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34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其包括具有电机的机体、与机体相连接且内部进行旋风除尘的尘杯、设置在尘杯底部且可旋转打开的尘杯底盖、设置在尘杯内且用于初次过滤的第一过滤器、以及设置在初次过滤器内且可相对移动并用于再次过滤的第二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器位于所述电机的上游,且至少部分被尘杯底盖所遮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过滤器取放方便,便于维护或更换,同时结构紧凑,利于产品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吸尘器通常包括位于电机上游的前过滤组件、和位于电机下游的后过滤组件,这前、后过滤组件均用于过滤气流中的灰尘,然而由于前过滤组件是位于电机上游,其所在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维护或更换,而现有的前过滤组件取放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器,过滤器取放方便,便于维护或更换,同时结构紧凑,利于产品小型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其包括具有电机的机体、与机体相连接且内部进行旋风除尘的尘杯、设置在尘杯底部且可旋转打开的尘杯底盖、设置在尘杯内且用于初次过滤的第一过滤器、以及设置在初次过滤器内且可相对移动并用于再次过滤的第二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器位于所述电机的上游,且至少部分被尘杯底盖所遮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过滤器的移动方向在所述尘杯的中心轴线上,且与旋风除尘的中心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具有第一过滤器腔的过滤器架、固定在过滤器架外侧的过滤网、设置在过滤器架底部且向外延伸的过滤器翻边、以及设置在过滤器架底部且向下延伸的第一过滤器筒壁,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腔延伸至第一过滤器筒壁内部。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过滤器筒体、可拆卸地套设在第二过滤器筒体上的过滤件、与第二过滤器筒体底端连接且可被用户所提取的过滤器端盖、以及分别设置在过滤件两端的一对密封圈。所述第二过滤器筒体设置有位于表面且允许气流通过的若干个通孔或栅格、位于通孔或栅格下游的上端开口。所述过滤器端盖设置有一提手,所述的密封圈套设在过滤器端盖上并在过滤件与过滤器端盖之间进行密封,或套设在第二过滤器筒体上并在第二过滤器筒体与过滤件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电机位于所述上端开口的上方且相连通。所述单个通孔或栅格的通气面积大于单个过滤网孔的通气面积。本技术优点是:过滤器取放方便,便于维护或更换,同时结构紧凑,利于产品小型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一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尘杯底盖打开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过滤器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尘杯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揭示一种吸尘器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具有电机400的机体100、与机体100相连接且内部进行旋风除尘的尘杯200、设置在尘杯200底部且可旋转打开的尘杯底盖220、设置在尘杯200内且用于初次过滤的第一过滤器3100、以及设置在初次过滤器3100内且可相对移动并用于再次过滤的第二过滤器3200,其中第二过滤器3200位于所述电机400的上游,且至少部分被尘杯底盖220所遮蔽。机体100包括电机机体110、与电机机体110相连的过滤器机体120、位于过滤器机体120下方的电池包机体130、以及连接过滤器机体120和电池包机体130的把手140,其中电机机体110用于收容电机400并位于尘杯的上方且相互连接。尘杯200用于旋风除尘且包括旋风腔、与旋风腔切向相连的进风管210。尘杯200采用透明塑料注塑而成。在吸尘器水平放置在一平面时,尘杯200的中心轴线与该平面相互垂直。第一过滤器3100包括具有第一过滤器腔3107的过滤器架3102、固定在过滤器架3102外侧的滤网3104、设置在过滤器架3102底部且向外延伸的过滤器翻边3106、设置在过滤器架3102底部且向下延伸的第一过滤器筒壁3108、以及设置在第一过滤器筒壁3108内侧且相对设置的一对弹性凸起3109,其中滤网3104为金属网或塑料网。第一过滤器腔3107延伸至第一过滤器筒壁3108内部且收容弹性凸起3109。清洁刷3110位于第一过滤器3100的外侧并包括用于对滤网3104网孔清洁的毛条或皮条。