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413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下肢治疗后锻炼安全性差及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背板和两个抬腿板,两个抬腿板铰接在背板的左端,背板的下侧安装有一个前后方向的转轴和两组抬升传动单元,转轴上安装有两个第一锥齿轮,每组抬升传动单元包括一个第二锥齿轮、一个往复丝杠以及一个蜗杆,第二锥齿轮与其中一个第一锥齿轮啮合,往复丝杠两端分别经花键与第二锥齿轮和蜗杆配合,蜗杆上侧啮合有一个蜗轮,蜗轮同轴固定有一个转盘,转盘的一侧设有一个杠杆,杠杆转动可带动抬腿板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起到辅助和保护作用,且能使腿部保持在抬起状态一段时间,延长腿部的紧绷时间,提高训练强度和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康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肢康复领域,具体是一种下肢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在腿部疾病和损伤治疗后,为了避免术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以及各组织之间发生粘连,需要进行合理必要的康复训练并逐步增加运动量来达到康复的效果;目前的康复训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让患者自行抬腿训练,但是在进行初期康复训练的时候,由于腿部长时间的缺乏运动,患者很难将腿抬起,并且抬腿还会伴随一定的疼痛,如果抬腿过程中患者力竭,腿部失力掉落还可能造成二次损伤,另外,部分患者自主锻炼意愿和自制力差,导致恢复缓慢或无法完全恢复肢体功能;另一种是通过辅助装置让患者做抬腿训练,在辅助抬腿训练过程中,通常是将腿抬起后就进行放下,虽能起到一定的康复效果,但向上抬起后,腿部的紧绷时间较短,对腿部的训练强度仍然不够,康复训练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康复装置,用于解决下肢治疗后锻炼安全性差及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抬腿板,两个抬腿板铰接在背板的左端,背板的下侧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和两个抬腿板(2),两个抬腿板(2)铰接在背板(1)的左端,背板(1)的下侧安装有一个前后方向的转轴(3)和两组抬升传动单元,转轴(3)连接有驱动单元,转轴(3)上安装有两个第一锥齿轮(4),每组抬升传动单元包括一个第二锥齿轮(5)、一个左右方向的往复丝杠(6)以及一个与往复丝杠(6)同轴的蜗杆(7),第二锥齿轮(5)与其中一个第一锥齿轮(4)啮合,往复丝杠(6)的右端与第二锥齿轮(5)经花键配合,往复丝杠(6)的左端与蜗杆(7)经花键配合,往复丝杠(6)上安装有一个往复丝杠螺母,往复丝杠螺母与背板(1)固定,往复丝杠(6)转动的同时可轴向往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和两个抬腿板(2),两个抬腿板(2)铰接在背板(1)的左端,背板(1)的下侧安装有一个前后方向的转轴(3)和两组抬升传动单元,转轴(3)连接有驱动单元,转轴(3)上安装有两个第一锥齿轮(4),每组抬升传动单元包括一个第二锥齿轮(5)、一个左右方向的往复丝杠(6)以及一个与往复丝杠(6)同轴的蜗杆(7),第二锥齿轮(5)与其中一个第一锥齿轮(4)啮合,往复丝杠(6)的右端与第二锥齿轮(5)经花键配合,往复丝杠(6)的左端与蜗杆(7)经花键配合,往复丝杠(6)上安装有一个往复丝杠螺母,往复丝杠螺母与背板(1)固定,往复丝杠(6)转动的同时可轴向往复移动,在往复丝杠(6)移动过程中,往复丝杠(6)右端与第二锥齿轮(5)间的花键始终配合,往复丝杠(6)左端与蜗杆(7)间的花键间歇式配合,蜗杆(7)上侧啮合有一个蜗轮(9),蜗轮(9)同轴固定有一个转盘(10),转盘(10)的一侧设有一个杠杆(11),杠杆(11)的中部铰接在转盘(10)的偏心位置,杠杆(11)的左端和右端各开有一个滑槽(12),每个抬腿板(2)的下侧固定有一个竖杆(13),竖杆(13)的下端固定有一个滑杆(14),滑杆(14)置于同侧杠杆(11)左端的滑槽(12)内,杠杆(11)右端的滑槽(12)内安装有一个限高杆(15),限高杆(15)高度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减速齿轮组,电机通过减速齿轮组驱动转轴(3)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一个主动带轮(16)和一个从动带轮(17),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莎史栋梁任博文王云飞王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