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室的防扩散病理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56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腔室的防扩散病理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层,所述袋体内腔的底部放置有盛放袋,所述盛放袋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所述袋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排放管的底端贯穿至通孔的底部,所述排放管的底部螺纹套设有管帽,所述管帽与排放管螺纹连接,所述袋体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气泡袋,所述气泡袋相对的一侧与盛放袋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多个样本盛放腔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病理袋,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只具有一个腔室,导致在对多个样本进行存储时,需要使用大量病理袋进行存放,该方式费时费力,且浪费资源,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病理袋适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腔室的防扩散病理袋
本技术涉及病理袋
,具体为一种多腔室的防扩散病理袋。
技术介绍
病理,即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理,也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现有的病理袋,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只具有一个腔室,导致在对多个样本进行存储时,需要使用大量病理袋进行存放,该方式费时费力,且浪费资源,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病理袋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腔室的防扩散病理袋,具备多个样本盛放腔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病理袋,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只具有一个腔室,导致在对多个样本进行存储时,需要使用大量病理袋进行存放,该方式费时费力,且浪费资源,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病理袋适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腔室的防扩散病理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层,所述袋体内腔的底部放置有盛放袋,所述盛放袋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所述袋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排放管的底端贯穿至通孔的底部,所述排放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腔室的防扩散病理袋,包括袋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层(2),所述袋体(1)内腔的底部放置有盛放袋(3),所述盛放袋(3)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4),所述袋体(1)的底部开设有通孔(5),所述排放管(4)的底端贯穿至通孔(5)的底部,所述排放管(4)的底部螺纹套设有管帽(6),所述管帽(6)与排放管(4)螺纹连接,所述袋体(1)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气泡袋(7),所述气泡袋(7)相对的一侧与盛放袋(3)相接触,所述盛放袋(3)前侧的顶部与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绒面(8),所述袋体(1)内腔前侧的顶部与内腔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粘面(9),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腔室的防扩散病理袋,包括袋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隔层(2),所述袋体(1)内腔的底部放置有盛放袋(3),所述盛放袋(3)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4),所述袋体(1)的底部开设有通孔(5),所述排放管(4)的底端贯穿至通孔(5)的底部,所述排放管(4)的底部螺纹套设有管帽(6),所述管帽(6)与排放管(4)螺纹连接,所述袋体(1)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气泡袋(7),所述气泡袋(7)相对的一侧与盛放袋(3)相接触,所述盛放袋(3)前侧的顶部与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绒面(8),所述袋体(1)内腔前侧的顶部与内腔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粘面(9),所述袋体(1)内腔前侧的顶部与内腔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骨条(10),所述盛放袋(3)内腔前侧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宏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