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英练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淘米式电饭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406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淘米式电饭锅系统,包括进米单元、进水单元,淘米煮饭单元,加盖单元及控制器。米从进米系统输送到内胆上方。水从外部接入进水系统,经过进水系统输送到内胆的上方。淘米时通过淘米电机带动旋转锅的转动,旋转锅的转动带动内胆转动从而实现自动淘米的功能。通过倒水电机的转动,带动锅体外壳和内胆倾斜来实现倒淘米水的功能,通过压盖气缸实现锅盖加盖的功能,通过流量计检测加入的水的量,通过进水管电磁阀控制进水管,实现对水量的控制,通过分米电机,控制加入的米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淘米式电饭锅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淘米式电饭锅系统。
技术介绍
电饭锅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现有的电饭锅一般都需要先将大米淘好后,人工配合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再盖好锅盖,再下达指令或者马上煮饭或者到预约的时间后煮饭,不具有自动淘米功能。有些文献、专利公开了具有自动淘米的智能电饭锅,但结构、控制方式复杂,致使智能电饭锅的整体体积庞大,不利于节约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淘米功能的,结构简单,体积适中的电饭锅系统。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淘米式电饭锅系统,包括系统外壳及其内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机构主要由进米单元、进水单元,淘米煮饭单元,旋转把、集水单元,加盖单元和控制器组成,其中进米单元和进水单元通过管道连接内胆,集水单元设于淘米煮饭单元下方,加盖单元设于淘米煮饭单元的上方,控制器通过电线连接各个电气部件。所述的进米单元包括储米桶、分米器、进米管、进气管、分米电机,储米桶下部连接储米桶下米口,储米桶下米口连接分米器,分米器连接进米管,进气管通过进气管电磁阀连接到进米管中,分米电机连接分米器,进米管通过旋转把连接到内胆的上方。所述的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流量计及进水管电磁阀,进水管通过旋转把连接到内胆的上方。所述的淘米煮饭单元包括锅体外壳、旋转锅、内胆、淘米电机,内胆设于旋转锅内,旋转锅设于锅体外壳内,加热部设于旋转锅的底部,淘米电机设于锅体外壳底部,淘米电机通过传动部连接到传动轴,旋转导电环设于传动轴的一端,传动带两端与锅体外壳相连,传动带通过倒水电机带动。所述的集水单元包括集水部,集水部设于淘米煮饭单元的下方,集水部的底部连接排水管。所述的加盖单元包括锅盖、压盖气缸,锅盖设于内胆的上方,锅盖通过旋转翘片连接锅盖气缸,锅盖气缸的另一端固定在系统外壳,进气管通过锅盖电磁阀连接锅盖气缸。所述的内胆高出锅体外壳及旋转锅,且内胆的边缘向外且向下伸出。所述的传动部是齿轮。所述的锅体外壳内设有导轨,旋转锅安装在所述的导轨上。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储米桶上还设有储米桶盖。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技术效果是:由于有了自动淘米功能,煮饭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结构紧凑,体积小,干净卫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锅体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旋转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分米器与储米桶下米口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锅盖与压盖气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锅盖与锅体外壳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旋转把和旋转把电机的位置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倒水电机和传动带与锅体外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旋转翘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体外壳,2旋转锅,3内胆,4淘米电机,5旋转导电环,6加热部,7锅体外壳支撑部,8分米器,9分米格,10储米桶下米口,11进米管,12进水管,13进气管电磁阀,14储米桶,15旋转把,16传动部,17传动轴,18进水管电磁阀,19流量计,20集水部,21排水管,22进气管,23分米电机,24倒水电机,25传动带,26锅盖,27旋转翘片,28压盖气缸,29旋转把电机,30加盖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锅体外壳1通过锅体外壳支撑部7架设所述系统内,锅体外壳1可以绕锅体外壳支撑部7旋转。淘米电机4设在锅体外壳1底部。