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梅花催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3973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梅花催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梅花的采前养护;(2)梅花的花芽形成期处理;(3)最佳催花温度和催花液的筛选。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梅花树体长势一致,花苞饱满、花量大;梅花切枝规格统一,开花整齐一致,商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梅花催花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植物栽培养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梅花催花的方法。
技术介绍
梅(Promusmume)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卉,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长期以来,我国的切花市场被欧美流行的花卉种类占领,以多年生草本花卉为主,只有月季等少数木本花卉。梅花枝长、花美,清芬可喜,是理想的切花材料,但是由于栽培和采后处理等因素的制约,梅花切花市场应用较少,限制了其市场和开发价值。目前切花催花的方式主要有促成栽培和采后催花两大类,采后催花是将蕾期采切的切花花枝,经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处理,促进花蕾绽开,以供适时出售的催花方式,在多年生草本花卉等切花的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但是在梅花中,并没有一个统一和标准的栽培与采后催花相结合的处理方法,亟待解决梅花切花品种花期不一,开花品质差以及商品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梅花催花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在采前实施精准的施肥和水分调控,花芽形成期通过喷施相应激素进行保蕾促花,切枝经过温度和不同瓶插液进行最佳催花方法的筛选。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的切枝整齐、花期统一,开花品质高,商品率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梅花催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梅花的采前养护;(2)梅花的花芽形成期处理;(3)最佳催花温度和催花液的筛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中,所述梅花品种为‘骨里红’、‘丰后’和‘粉霞’。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中,筛选出的催花温度为15℃。r>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中,所述梅花品种为‘丰后’,筛选得到的催花液为200mg/L8-HQC+45g/L蔗糖+2.5mg/LCTK。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中,所述梅花品种为‘粉霞’,筛选得到的催花液为200mg/L8-HQC+15g/L蔗糖+7.5mg/LCTK+10mg/LGA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中,所述梅花品种为‘骨里红’,筛选得到的催花液为100mg/L8-HQC+2.5mg/LCTK+10mg/LGA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中,所述采前养护包括如下步骤:A.施肥:秋季梅花落叶后,深翻园土,依树体大小,距离0.5~1m处环状施入基肥,约66.6~100kg/m2,次年1月初,即在梅花花蕾开始明显生长前,每5天喷施稀薄液体肥于梅花叶面,促使梅花花朵开得色艳味香;B.修剪:梅花苗定干高30cm后,选留分布均匀的3~5个邻近枝作为主枝培养,每个枝再留3~5个分枝并在20~30cm处剪裁,随时摘除砧木长出的萌蘖,并去除病弱枝、内膛枝;采剪切枝时,再在二次骨架上留2~3个枝作为三次骨架,在15cm处剪裁,每根枝条仅留基部3~5个芽;春季枝条发芽时进行疏芽,使养分合理分配,以此培养丰产型树冠,使其尽快形成花枝,提早采收出售;C.水分管理:梅花切花品种的整个栽培过程中,除几个关键期外,其余时间均应控制水分供应,保持土壤的相对干燥,这样不仅有利于植株根系的发育,还能增加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有助于切花保鲜;根据雨季节的情况浇水,第1年生长期内每隔1个月浇1次水,夏天气候炎热且雨多时,不干不浇水,见干浇水,切忌过湿,并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3月中旬浇水,以后即进入正常管理,每年只于初冬和初春各浇1次水,夏季不是过于干旱不浇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中,所述花芽形成期处理包括如下步骤:a.6月-7月初,当新梢停止生长10天后,可追施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在花芽形成时期,每隔6-10天喷施10mg/L6-BA一次,抑制脱落,提高花枝鲜重及开花率;b.采枝方式:采收应从花枝距主干5cm处切断,剪切时最好斜面切割,以增加茎干的吸水面积,采切后将枝条切口立即浸入水中,避免枝条失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中,所述最佳催花温度的筛选方法如下:将三种梅花切枝清水中,分别置于10℃、15℃和20℃的光照培养箱进行处理,光周期为12h/12h,相对湿度为50%-70%,每个处理三个生物学重复;观测指标包括开花率、催花时间、瓶插寿命、花径、花瓣色差及饱和度,瓶插当天为第0天;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如下:开花率:每个处理达到最大开花率时,开放花蕾数与整个切枝总花蕾数的比值;催花时间:每个处理达到最大开花率时所需的时间,即达到盛花期需要的天数;花径:每个处理测量得到的盛花期花朵最大直径;瓶插寿命:统计切枝开花的寿命,以开花率降至20%以下作为瓶插寿命终结标志;花瓣色差及饱和度:通过色差仪测定盛花期花瓣色差及饱和度,每次试验重复3次,总色差用ΔE计算,如公式①所示;C表示色泽饱和度,如公式②所示;①②其中,L*表示颜色的亮度;a*表示红色/品红色和绿色之间的数值;b*表示黄色和蓝色之间的数值。