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新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60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包括摄像头、地锁、停车位和充电柜;所述充电柜位于停车位的左侧;所述承重板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一滑动杆;汽车离开承重板上表面时,通过充电柜的自身重量大于承重板的自身重量,利用第一弹簧的弹性,配合充电柜的自重,使得承重板能够及时的恢复原位,有效避免司机在倒车过程中,因不小心或司机驾驶技能不足导致电动汽车碰撞到充电柜,同步避免充电柜长时间暴露在外界暴晒,从而延长充电柜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充电柜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遇到下雨天气时,使得弧形板能够保护充电柜,避免雨水接触充电柜,提高雨雪天气使用充电柜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充电桩
,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电动汽车充电桩与停车位普遍都是一一对应配备的,而这些供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桩普遍都是露天放置的,司机在倒车进入停车位时,不小心或者是技能不足碰撞到充电桩,造成充电桩的损坏,从而导致充电桩无法正常使用,当遇到雨雪天气时,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内出现水渍,电动汽车充电桩机身受潮已经严重,会影响电动汽车充电桩正常操作,从而增加电动汽车在雨雪天气时操作充电桩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充电柜长时间露天放置,避免司机在倒车进入停车位时因技能不足或不小心碰撞到电动汽车充电柜造成充电柜的损坏,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在下雨天气也能够安全使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包括安装盒、支撑腔和第二凹槽;所述支撑腔和第二凹槽皆位于安装盒内部,且第二凹槽位于支撑腔的左侧;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支撑腔的右侧壁上;所述支撑腔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所述铰接板远离支撑腔的右侧壁一端铰动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远离铰接板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腔的左侧壁上;所述承重板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一滑动杆;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且每个第一支撑杆与承重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接于第一滑动杆表面;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内部均开设有第一集气腔,且第一滑动杆底部密封滑动连接于第一集气腔内壁;每个所述第一集气腔底部均开设有第一连通槽;所述承重板上方连接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为软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且第一橡胶层固定连接于支撑腔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充电柜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凹槽内壁上开设有均匀设置的滑动槽;所述充电柜滑动连接于滑动槽侧壁上;所述充电柜底部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二滑动杆;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杆远离充电柜一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集气腔,且第二滑动杆密封滑动连接于第二集气腔内壁;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底部均开设有第二连通槽;所述安装盒底部内壁中开设有通气槽;所述第二连通槽与第一连通槽分别连通于通气槽内空间设计;工作时,通过在承重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杆,当电动汽车位于承重板上方时,使得第一滑动杆受力向下移动,由于第一滑动杆密封滑动连接于第一集气腔内部,通过第一集气腔与通气槽之间开设有第一连通槽,第一滑动杆向下移动过程中,压缩第一集气腔内部的气体,使得第一集气腔内部的气体沿第一连通槽进入到通气槽内空间,通过通气槽连通于第二集气腔内空间,使得通气槽内部的气体进入到第二集气腔内空间,由于第二集气腔内部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通过第二滑动杆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充电柜,气体进入到第二集气腔内部时会带动第二滑动杆向上移动,由于电动汽车的自身重量大于充电柜的自重,使得充电柜同步向上移动,车主从充电柜中取出充电枪为电动汽车充电,当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将充电枪收回至充电柜,汽车离开承重板上表面时,通过充电柜的自身重量大于承重板的自身重量,充电柜向下移动,使得第二集气腔内部的气体沿通气槽流至第一集气腔内部,同步使得承重板返回原位,通过在第一滑动杆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利用第一弹簧的弹性,配合充电柜的自重,使得承重板能够及时的恢复原位,有效避免司机在倒车过程中,因不小心或司机驾驶技能不足导致电动汽车碰撞到充电柜,同步避免充电柜长时间暴露在外界暴晒,从而延长充电柜的使用寿命,通过在承重板的上方覆盖有第一橡胶层,能够有效避免下雨时雨水会渗入承重板下方空间。优选的,所述支撑腔右侧壁中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地锁;所述地锁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地锁电连接;所述地锁的右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地锁通过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地锁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与地锁之间开设有绳槽;所述伸缩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拉簧;所述拉簧远离伸缩板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腔的右侧壁上;所述伸缩板滑动连接于支撑板内部;工作时,由于控制器分别连接地锁和摄像头,电动汽车的车牌号比非电动汽车的车牌号多一位,当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车牌号是否为电动汽车车牌号,如果是电动汽车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将地锁收缩至第一凹槽内部,使得电动汽车进入到支撑腔,反之如果不是电动汽车车牌号,地锁不予放行能够有效阻拦非电动汽车停靠在安装盒上表面,避免影响电动汽车及时充电;由于地锁底部与伸缩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地锁收缩至第一凹槽内部时带动伸缩板移动,通过伸缩板滑动连接于支撑板内部,伸缩板向支撑板内部滑动,承重板下方没有伸缩板的支撑,使得承重板能够依据车身自重灵活摆动承重板的倾斜角度,通过在伸缩板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拉簧,伸缩板向右移动过程中压缩拉簧,当汽车充完电离开支撑腔时,控制器控制地锁向上升起,利用拉簧的弹力,使得伸缩板向左侧移动伸出,用于支撑承重板,避免人员误入承重板上表面,承重板出现倾斜导致人员受伤的隐患;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层,且第二橡胶层位于第一橡胶层的下方;所述第二橡胶层为硬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