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508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手持部,手持部上设有第一水箱;底座,可分离地与手持部相连接;补水腔,补水腔能够与第一水箱相连通;第一阀体组件,当手持部放置于底座上,第一阀体组件将补水腔与第一水箱连通;活动件,设置在底座上,当手持部放置于底座上,活动件被手持部驱动以使补水腔的容积减小,使补水腔能输水至第一水箱中。通过补水腔为第一水箱进行补水,当手持部放置于底座上,第一阀体组件能够连通补水腔和第一水箱,从而使得补水腔与第一水箱相连通,活动件被手持部的重量下压运动,使得补水腔的容积减小,进而使得补水腔中的水被压入第一水箱中,可以实现自动为第一水箱补水,使得第一水箱的补水工序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衣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手持式衣物处理装置因为产品尺寸小,重量轻,水箱容量普遍比较小,水箱太小是目前行业内手持式挂烫机一直存在且比较难解决的一个痛点。水箱太小,使用时间太短,需要频繁加水。目前有手持式挂烫机会为手持式挂烫机增加一个补水底座,该底座内可存储更多的水,利用用户整理衣物的间隙,将手持式挂烫机放置于底座上,进行自动补水,给手持式内的水箱加水。但是,目前市场上相关类型的手持式挂烫机大多采用水泵,将大水箱内的水抽到手持式电熨斗的小水箱内,水泵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导致产品的价格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有鉴于此,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手持部,手持部上设有第一水箱;底座,可分离地与手持部相连接;补水腔,补水腔能够与第一水箱相连通;第一阀体组件,当手持部放置于底座上,第一阀体组件将补水腔与第一水箱连通;活动件,设置在底座上,当手持部放置于底座上,活动件被手持部驱动以使补水腔容积减小,使补水腔能输水至第一水箱中。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手持部、底座、补水腔、第一阀体组件和活动件,其中,补水腔为第一水箱进行补水,当手持部放置于底座上,第一阀体组件能够连通补水腔和第一水箱,从而使得补水腔与第一水箱相连通,活动件被手持部的重量下压运动,使得补水腔的容积减小,进而使得补水腔中的水被压入第一水箱中,可以实现自动为第一水箱补水,使得第一水箱的补水工序简单,仅需将手持部安装在指定位置即可实现补水腔自动向第一水箱中注水的补水工序,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解决了用户需要频繁的为第一水箱加水,使用体验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利用用户整理衣物的间隙,将手持部放置于底座上进行自动补水,节省了补水等待时间,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用户需要长时间的拿起手持部熨烫衣物等物品,因此,手持部的重量不宜过重,第一水箱的容量不宜过大,但是,如果第一水箱的容量小则需要多次向第一水箱中加水以解决需进行熨烫等处理工序的衣物多的问题,相关技术中需手动拆卸第一水箱后,通过人工打开第一水箱的注水口,并向第一水箱中补水,补水的工序复杂、操作慢,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及工作效率。而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通过将手持部防止在底座上的指定位置,能够使得补水腔中的水自动注入第一水箱中,从而实现第一水箱的自动补水,使得第一水箱的补水工序简单,仅需将第一水箱安装在指定位置即可实现补水腔自动向第一水箱中注水的补水工序,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解决了用户需要频繁的为第一水箱加水,使用体验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利用用户整理衣物的间隙,将第一水箱放置于底座上进行自动补水,节省了补水等待时间,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活动件包括:可活动盖板,可活动盖板设置在底座上,在手持部安装在底座上时,可活动盖板向下移动。在该设计中,活动件包括可活动盖板,可活动盖板设置在底座上,可活动盖板和底座形成类似于活塞的结构,使得手持部安装在底座上时,重力下压可活动盖板,打开第一阀体组件,并使得可活动盖板向下移动,补水腔的体积逐渐缩小,补水腔中的水被挤压进入到与补水腔相连通的第一水箱中,实现通过补水腔为第一水箱的自动补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上设有第二水箱,第二水箱能够与补水腔相连通;通气阀设置在第二水箱上。在该设计中,底座上设有第二水箱,第二水箱能够与补水腔相连通,从而实现通过第二水箱为补水腔加水,满足产品的多次补水需求,提升产品的适用范围。在第二水箱上设置有通气阀,通气阀能够起到平衡第二水箱内外气压的作用,确保能够实现第一水箱的自动补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活动件还包括:弹性件,与可活动盖板相连接;当手持部与底座相配合,弹性件能够支撑可活动盖板;当手持部与底座分离,弹性件能够推动可活动盖板复位。在该设计中,活动件还包括与可活动盖板相连接的弹性件,当手持部与底座相配合,弹性件能够支撑可活动盖板,使得可活动盖板的下移平稳,补水腔的体积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手持部的放置平稳,补水顺畅;当手持部与底座分离,弹性件能够在可活动盖板被手持部下压后推动可活动盖板复位。具体地,在将手持部由可活动盖板上取走后,弹性件能够推动可活动盖板复位,也即,推动可活动盖板上移,使得补水腔的体积逐渐变大,由于补水腔与第二水箱相连通,第二水箱可为补水腔补足水,等待下一次为手持部进行补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水箱上设有容置槽,可活动盖板位于容置槽中,并与容置槽的槽壁围合形成补水腔。在该设计中,进一步说明了在第二水箱上设有容置槽,可活动盖板位于容置槽中并与容置槽的槽壁围合形成补水腔,也即,将补水腔设置在第二水箱上,具体地,第二水箱的顶壁向下凹陷形成凹槽,可活动盖板和弹性件设置在该凹槽中,可活动盖板与该凹槽围合形成补水腔。通过将补水腔设置在第二水箱上,便于第二水箱与补水腔之间的连通结构的设计,便于实现第二水箱中的水进入到补水腔中。举例地,在补水腔的腔壁上设置有通水阀,通水阀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在补水腔中的水位不足,弹性件推动可活动盖板向上运动的情况下,由于补水腔中形成负压,负压能够打开通水阀,使得第二水箱中的水通过通水阀进入到补水腔中,实现自动为补水腔进行补水,便于操作。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通水阀可以是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的鸭嘴阀,鸭嘴阀的大口端朝向第二水箱内,鸭嘴阀的扁口端朝向补水腔内,鸭嘴阀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仅需要较小的负压力即可打开,便于实现自动为补水腔补水。当然,通水阀也可以是单向阀,单向阀在受到补水腔内的负压力时,阀芯被打卡,使得第二水箱中的水通过单向阀进入到补水腔中,实现自动为补水腔进行补水,便于操作。