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16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分为:青叶胆1份、茵陈0.4‑0.7份、黄芪0.4‑0.7份、马鞭草0.3‑0.6份、大青叶0.2‑0.5份、柴胡0.1‑0.2份、灵芝0.1‑0.2份、黄芩0.02‑0.08份、龙胆草0.01‑0.0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扶正祛邪,清热利湿,清肝胆湿热,泻肝胆湿火,可以通过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直接胆红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含量来治疗肝病。本发明专利技术剂型包括茶剂、胶囊和片剂,茶剂以开水充泡饮用,汤色褐黄,味微甘甜,口感平和。一般性肝损伤,饮用茶剂3‑5天恢复;谷丙转氨酶高至1000以上的患者者一个月可恢复到正常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07月01日、申请号为201410326602.6、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商品名为益肝散、清肝排毒汤等。
技术介绍
中医学对肝病发生的基本认识是:对于急性黄疸肝炎、慢性黄疸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乙肝、转氨酶升高等,或由外感风热,疲劳体弱,病毒侵袭肝卫,致湿热失调,经血不通,肝功能受损而发病;或因经常饮酒过度、辛辣刺激,致肝脾感受湿热毒邪而成。中医对肝病的治疗,以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病灶的消退为主,传统的中医一般采用扶正祛邪,清热利湿,清肝胆湿热,泻肝胆湿火,活血通经,消炎解毒,利水消肿,通过活血,清肝胆湿热,舒肝健脾的方法治疗。上述中医理论指出了一般发病原理和治疗原则,但不可能代替具体的中药组方。市场上现有的肝病药名目繁多,也许各有特点,但始终没有效果特强的药物出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不断提出新的制剂出来,以满足日益变化的肝病治疗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特点是扶正祛邪,清热利湿,清肝胆湿热,泻肝胆湿火,用于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慢性黄疸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乙肝、转氨酶升高等症,显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同时还可用于防治肝癌等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这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如下药味按重量份计的配比混合而成的粉末状组合物:青叶胆1份、茵陈0.4-0.7份、黄芪0.4-0.7份、马鞭草0.3-0.6份、大青叶0.2-0.5份、柴胡0.1-0.2份、灵芝0.1-0.2份、黄芩0.02-0.08份、龙胆草0.01-0.04份。更为合适的配比关系是:青叶胆1份、茵陈0.53份、黄芪0.53份、马鞭草0.5份、大青叶0.37份、柴胡0.17份、灵芝0.13份、黄芩0.067份、龙胆草0.033份。组合物的细度大于60目。组合物用茶袋纸包装成10g/袋的小包袋泡茶,作为茶剂冲泡开水饮用。袋泡茶内容物为黄褐包粉末,味微甘甜。组合物也可以做成胶囊或者片剂。上述组方还可以加入三七0.1-0.2份,以针对伴有肝腹水的重症患者。甚至还可以加入百花蛇草0.1-0.2份,该药味的加入对于治疗严重肝损伤有明显疗效。本专利技术的药味份数均按干重计。上述茶剂的用法及用量:代茶饮用。将药包置于沸水中浸泡5-10分钟,或煮沸5分钟效果更佳。成人一日30g(三小包)。儿童减半。作为胶囊或者片剂时的用法用量:每粒或每片含药粉0.4g,开水送服,成人日服三次,每次4-6粒(片)。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片剂按普通的工艺,加适当淀粉压制而成。胶囊壳有一定副作用,鉴于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微苦,大多数患者都能接受,故以力推尽量使用片剂。本专利技术剂型以茶剂为主,胶囊和片剂为辅。患者服用就像平时饮茶一样,将药袋小包放入杯中,用开水充泡饮用,十分方便,泡出的汤色褐黄,味微甘甜,口感普遍容易接受。本专利技术扶正祛邪,清热利湿,清肝胆湿热,泻肝胆湿火。用于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慢性黄疸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乙肝、转氨酶升高等症,还可用于防治肝癌等。具体临床使用效果如下:一般性肝损伤,饮用茶剂3-5天恢复;谷丙转氨酶升高者饮用此茶剂特别有效,此项指标1000以上的患者,饮用一个月即可恢复到正常值;脂肪肝患者饮用3个月便能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急性肝损伤一周治愈。对于爆发性肝炎,如急性黄胆肝炎特别有效,7-15天可以治愈。对于部队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发生此类疾病时能快速控制并治愈。对于保持和恢复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战时己方药品受到限制或者封锁时,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组合物的原料能够就地获得。