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345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包括治疗管和加热器,所述治疗管和加热器通过药液管、通气管和供电线路连接,所述治疗管头部为设有通孔的雾化头,所述雾化头下方设置有吸水海绵圈,治疗管尾部为操作台,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室和气泵室和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强了药液对膀胱四壁粘膜和组织的渗透效果,通过雾化头将温热药液雾化喷洒在膀胱内,膀胱四壁的粘膜和组织接触对温热的雾化药物液体颗粒吸收性好,药物能渗透得更深入加强治疗效果,因为雾化头是向膀胱内部无死角的喷洒药液,因此膀胱内每个区域接触到温热的雾化药液的多少是基本一致的,热疗效果均匀,避免了药液浪费,减少经济成本,且能够对尿道进行清洁,保证尿道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
技术介绍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复发率高,术后约有50%~70%的患者复发,与其他恶性肿瘤不同的是,其拥有天然的通路尿道,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是一种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措施,通过药物灌注化疗,使化疗药与膀胱粘膜均匀接触,局部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可控制消除浮肿和癌前病变,从而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且热作用可增强药物的细胞渗透。体腔内灌注化疗药物可在腔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增强对癌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腔内加热与腔内灌注化疗药物两方面的优势,两者发挥协同的抗肿瘤效应,温热效应可诱导肿瘤细胞膜超微结构发生改变,提高细胞膜对化疗药物的运转与摄取能力,破坏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从而促进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消除腔内浮肿。因此,利用热疗能增加药物疗效的热动力效应。综合性地把热疗和化疗相结合,预防与治疗膀胱癌肿腔及术后复发,可提高膀胱癌的临床疗效。但目前的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都是直接往膀胱内注入药液,对膀胱粘冲击性强,热疗效果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实现的:一种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包括治疗管和加热器,所述治疗管和加热器通过药液管、通气管和供电线路连接,所述治疗管头部为设有通孔的雾化头,所述雾化头下方设置有吸水海绵圈,治疗管尾部为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并与操作台内设置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治疗管内部设置有气体通路和药液通路,所述气体通路顶端在雾化头处直径逐渐收窄呈锥体,所述锥体顶部设置有出药孔,锥体表面设置吸液层,所述吸液层外侧为储药腔,吸液层与圆锥体表面形成与储药腔连通的吸液槽,所述储药腔顶部设置有隔层,底部与药液通路连接,所述雾化头内部顶端延伸出竖直向下与出药孔正相对的阻隔头,所述气体通路和药液通路末端设置在操作台内部并与通气管和药液管接通;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室和气泵室和电源,所述加热室内底部设置电热丝与电源连接,所述气泵室内设置有充气泵与抽水泵,所述充气泵一端与通气管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加热器外侧的气口连接,所述抽水泵一端与药液管连接,另一端与加热室连接,所述充气泵和抽水泵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电源外接有电源线。进一步地,所述治疗管使用塑料软管制作。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室的最大加热温度为4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室顶部设置有加药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加强了药液对膀胱四壁粘膜和组织的渗透效果,强化治疗效果。通过雾化头将温热药液雾化喷洒在膀胱内,膀胱四壁的粘膜和组织接触对温热的雾化药物液体颗粒吸收性好,药物能渗透得更深入加强治疗效果。(2)本技术热疗效果均匀,因为雾化头是向膀胱内部无死角的喷洒药液,因此膀胱内每个区域接触到温热的雾化药液的多少是基本一致的,与现有的灌注式送药方式相比热疗作用更加均匀。(3)本技术避免了药液浪费,减少经济成本,传统的灌注式送药一次性向膀胱内灌注多量的温热药液进行药物热疗,之后再通过管路吸出药液,大部分药液其实并未充分与膀胱内细胞发生作用,并未被膀胱组织粘膜吸收,仅仅只起到加热的作用就被吸出,而本技术将药物雾化,增大了药液与膀胱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药物被吸收的效果,因此少量的药液计量就能达到与灌注式送药的治疗效果,节省治疗药液,减少经济成本。