进一步地,手持部可以安装在容置槽中,容置槽能够使得手持部的放置更加稳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密封圈,设置在可活动盖板上,密封圈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可活动盖板和容置槽的侧壁之间。在该设计中,进一步限定了可活动盖板与容置槽之间密封连接,从而形成密闭状态的补水腔,确保在补水腔中水位不足且弹性件推动可活动盖板复位时能够使得补水腔的内部形成负压,进而能够通过负压将第二水箱中的水吸入到补水腔中,实现补水腔的自动补水,提升产品的自动性、智能化,便于用户操作。具体地,可活动盖板与容置槽的槽壁相抵接,可活动盖板与容置槽的槽壁围合形成补水腔,在可活动盖板上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可活动盖板和容置槽的侧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可活动盖板与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使得补水腔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密封圈具有密封效果好、成本低、寿命长、便于安装等优点。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导气回流组件,当手持部与底座相配合,导气回流组件连通第一水箱、补水腔和第二水箱,以使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第一水箱;/n底座,可分离地与所述手持部相连接;/n补水腔,所述补水腔能够与所述第一水箱相连通;/n第一阀体组件,当所述手持部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阀体组件将所述补水腔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n活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当所述手持部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活动件被所述手持部驱动以使所述补水腔的容积减小,使所述补水腔能输水至所述第一水箱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第一水箱;
底座,可分离地与所述手持部相连接;
补水腔,所述补水腔能够与所述第一水箱相连通;
第一阀体组件,当所述手持部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阀体组件将所述补水腔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
活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当所述手持部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活动件被所述手持部驱动以使所述补水腔的容积减小,使所述补水腔能输水至所述第一水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
可活动盖板,所述可活动盖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手持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可活动盖板向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能够与所述补水腔相连通;
通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还包括:
弹性件,与所述可活动盖板相连接;
当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底座相配合,所述弹性件能够支撑所述可活动盖板;
当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底座分离,所述弹性件能够推动所述可活动盖板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箱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可活动盖板位于所述容置槽中,并与所述容置槽围合形成所述补水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
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可活动盖板上,所述密封圈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可活动盖板和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能够与所述补水腔相连通;
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导气回流组件,当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底座相配合,所述导气回流组件连通所述第一水箱、所述补水腔和所述第二水箱,以使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和气能够通过所述导气回流组件回流到所述第二水箱中。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
导气回流组件,当所述手持部与所述底座相配合,所述导气回流组件连通所述第一水箱、所述补水腔和所述第二水箱,以使所述第一水箱中的水和气能够通过所述导气回流组件回流到所述第二水箱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回流组件包括:
第二阀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补水腔上,当所述手持部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阀体组件将所述补水腔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
第一导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中,所述第二阀体组件和所述第一导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远离所述第二阀体组件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一水箱的水位上限;
第二导流管,设置在所述补水腔中,所述第二阀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远离所述第二阀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回流组件包括:
第二阀体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箱和所述补水腔上,当所述手持部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阀体组件将所述补水腔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乐罗伟标肖巧玲谭碧军刘道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