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牟华倩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78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纳管范围内排水户排放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经预处理达到纳管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和提升泵站提升进入该厂。预处理采用粗格栅+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工艺。二级生化处理采用一期SBR,二期改良SBR,三期倒置AAO工艺。三级深度处理采用高密池和纤维转盘滤池和紫外/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剩余污泥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sewagetreatment,wastewater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大部分生活污水中为工业废水,工业废水中磷、氮、氨的浓度很高,现有的工艺去除这些化学物质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制备工艺对于化学物质的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分为一期处理工艺、二期处理工艺以及三期处理工艺,其中每期工艺又包括一级预处理工艺、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三级深度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工艺,其中一级预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与细格栅和曝气沉砂池工艺进行,其次二级生化处理工艺采用一期SBR,二期改良SBR,三期倒置AAO工艺进行,再次三级深度处理工艺采用高密池与纤维转盘滤池和紫外或者次氯酸钠消毒工艺进行,最后污泥处理工艺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或者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所述一期处理一包括粗栅格和细栅格,污水进行细栅格后,进入曝气沉砂池,然后进入SBR工艺,接着进入高效沉淀池,最后转盘过滤,通过SBR工艺处理的污水产生的污泥通过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或者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进行,出水,外置方法一般采用干化焚烧。进一步的,所述二期处理工艺包括粗栅格和细栅格,污水进行细栅格后,进入曝气沉砂池,然后进入改良SBR工艺,接着进入高效沉淀池,最后转盘过滤,通过改良SBR工艺处理的污水产生的污泥通过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或者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进行,出水,外置方法一般采用干化焚烧。进一步的,所述三期处理工艺包括粗栅格和细栅格,污水进行细栅格后,进入曝气沉砂池,然后进入AAO工艺,接着进入高效沉淀池,最后转盘过滤,通过AAO工艺处理的污水产生的污泥通过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或者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进行,出水,外置方法一般采用干化焚烧。进一步的,一期SBR生物池为矩形钢筋砼结构,分为二座,采用完全混合式SBR生物池,设四个反应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二个池子,二个池子作为一个模块同时并列启动。在每个池前端设兼氧池,池内设有搅拌和穿孔管搅拌系统。主要设计参数:泥龄为15d,MLSS为5500mg/L(最低水位3.42m时),4200mg/L(最高水位5.5m时),池总容积为49613m3,兼氧池容积为3456m3,曝气区容积为40320m3,池水深为6.0m,污泥回流比为20%。微孔曝气器共15840个,每个供气量为4Nm3/个·h。污泥回流泵共8台,每台功率3kW。进一步的,二期MSBR池采用2组MSBR系统,设计尺寸为66.9×57.8×6.9(8.9)m,水深6~8m,泥龄为8.55-12.81d,MLSS为2200-4040mg/L,污泥负荷为0.11-0.165kgBOD5/kgMLSS·d,污泥回流比为150%,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浓缩污泥回流比为50%,水力停留时间14.32h,MSBR运转周期分为6个时段,3个时段组成一个半周期,半周期持续120min,各时段的持续时间为时段1(曝气):5min;时段2(搅拌):25min;时段3(沉淀):90min。进一步的,三期为多模式AAO池,设计MLSS为3500mg/L,污泥负荷为0.071kgBOD5/kgMLSS·d,污泥回流比为100-150%,混合液回流比为150-200%,停留时间为14.5h,倒置AAO模式为70%-50%污水进入厌氧池,提供除磷所需碳源,30%-50%污水进入缺氧池,提供反硝化所需碳源,回流污泥进入缺氧选择池进行反硝化反应,去除其中的溶解氧及硝酸盐氮,然后进入厌氧区,保证厌氧区的厌氧效果,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形成分点进水倒置AAO法。进一步的,二期高效沉淀池收集一期二期生化出水,共一座池,每座分为三组,尺寸为28.6×47.4×6.15m,混合时间53s,絮凝时间13.4min,设计表面负荷13.7m3/m2·h,PAFC作为液体除磷药剂,采用自动加药系统,投加量为300-600L/h,PAM作为絮凝药剂,投加量约50kg/d。进一步的,三期高密池收集三期生化出水,混合池尺寸为3.0×3.0×7.2m,停留时间1.8min,絮凝时间17.2min,设计表面负荷12.0m3/m2·h。PAFC投加量为60-150L/h,PAM作为絮凝药剂,投加量约25kg/d。进一步的,二期纤维转盘滤池收集二期高密池出水,共一座池,每座分为三组,尺寸为12.0×18.9×4.70m,设计进水SS≤20mg/L,出水≤10mg/L,滤速≤15m3/m2·h,有效过滤面积806.4m2,瞬时反洗面积0.25m2;三期纤维转盘滤池收集三期高密池出水,共一座池,每座分为两组,每组18片滤布,每组平均处理量45000m3/d,高峰流量为58500m3/d。