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中,所述催花液的筛选包括如下步骤:设置8种不同的瓶插液,以去离子水为对照,选用筛选得到的最适宜温度,将不同处理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催花处理,每3d更换1次瓶插液,每个处理3次重复,瓶插液组合及浓度如下:①30g/L蔗糖+5mg/LCTK+10mg/LGA3;②45g/L蔗糖+7.5mg/LCTK+15mg/LGA3;③100mg/L8-HQC+15g/L蔗糖+15mg/LGA3;④200mg/L8-HQC+45g/L蔗糖+2.5mg/LCTK;⑤200mg/L8-HQC+15g/L蔗糖+7.5mg/LCTK+10mg/LGA3;⑥300mg/L8-HQC+30g/L蔗糖+2.5mg/LCTK+15mg/LGA3;⑦200mg/L8-HQC+5mg/LCTK+15mg/LGA3;⑧100mg/L8-HQC+2.5mg/LCTK+10mg/LGA3;观测指标包括瓶插指标和开花品质指标,瓶插指标包括催花时间、开花率、瓶插寿命,开花品质指标包括花瓣色差、花瓣色泽饱和度和花径;表1梅花切花采后催花开花各性状指标权重值表2梅花切枝性状等级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根据梅花切枝各性状指标的相互关系和隶属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关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再根据如表2所示的梅花切枝性状等级评分标准对各处理逐一打分(P),每个指标的分值(C)乘以对应的权重W,计算出每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得分(P'),最后根据综合性状得分P'筛选出最佳瓶插液组合。本专利技术梅花催花的方法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1、传统的方法没有对梅花切花品种进行采前精准水肥调控,花芽形成后没有进行相应激素喷施,只是在采后对切枝进行简单的处理,致使花期不统一,开花不整齐,切枝整齐程度差,开花品质(包括花径、色泽等等)差,商品率低。本专利技术从梅花营养生长期到花蕾形成期进行了精准的水肥调控和激素处理,梅花树体长势一致,花枝生长均匀,花苞饱满、花量大,获得的梅花切枝规格统一,开花整齐一致,商品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梅花催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梅花的采前养护;/n(2)梅花的花芽形成期处理;/n(3)最佳催花温度和催花液的筛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梅花催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梅花的采前养护;
(2)梅花的花芽形成期处理;
(3)最佳催花温度和催花液的筛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品种为‘骨里红’、‘丰后’和‘粉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筛选出的催花温度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品种为‘丰后’,筛选得到的催花液为200mg/L8-HQC+45g/L蔗糖+2.5mg/LCTK。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品种为‘粉霞’,筛选得到的催花液为200mg/L8-HQC+15g/L蔗糖+7.5mg/LCTK+10mg/LGA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品种为‘骨里红’,筛选得到的催花液为100mg/L8-HQC+2.5mg/LCTK+10mg/LGA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前养护包括如下步骤:
A.施肥:秋季梅花落叶后,深翻园土,依树体大小,距离0.5~1m处环状施入基肥,约66.6~100kg/m2;次年1月初,即在梅花花蕾开始明显生长前,每5天喷施稀薄液体肥于梅花叶面,促使梅花花朵开得色艳味香;
B.修剪:梅花苗定干高30cm后,选留分布均匀的3~5个邻近枝作为主枝培养,每个枝再留3~5个分枝并在20~30cm处剪裁,随时摘除砧木长出的萌蘖,并去除病弱枝、内膛枝;采剪切枝时,再在二次骨架上留2~3个枝作为三次骨架,在15cm处剪裁,每根枝条仅留基部3~5个芽;春季枝条发芽时进行疏芽,使养分合理分配,以此培养丰产型树冠,使其尽快形成花枝,提早采收出售;
C.水分管理:切花梅花的整个栽培过程中,除几个关键期外,其余时间均应控制水分供应,保持土壤的相对干燥,这样不仅有利于植株根系的发育,还能增加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有助于切花保鲜;根据雨季节的情况浇水,第1年生长期内每隔1个月浇1次水,夏天气候炎热且雨多时,不干不浇水,见干浇水,切忌过湿,并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3月中旬浇水,以后即进入正常管理,每年只于初冬和初春各浇1次水,夏季不是过于干旱不浇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梅花催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芽形成期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a.6月-7月初,当新梢停止生长10天后,可追施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在花芽形成时期,每隔6-10天喷施10mg/L6-BA一次,抑制脱落,提高花枝鲜重及开花率;
b.采枝方式:采收应从花枝距主干5cm处切断,剪切时最好斜面切割,以增加茎干的吸水面积,采切后将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波董彬钟诗蔚杨丽媛方遒刘晓涵高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