孔内,包括筋体,所述筋体和所述锚孔之间注浆形成锚固体,所述筋体包括钢绞线和包裹在所述钢绞线外侧的护套,所述钢绞线和护套之间设有缓粘层,所述护套的侧壁设有使所述缓粘层形成胁的凸出体。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凸出体为沿所述护套周向布置的多个凸台,各个所述凸台并排设置。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凸出体与纵胁体连接,所述纵胁体沿所述护套轴向设置,且高出所述凸出体。<br>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筋体的外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对中支架,所述对中支架的中部设有供所述筋体穿过的套孔,外周设有若干对称的定位体。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体为中空结构。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筋体的一侧设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置于两个所述定位体之间的卡槽内,与所述筋体绑扎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筋体的底端设有锚固端,所述锚固端包括:挤压锚,通过挤压机套设于所述钢绞线外固定;连接板,包括下锚垫板和固定板,所述下锚垫板和所述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挤压锚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下锚垫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若干连接螺栓;以及,下螺旋筋,套设于所述筋体外周,置于所述下锚垫板的上方。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筋体的上端设有张拉端,所述张拉端包括:夹片锚,套设于所述筋体的上端;上锚垫板,与所述夹片锚的底部抵靠;以及,上螺旋筋,套设于所述筋体外周,置于所述上锚垫板的下方。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筋体的顶端锚固于底板,所述底板上预留有张拉槽,利用所述夹片锚在所述张拉槽张拉所述筋体至锚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方式,所述锚孔为干作业成孔或泥浆护壁成孔。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在钢绞线的外侧设置缓粘层,能够在缓粘层固化前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可以通过缓粘层的逐渐固化实现钢绞线与锚固体之间从无粘结逐渐过渡到有粘结的状态,使预应力不再单独靠锚具提供,而是通过锚具以及与锚固体粘结的钢铰线共同提供给锚固体,锚固体能够可靠地保持受压状态,避免开裂,提高了锚杆的可靠性,能更好抵抗水浮力;护套的侧壁设有凸出体,凸出体有助于缓粘层固化后形成胁以提高粘结力;而且护套和缓粘层能够对钢绞线起到双重保护作用,防止土壤和砂石中的地下水和土壤对钢绞线腐蚀,具备较好的耐候性、耐水性、耐碱性,耐久性能大幅提升。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筋体的纵切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筋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锚固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锚固体10,筋体20,护套21,钢绞线22,缓粘层23,凸出体24,纵胁体25,对中支架30,注浆管40,张拉端50,夹片锚51,上锚垫板52,上螺旋筋53,锚固端60,挤压锚61,下锚垫板62,下螺旋筋63,连接螺栓64,固定板65,底板7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抗浮锚杆在使用中存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较差的问题,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置于地基锚孔内,包括筋体20,筋体20和锚孔之间注浆形成锚固体10,筋体20包括钢绞线22和包裹在钢绞线22外侧的护套21,钢绞线22和护套21之间设有缓粘层23,护套21的侧壁设有使缓粘层23形成胁的凸出体24。钢绞线22具有一定的张拉性能,能够满足张拉要求,且具有较高的张拉强度。缓粘层23采用缓凝结剂,在一定时间内和钢绞线22为润滑状态,可以根据需要将钢绞线22张拉到预定程度。张拉结束后,缓凝结剂会逐渐固化并最终与钢绞线22粘结固定。护套21在缓粘层23为流体状态时,起到保护和密封作用,在缓粘层23逐步固化后,使缓粘层23凝固成为护套21的侧壁形状一致的不平整形状,即缓粘层23形成多个胁体。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凸出体24的结构也可以体现在护套21的外壁上,外周的锚固体10也依照凸出体24形状凝固,从而使得内部的缓粘层23和外部的锚固体10起到相互卡合,互相限位摩擦,最终形成筋体20与锚固体10的固化一体结构。普通全长粘结型抗浮锚杆为非预应力锚杆,锚杆筋体材料为普通钢筋,钢筋全长与锚固体粘结。锚固体在工作状态下处于受拉状态,易产生裂缝,存在耐久性问题。全长粘结型抗浮锚杆在发挥抗浮作用时,需要锚杆与岩土体之间发生一定变形,在水浮力循环作用下,极易形成过大的累积变形,存在地下结构上浮破坏可能,存在可靠性问题。拉力型抗浮锚杆属于预应力锚杆,锚杆筋体材料在锚固段为普通钢铰线,在自由段为无粘结钢铰线。锚固体在工作状态下处于受拉状态,易产生裂缝,存在耐久性问题。锚杆自由段钢铰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置于地基锚孔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筋体(20),所述筋体(20)和所述锚孔之间注浆形成锚固体(10),所述筋体(20)包括钢绞线(22)和包裹在所述钢绞线(22)外侧的护套(21),所述钢绞线(22)和护套(21)之间设有缓粘层(23),所述护套(21)的侧壁设有使所述缓粘层(23)形成胁的凸出体(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置于地基锚孔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筋体(20),所述筋体(20)和所述锚孔之间注浆形成锚固体(10),所述筋体(20)包括钢绞线(22)和包裹在所述钢绞线(22)外侧的护套(21),所述钢绞线(22)和护套(21)之间设有缓粘层(23),所述护套(21)的侧壁设有使所述缓粘层(23)形成胁的凸出体(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体(24)为沿所述护套(21)周向布置的多个凸台,各个所述凸台并排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出体(24)与纵胁体(25)连接,所述纵胁体(25)沿所述护套(21)轴向设置,且高出所述凸出体(2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体(20)的外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对中支架(30),所述对中支架(30)的中部设有供所述筋体(20)穿过的套孔,外周设有若干对称的定位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体为中空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体(20)的一侧设有注浆管(40),所述注浆管(40)置于两个所述定位体之间的卡槽内,与所述筋体(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方新李佩勋武道凯刘运陈尚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