曝气沉砂池的曝气控制系统是根据接收到的溶解氧设定值,自动对鼓风机、空气阀门等设备进行控制,最后使得当前溶解氧稳定在设定值周围,实现曝气量的精准控制,节省电耗[3-4],基于BACS对工艺类型具有选择性,该厂二三期好氧池采用该系统;AAO工艺中自动除磷加药系统是后置化学除磷的实时自动控制装置,它主要由化学除磷实时控制模块、正磷酸盐分析仪、采样预处理系统、数字控制器、在线流量计、计量泵等组成,化学除磷实时控制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部件,利用内置的数学模型计算程序自动对进水流量和正磷酸盐测量值两个输入信号进行计算,将计算出的加药量作为输出控制信号对计量泵进行自动控制,并保证磷达标的情况下使处理药剂消耗量最小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示意图。图2为BACS控制曲线示意图。图3为TP自动加药控制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分为一期处理工艺、二期处理工艺以及三期处理工艺,其中每期工艺又包括一级预处理工艺、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三级深度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工艺,其中一级预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与细格栅和曝气沉砂池工艺进行,其次二级生化处理工艺采用一期SBR,二期改良SBR,三期倒置AAO工艺进行,再次三级深度处理工艺采用高密池与纤维转盘滤池和紫外或者次氯酸钠消毒工艺进行,最后污泥处理工艺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或者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所述一期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分为一期处理工艺、二期处理工艺以及三期处理工艺,其中每期工艺又包括一级预处理工艺、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三级深度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工艺,其中一级预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与细格栅和曝气沉砂池工艺进行,其次二级生化处理工艺采用一期SBR,二期改良SBR,三期倒置AAO工艺进行,再次三级深度处理工艺采用高密池与纤维转盘滤池和紫外或者次氯酸钠消毒工艺进行,最后污泥处理工艺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或者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进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分为一期处理工艺、二期处理工艺以及三期处理工艺,其中每期工艺又包括一级预处理工艺、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三级深度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工艺,其中一级预处理工艺采用粗格栅与细格栅和曝气沉砂池工艺进行,其次二级生化处理工艺采用一期SBR,二期改良SBR,三期倒置AAO工艺进行,再次三级深度处理工艺采用高密池与纤维转盘滤池和紫外或者次氯酸钠消毒工艺进行,最后污泥处理工艺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或者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期处理一包括粗栅格和细栅格,污水进行细栅格后,进入曝气沉砂池,然后进入SBR工艺,接着进入高效沉淀池,最后转盘过滤,通过SBR工艺处理的污水产生的污泥通过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或者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进行,出水,外置方法一般采用干化焚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期处理工艺包括粗栅格和细栅格,污水进行细栅格后,进入曝气沉砂池,然后进入改良SBR工艺,接着进入高效沉淀池,最后转盘过滤,通过改良SBR工艺处理的污水产生的污泥通过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或者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进行,出水,外置方法一般采用干化焚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期处理工艺包括粗栅格和细栅格,污水进行细栅格后,进入曝气沉砂池,然后进入AAO工艺,接着进入高效沉淀池,最后转盘过滤,通过AAO工艺处理的污水产生的污泥通过采用重力浓缩和板框或者离心脱水和外运处置的方法进行,出水,外置方法一般采用干化焚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一期SBR生物池为矩形钢筋砼结构,分为二座,采用完全混合式SBR生物池,设四个反应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二个池子,二个池子作为一个模块同时并列启动,在每个池前端设兼氧池,池内设有搅拌和穿孔管搅拌系统,主要设计参数:泥龄为15d,MLSS为5500mg/L(最低水位3.42m时),4200mg/L(最高水位5.5m时),池总容积为49613m3,兼氧池容积为3456m3,曝气区容积为40320m3,池水深为6.0m,污泥回流比为20%,微孔曝气器共15840个,每个供气量为4Nm3/个.h,污泥回流泵共8台,每台功率3kW。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二期MSBR池采用2组MSBR系统,设计尺寸为66.9×57.8×6.9(8.9)m,水深6~8m,泥龄为8.55-12.81d,MLSS为2200-4040mg/L,污泥负荷为0.11-0.165kgBOD5/kgMLSS·d,污泥回流比为150%,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浓缩污泥回流比为50%,水力停留时间14.32h,MSBR运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华倩卢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牟华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