对打破封锁,克敌制胜十分有利,因而涉及国家重大国防利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某军分区医院使用本专利技术茶剂和片剂的临床病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积极疗效。下列各病例的用药简称益肝散,是一种茶剂,药味组成、包装规格和制法如下:制法:将药材粉碎,混匀,过60目筛,分装成袋茶即成。此组方茶剂为一号茶剂。在一号组方基础上加入三七500g,百花蛇草500g。制法和包装规格不变,此组方为二号茶剂。对于胶囊和片剂,按上述配比关系分别标记为一号胶囊(或片剂)和二号胶囊(或片剂)。临床病例:1.云南建水县患者邹某某,女,63岁。患者3年来精神差、消瘦、腹部膨大、下肢肿胀、小便黄少。1995年9月来到分区医院就诊,诊时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查体:面色晦暗,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水肿。乙肝五项HBsAg(十)、HBeAb(十)、HBcAb(十),DNA检测结果阳性;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179U/T(正常0-40)、谷草转氨酶(AST)115U/L(正常值0-40)、总胆红素(TBIL)34.8μmol/L、白蛋白(ALB)32g/L;B超示肝硬化,脾大,大量腹水。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硬化(失代偿)腹水。让其服用益肝散二号茶剂,一日30~50g(1小袋10g),代茶饮用,沸水浸泡5~10分钟,或煮沸5分钟效果更佳。服用3个疗程(1个月为1疗程)后,精神好转、食欲增加,乏力、腹胀、双下肢浮肿等症状缓解。回家继续让其服用益肝散4个疗程后,白蛋白提高,腹水消退,肝功能明显好转,谷丙转氨酶(ALT)65U/T,谷草转氨酶(AST)52U/L,总胆红素(TBIL)22.8μmol/L,白蛋白(ALB)41g/L。以下病例中,凡肝硬化,以及肝硬化并肝腹水的患者均服用益肝散二号茶剂,其余为一号茶剂。2.云南屏边患者张某,女,59岁。1995年3月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右上腹不适、黄疸等症状。1995年12月到分区医院就诊,查体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尿黄,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及尿胆原均阳性,肝肋下2cm,质软,有触痛和叩击痛,肝脾肿大,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回家让其服用益肝散,用法用量同例1。10天后,黄疸和其他症状逐渐消退,精神食欲明显好转,肝脾逐渐回缩,触痛和叩击痛明显减轻,肝功能恢复正常。3.云南省石屏县史某某,女,51岁。患者年轻时体检,为乙肝病毒携带者。1996年1月出现肝区疼痛,感觉腹胀逐渐加重,伴胸闷不适,出现全身浮肿,以腹部及双下肢为甚,尿量较前期减少,活动后气促乏力等症状。1996年6月,到分区医院就诊,诊断为肝硬化。让其服用益肝散,用法用量同例1。服用3个月后,自觉症状逐渐好转,身体状况良好。血化验检查,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降低;再服益肝散4个月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肝区疼痛消失,浮肿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4.云南省建水县患者代某,男,4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分为:青叶胆1份、茵陈0.4-0.7份、黄芪0.4-0.7份、马鞭草0.3-0.6份、大青叶0.2-0.5份、柴胡0.1-0.2份、灵芝0.1-0.2份、黄芩0.02-0.08份和龙胆草0.01-0.04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分为:青叶胆1份、茵陈0.4-0.7份、黄芪0.4-0.7份、马鞭草0.3-0.6份、大青叶0.2-0.5份、柴胡0.1-0.2份、灵芝0.1-0.2份、黄芩0.02-0.08份和龙胆草0.01-0.0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分为:青叶胆1份、茵陈0.53份、黄芪0.53份、马鞭草0.5份、大青叶0.37份、柴胡0.17份、灵芝0.13份、黄芩0.067份、龙胆草0.033份。


3.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分为:青叶胆1份、茵陈0.4-0.7份、黄芪0.4-0.7份、马鞭草0.3-0.6份、大青叶0.2-0.5份、柴胡0.1-0.2份、灵芝0.1-0.2份、黄芩0.02-0.08份和龙胆草0.01-0.04份、三七0.1-0.2份和百花蛇草0.1-0.2份;
或者为:青叶胆1份、茵陈0.4-0.7份、黄芪0.4-0.7份、马鞭草0.3-0.6份、大青叶0.2-0.5份、柴胡0.1-0.2份、灵芝0.1-0.2份、黄芩0.02-0.08份和龙胆草0.01-0.04份、三七0.1-0.2份;
或者为:青叶胆1份、茵陈0.4-0.7份、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鸿李佳潞
申请(专利权)人:蒙自鸿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