第一过滤器3100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来实现整体圆周转动,清洁刷3110会对滤网3104中的滤网孔表面进行清理,即将滤网孔附近的灰尘、或纸条、或头发等进行清理。同理第一过滤器3100也可以固定不动,通过清洁刷3110底部的手动旋转,也可以对第一过滤器3100的滤网孔进行清理。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过滤器3100中的第二过滤器3200,且第一过滤器3100和第二过滤器3200共同形成预过滤器组件300。第二过滤器3200包括被第一过滤器腔3107收容的第二过滤器筒体3210、可拆卸地套设在第二过滤器筒体3210上的过滤件3220、与第二过滤器筒体3210底端连接且可被用户所提取的过滤器端盖3230、以及分别设置在过滤件3220两端的一对密封圈3240。过滤件3220优选为高性能海绵或海帕。第二过滤器3200的移动方向在尘杯200的中心轴线上,且与旋风除尘的中心方向平行。第二过滤器筒体3210设置有位于表面且允许气流通过的若干个通孔或栅格、中空的筒体腔、和位于筒体腔下游的上端开口。过滤器端盖3230设置有一提手3232,密封圈3240套设在过滤器端盖3230上并在过滤件3220与过滤器端盖3230之间进行密封,或套设在第二过滤器筒体3210上并在第二过滤器筒体3210与过滤件3220之间进行密封。单个通孔或栅格的通气面积大于单个滤网孔的通气面积。第二过滤器3200可从由上往下抽出清洗,同时往下走的时跟弹性凸起3109干涉动作,即掸灰,由此可清除过滤件3220上附着的细灰。电机400位于第二过滤器筒体3210中上端开口的上方且相连通。优选地,第二过滤器3200与第一过滤器3100旋转固定,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小于90度角进行固定,而固定之后两者同步顺时针旋转,需要脱离时,则逆时针方向旋转该角度,由此实现只需单独对第二过滤器3200旋转操作和竖直向下动作即可完成第一过滤器3100的清洁和第二过滤器3200的掸灰操作。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位于电机400下游的后过滤器500,后过滤器500的延伸方向与进风管210的延伸方向平行,其采用高性能海绵或海帕,以对电机后出风的气流进行最后的过滤,以确保干净的气流排放到大气。电机400优选为无刷直流电机,设置在电机机体110中且位于尘杯200的上方,其电机轴线与尘杯200的中心轴线共线或相交成一锐角。电池包600与电池包机体130相互连接,且可至少部分被电池包机体130包覆。电池包600具有锂电池或镍氢电池电芯。正常工作时,含尘气流通过进风管210进入到尘杯200内并形成一向下的旋风,大的垃圾会集中在尘杯200的周侧底部,然后含细尘气流向上运动通过滤网孔进入第二过滤器3200的过滤件3220进行再次过滤,然后经过第二过滤器筒体3210的通孔或栅格,然后进入到中空的筒体腔,再由下往上经上端开口进入到电机400内,然后再由后过滤器500最后过滤并排向大气。当需清理预过滤器组件300时,旋转打开尘杯200底部的尘杯底盖220,沿着尘杯中心轴线且远离电机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电机(400)的机体(100)、与机体(100)相连接且内部进行旋风除尘的尘杯(200)、设置在尘杯(200)底部且可旋转打开的尘杯底盖(220)、设置在尘杯(200)内且用于初次过滤的第一过滤器(3100)、以及设置在第一过滤器(3100)内且可相对移动并用于再次过滤的第二过滤器(3200),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器(3200)位于所述电机(400)的上游,且至少部分被尘杯底盖(220)所遮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电机(400)的机体(100)、与机体(100)相连接且内部进行旋风除尘的尘杯(200)、设置在尘杯(200)底部且可旋转打开的尘杯底盖(220)、设置在尘杯(200)内且用于初次过滤的第一过滤器(3100)、以及设置在第一过滤器(3100)内且可相对移动并用于再次过滤的第二过滤器(3200),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器(3200)位于所述电机(400)的上游,且至少部分被尘杯底盖(220)所遮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器(3200)的移动方向在所述尘杯(200)的中心轴线上,且与旋风除尘的中心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3100)包括具有第一过滤器腔(3107)的过滤器架(3102)、固定在过滤器架(3102)外侧的过滤网(3104)、设置在过滤器架(3102)底部且向外延伸的过滤器翻边(3106)、以及设置在过滤器架(3102)底部且向下延伸的第一过滤器筒壁(3108),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腔(3107)延伸至第一过滤器筒壁(3108)内部。


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卡比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