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35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包括防撞板,所述防撞板分为中部的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所述凸出段为平面板材,所述连接段对称设置在所述凸出段两侧朝内侧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段外端与车架纵梁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配合形成凸出结构,在受到碰撞时能够有效增大收缩吸能范围,从而有效保护车架以及尾部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避免追尾时发动机损坏;能够根据车辆需求设置凸出段和两侧连接段夹角大小,加工生产方便;防撞板两侧折边与车架纵梁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拆卸安装维修,降低成本;防撞板内侧设置加强筋,提高折边、连接段和凸出段的整体性,提高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业正在快速的发展,对客车的行车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由于国内外对客车限速要求较低,追尾后碰撞现象经常发生。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车架后部设置一根槽型或矩形管的尾内横粱,增加车架强度。但尾横粱的高度位置一般低于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在发生追尾时对发动机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在车架后部设置一根槽型或矩形管的尾内横粱增加车架强度,尾横粱的高度位置一般低于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在发生追尾时对发动机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包括防撞板,所述防撞板分为中部的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所述凸出段为平面板材,所述连接段对称设置在所述凸出段两侧且朝内侧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段外端与车架纵梁连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配合形成凸出结构,在受到碰撞时能够有效增大收缩吸能范围,从而有效保护车架以及尾部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避免追尾时发动机损坏;能够根据车辆需求设置凸出段和两侧连接段夹角大小,加工生产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外端设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凸出段垂直设置,且折边上开设有第一螺孔,车架纵梁上固定有与所述折边匹配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匹配的第二螺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撞板两侧折边与车架纵梁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拆卸安装维修,降低成本。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板内侧面设有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加强筋提高防撞板强度和刚度。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沿所述防撞板长度方向设置,且加强筋与所述折边、连接段和凸出段内侧面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强筋进一步提高折边、连接段和凸出段的整体性,提高强度和刚度。进一步的,一对所述加强筋平行排列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凸出段和连接段上均匀开设有减重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减重孔有效降低防撞板重量,有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配合形成凸出结构,在受到碰撞时能够有效增大收缩吸能范围,从而有效保护车架以及尾部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避免追尾时发动机损坏;能够根据车辆需求设置凸出段和两侧连接段夹角大小,加工生产方便;2、本技术防撞板两侧折边与车架纵梁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拆卸安装维修,降低成本。3、本技术防撞板内侧设置加强筋,提高折边、连接段和凸出段的整体性,提高强度和刚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防撞板;2、凸出段;3、连接段;4、折边;5、第一螺孔;6、连接板;7、第二螺孔;8、加强筋;9、减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包括防撞板1,防撞板1的型材厚度为6mm,防撞板1分为中部的凸出段2和两侧的连接段3,凸出段2为平面板材,连接段3对称设置在凸出段2两侧朝内侧倾斜设置,连接段3外端与车架纵梁连接固定。凸出段2和两侧的连接段3配合形成凸出结构,在受到碰撞时能够有效增大收缩吸能范围,从而有效保护车架以及尾部发动机或发动机皮带轮,避免追尾时发动机损坏;能够根据车辆需求设置凸出段2和两侧连接段3夹角大小,加工生产方便。凸出段2和连接段3上均匀开设有减重孔9,减重孔9有效降低防撞板1重量,有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连接段3外端设有折边4,折边4与凸出段2垂直设置,且折边4上开设有第一螺孔5,车架纵梁上固定有与折边4匹配的连接板6。连接板6的型材厚度为6mm,连接板6上开设有与第一螺孔5匹配的第二螺孔7。防撞板1两侧折边4与车架纵梁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拆卸安装维修,降低成本。防撞板1内侧面设有加强筋8,加强筋8的型材厚度为4mm,通过加强筋8提高防撞板1强度和刚度。一对加强筋8平行排列设置,加强筋8沿防撞板1长度方向设置,且加强筋8与折边4、连接段3和凸出段2内侧面固定。加强筋8进一步提高折边4、连接段3和凸出段2的整体性,提高强度和刚度。本实施例凸出段2和两侧的连接段3配合形成凸出结构,在受到碰撞时能够有效增大收缩吸能范围,从而有效保护车架以及尾部发动机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板,所述防撞板分为中部的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所述凸出段为平面板材,所述连接段对称设置在所述凸出段两侧且朝内侧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段外端与车架纵梁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板,所述防撞板分为中部的凸出段和两侧的连接段,所述凸出段为平面板材,所述连接段对称设置在所述凸出段两侧且朝内侧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段外端与车架纵梁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后碰撞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外端设有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凸出段垂直设置,且折边上开设有第一螺孔,车架纵梁上固定有与所述折边匹配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匹配的第二螺孔。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王润泽崔月月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