二橡胶层高于地平面设计;工作时,通过在承重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层,能够有效提高承重板的承重强度,承重板承受较重车辆时,使得承重板不受损伤,保护承重板的同时,延长承重板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第二橡胶层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凸块;所述第一橡胶层下表面开设有均匀设置的第三凹槽,且第三凹槽与凸块对应匹配设计;所述第一橡胶层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工作时,由于第一橡胶层是软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车轮与第一橡胶层之间的摩擦力较低,通过在第二橡胶层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凸块,且在第一橡胶层下表面开设有与之匹配的第三凹槽,当汽车位于第一橡胶层上表面时,使得第一橡胶层下表面的第三凹槽与第二橡胶层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凸块充分贴合,由于第一橡胶层较薄,通过凸块与凹槽的充分贴合,使得第一橡胶层上表面形成凹凸面,能够有效提高第一橡胶层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还能够降低第一橡胶层的磨损程度,延长第一橡胶层的使用寿命,通过在第一橡胶层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使得贴合后的凸块能够更好的凸出于第一橡胶层的上表面,进一步增强第一橡胶层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优选的,所述充电柜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直径大于充电柜的直径;所述第二凹槽侧壁中开设有蓄水槽,且蓄水槽围绕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盒(40)、支撑腔(1)和第二凹槽(37);所述支撑腔(1)和第二凹槽(37)皆位于安装盒(40)内部,且第二凹槽(37)位于支撑腔(1)的左侧;所述支撑板(7)固定连接于支撑腔(1)的右侧壁上;所述支撑腔(1)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铰接板(11);所述铰接板(11)位于支撑板(7)的上方;所述铰接板(11)远离支撑腔(1)的右侧壁一端铰动连接有承重板(39);所述承重板(39)远离铰接板(11)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腔(1)的左侧壁上;所述承重板(39)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一滑动杆(29);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杆(29)底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6),且每个第一支撑杆(16)与承重板(39)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套接于第一滑动杆(29)表面;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6)内部均开设有第一集气腔(28),且第一滑动杆(29)底部密封滑动连接于第一集气腔(28)内壁;每个所述第一集气腔(28)底部均开设有第一连通槽(15);所述承重板(39)上方连接有第一橡胶层(13);所述第一橡胶层(13)为软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且第一橡胶层(13)固定连接于支撑腔(1)的上表面;/n所述第二凹槽(37)包括充电柜(2)和第二支撑杆(25);所述第二凹槽(37)内壁上开设有均匀设置的滑动槽(36);所述充电柜(2)滑动连接于滑动槽(36)侧壁上;所述充电柜(2)底部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二滑动杆(31);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杆(31)远离充电柜(2)一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5);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5)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集气腔(30),且第二滑动杆(31)密封滑动连接于第二集气腔(30)内壁;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5)底部均开设有第二连通槽(24);所述安装盒(40)底部内壁中开设有通气槽(23);所述第二连通槽(24)与第一连通槽(15)分别连通于通气槽(23)内空间设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盒(40)、支撑腔(1)和第二凹槽(37);所述支撑腔(1)和第二凹槽(37)皆位于安装盒(40)内部,且第二凹槽(37)位于支撑腔(1)的左侧;所述支撑板(7)固定连接于支撑腔(1)的右侧壁上;所述支撑腔(1)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铰接板(11);所述铰接板(11)位于支撑板(7)的上方;所述铰接板(11)远离支撑腔(1)的右侧壁一端铰动连接有承重板(39);所述承重板(39)远离铰接板(11)一端滑动连接于支撑腔(1)的左侧壁上;所述承重板(39)下表面滑动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一滑动杆(29);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杆(29)底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6),且每个第一支撑杆(16)与承重板(39)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17)套接于第一滑动杆(29)表面;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6)内部均开设有第一集气腔(28),且第一滑动杆(29)底部密封滑动连接于第一集气腔(28)内壁;每个所述第一集气腔(28)底部均开设有第一连通槽(15);所述承重板(39)上方连接有第一橡胶层(13);所述第一橡胶层(13)为软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且第一橡胶层(13)固定连接于支撑腔(1)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凹槽(37)包括充电柜(2)和第二支撑杆(25);所述第二凹槽(37)内壁上开设有均匀设置的滑动槽(36);所述充电柜(2)滑动连接于滑动槽(36)侧壁上;所述充电柜(2)底部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二滑动杆(31);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杆(31)远离充电柜(2)一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5);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5)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集气腔(30),且第二滑动杆(31)密封滑动连接于第二集气腔(30)内壁;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5)底部均开设有第二连通槽(24);所述安装盒(40)底部内壁中开设有通气槽(23);所述第二连通槽(24)与第一连通槽(15)分别连通于通气槽(23)内空间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地下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腔(1)右侧壁中开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内部滑动连接有地锁(4);所述地锁(4)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所述电动推杆(5)与地锁(4)电连接;所述地锁(4)的右侧设置有摄像头(3);所述摄像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新吴照忠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