(4)本技术能够对尿道进行清洁,保证尿道干净卫生,降低感染的可能,治疗外壁上设置有吸水海绵圈,随治疗管拔出过程对尿道避免进行药液消毒,带出尿道避免粘附的污物,保证尿道的健康,避免细菌污染尿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的雾化头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治疗管、11-雾化头、111-通孔、12-吸水海绵圈、13-操作台、131-控制按钮、132-控制器、14-气体通路、141-出药孔、142-吸液层、143-药液腔、144-吸液槽、145-隔层、146-阻隔头、15-药液通路、2-加热器、21-加热室、加药盖211、22-气泵室、23-气口、24-电源线、3-药液管、4-通气管、5-供电线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阅图1-3所示,一种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包括治疗管1和加热器2,所述治疗管1和加热器2通过药液管3、通气管4和供电线路5连接,保证治疗管1工作时能正常将药液雾化,所述治疗管1使用塑料软管制作,能通过尿道插入膀胱内部,治疗管1头部为设有通孔111的雾化头11,药液被雾化后通过通孔111向管外喷洒,所述雾化头11下方设置有吸水海绵圈12能够吸收药液对尿道壁进行清洁,治疗管1尾部为操作台13,所述操作台13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131,并与操作台内部设置的控制器132(型号为stc89c52的单片机)连接来控制通气和通药,所述治疗管1内部设置有气体通路14和药液通路15,所述气体通14路顶端在雾化头11处直径逐渐收窄呈锥体,所述锥体顶部设置有出药孔141,锥体表面设置吸液层142,所述吸液层外侧为储药腔143,吸液层142与圆锥体表面形成与储药腔143连通的吸液槽144,所述储药腔143顶部设置有隔层145,储药腔11底部与药液通路15连接,所述雾化头11内部顶端延伸出竖直向下与出药孔141正相对的阻隔头146,所述气体通路14和药液通路15末端设置在操作台内13部并与通气管4和药液管3接通,上述结构是雾化器的常规雾化结构,利用的是文丘里原理(压缩空气通过细小出药孔141形成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带动药液从储药腔143通过吸液槽144喷射到阻隔头146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通孔111喷出);所述加热器2包括加热室21和气泵室22和电源,所述加热室21内底部设置电热丝与电源连接,加热室21上端设置加药盖211,加热室21的最大加热温度为45°,所述气泵室22内设置有充气泵(型号为PYP310)与抽水泵(型号为MYU00281-1D),所述充气泵一端与通气管4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加热器外侧的气口23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治疗管和加热器,所述治疗管和加热器通过药液管、通气管和供电线路连接,所述治疗管头部为设有通孔的雾化头,所述雾化头下方设置有吸水海绵圈,治疗管尾部为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并与操作台内设置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治疗管内部设置有气体通路和药液通路,所述气体通路顶端在雾化头处直径逐渐收窄呈锥体,所述锥体顶部设置有出药孔,锥体表面设置吸液层,所述吸液层外侧为储药腔,吸液层与圆锥体表面形成与储药腔连通的吸液槽,所述储药腔顶部设置有隔层,底部与药液通路连接,所述雾化头内部顶端延伸出竖直向下与出药孔正相对的阻隔头,所述气体通路和药液通路末端设置在操作台内部并与通气管和药液管接通;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室和气泵室和电源,所述加热室内底部设置电热丝与电源连接,所述气泵室内设置有充气泵与抽水泵,所述充气泵一端与通气管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加热器外侧的气口连接,所述抽水泵一端与药液管连接,另一端与加热室连接,所述充气泵和抽水泵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电源外接有电源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膀胱癌肿腔内药物热疗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治疗管和加热器,所述治疗管和加热器通过药液管、通气管和供电线路连接,所述治疗管头部为设有通孔的雾化头,所述雾化头下方设置有吸水海绵圈,治疗管尾部为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并与操作台内设置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治疗管内部设置有气体通路和药液通路,所述气体通路顶端在雾化头处直径逐渐收窄呈锥体,所述锥体顶部设置有出药孔,锥体表面设置吸液层,所述吸液层外侧为储药腔,吸液层与圆锥体表面形成与储药腔连通的吸液槽,所述储药腔顶部设置有隔层,底部与药液通路连接,所述雾化头内部顶端延伸出竖直向下与出药孔正相对的阻隔头,所述气体通路和药液通路末端设置在操作台内部并与通气管和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颖秦扬赵斌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