旋转锅2设于锅体外壳1内,旋转锅2连接传动轴17,锅体外壳1底部开孔,传动轴17从锅体外壳1底部的开孔伸出,传动轴17上设有传动部16,传动部16连接淘米电机4,传动轴17的另一端连接旋转导电环5,旋转锅2底部设有加热部6,加热部6的电线通过旋转导电环5连接到控制器。内胆3设于旋转锅2内,旋转锅2的旋转能带动内胆3转动。进气管22分成两条支路,一条支路通过进气管电磁阀13与进米管11连接,另一条支路通过加盖电磁阀30与压盖气缸28连接。进米管11的一端通过分米器8连接储米桶14,另一端与进气管电磁阀13连接,进米管11的末端设在旋转把15上,延伸到内胆3的上方。进水管12连接流量计19及进水管电磁阀18,进水管12的末端设在旋转把15上,延伸到内胆3的上方。旋转把15的底部与旋转把电机29相连,通过旋转把电机29的转动带动旋转把15的转动,使旋转把15移入或移出内胆的上方,方便加水、加米,可以使锅盖加盖过程中不与进米管、进水管发生碰撞。倒水电机24安装在所述系统的底部,通过传动带25连接锅体外壳1的上部,当需要倒水时,启动倒水电机24,拉动传动带25,传动带25的拉扯使锅体外壳1绕锅体外壳支撑部7转动,使锅体外壳1倾斜实现倒水;倒水过程完成后,启动倒水电机24反转,使锅体外壳1恢复竖直状态。集水部20设于锅体外壳1的下方,排水管21连接集水部20;分米器8设于储米桶14的下方,与储米桶下米口10相连接,分米器8通过分米电机23带动旋转,分米器8的底部连接进米管11。各电气系统通过电线与控制器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内胆3高出锅体外壳1及旋转锅2,且内胆1的边缘向外且向下伸出,防止水滴入到电路系统中。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储米桶14设置米震动电磁震动器,能使米很好的落入到分米格9中。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锅体外壳1内设置导轨,可以使旋转锅2在旋转过程中保持稳定。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锅盖26上设置泄压阀,能防止煮饭过程中电饭锅内部的压力超出系统的承受范围而发生爆炸。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最优的倒水位置上设置有支撑部,从而使锅体外壳1不能再转动,从而确保米不倒出内胆3,而淘米水能尽量流出内胆3。支撑部上设有接近开关,当锅体外壳1触碰到接近开关时,能关断倒水电机。流量计19的设置,可以确保加入的水能够达到设定的量,防止干烧。旋转翘片27的轴固定在系统的外壳上,旋转翘片27的一端连接锅盖26,另一端连接压盖气缸28,旋转翘片的设置,既可以使锅盖26设于所述系统的表面,又可以利用压盖气缸28对锅盖26进行压盖或者开盖。工作过程如下:当启动开始按钮或接到煮饭信号时,系统开始执行煮饭准备,接收需要煮饭的米的量及水的量,给加盖电磁阀30信号,使压盖气缸28动作使使锅盖26移出内胆3上方而不影响旋转把15的转动进而影响到加米或者加水。1、控制器启动旋转把电机29,将旋转把15转动至内胆3的上方,此时控制器将分米电机23打开,使分米器8旋转,储米桶14内的米通过储米桶下米口10落入到分米器8的分米格9中,分米器8的转动,能够将分米格9中的米移出储米桶下米口10,当分米格9中的米移动到进米管11上方时,米落入到进米管11内,此时打开进气管电磁阀13,用压缩空气将米吹入内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淘米式电饭锅系统,包括系统外壳及其内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机构主要由进米单元、进水单元,淘米煮饭单元,旋转把、集水单元,加盖单元和控制器组成,其中进米单元和进水单元通过管道连接内胆,集水单元设于淘米煮饭单元下方,加盖单元设于淘米煮饭单元的上方,控制器通过电线连接各个电气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淘米式电饭锅系统,包括系统外壳及其内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机构主要由进米单元、进水单元,淘米煮饭单元,旋转把、集水单元,加盖单元和控制器组成,其中进米单元和进水单元通过管道连接内胆,集水单元设于淘米煮饭单元下方,加盖单元设于淘米煮饭单元的上方,控制器通过电线连接各个电气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淘米式电饭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米单元包括储米桶、分米器、进米管、进气管、分米电机,储米桶下部连接储米桶下米口,储米桶下米口连接分米器,分米器连接进米管,进气管通过进气管电磁阀连接到进米管中,分米电机连接分米器,进米管通过旋转把连接到内胆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淘米式电饭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流量计及进水管电磁阀,进水管通过旋转把连接到内胆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淘米式电饭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淘米煮饭单元包括锅体外壳、旋转锅、内胆、淘米电机,内胆设于旋转锅内,旋转锅设于锅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英练
申请(专利权)人:韦英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