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睡莲栽种用的盆栽装置,包括:蓄水盆,其内设有一顶部开口且呈圆柱状的蓄水腔,蓄水腔的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凹设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滑槽,每个滑槽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分布,且每个滑槽的上端贯穿蓄水盆的顶部;每个滑槽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凹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卡槽;以及种植盆,其呈圆柱状,种植盆内设有一顶部开口的种植腔;种植盆设置于蓄水腔内且其高度小于蓄水腔的高度;种植盆的外圆周面上向外凸设有三个各与一个滑槽相配合的滑柱,每个滑柱能够沿着对应的滑槽上下滑动并选择卡入其中一个第一卡槽内。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盆栽装置能够调整种植盆的水位,以适用于睡莲的不同生长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睡莲栽种用的盆栽装置
本技术涉及睡莲种植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睡莲栽种用的盆栽装置。
技术介绍
睡莲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保健作用,睡莲花可制作鲜切花或干花,睡莲根能吸收水中铅、汞、苯酚等有毒物质,是城市中难得的水体净化、绿化、美化的植物,深受人们喜爱。但睡莲的养殖有一定难度,睡莲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水位。而现有的睡莲是直接种植于种植盆中,水位调节困难,不易于睡莲的生长,若水位上升会淹没叶子和花朵,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面下降会使叶面和花朵倒伏严重,影响睡莲生长甚至折断茎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睡莲栽种用的盆栽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种植盆水位调节困难,不利于睡莲生长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睡莲栽种用的盆栽装置,包括:蓄水盆,其内设有一顶部开口且呈圆柱状的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的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凹设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滑槽,每个所述滑槽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分布,且每个所述滑槽的上端贯穿所述蓄水盆的顶部;每个所述滑槽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凹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卡槽;以及种植盆,其呈圆柱状,该种植盆内设有一顶部开口的种植腔;所述种植盆设置于所述蓄水腔内,且所述种植盆的高度小于蓄水腔的高度;其中,所述种植盆的外圆周面上向外凸设有三个各与一个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柱,每个所述滑柱能够沿着对应的所述滑槽上下滑动并选择卡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槽内。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一卡槽中远离所述滑槽的一端向下凹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滑柱的第二卡槽。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槽的数量和所述滑柱的数量均为四个。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种植盆的侧壁的顶部设有两个左右间隔分布的把手,所述把手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所述蓄水盆的顶部之外。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蓄水盆和所述种植盆均由塑料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种植盆能够在蓄水盆内上下滑动,以调整种植盆相对于蓄水盆的高度,从而调整种植盆相对于蓄水盆的液面的高度,即调整种植盆的水位,以适用于睡莲的不同生长周期,促进睡莲的生长;水位过高时,向上移动种植盆即可,不需要排出多余的水分,充分利用水资源;水位过低时,向下移动种植盆即可,调整方式简单方便。2.本技术的每个第一卡槽中远离滑槽的一端向下凹设有容纳滑柱的第二卡槽,提高卡槽支撑种植盆的稳定性能,避免种植盆错误旋转至滑槽内,并沿着滑槽下降至蓄水盆底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睡莲栽种用的盆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图1的俯视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蓄水盆,2-种植盆,3-滑柱,4-滑槽,5-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和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睡莲栽种用的盆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盆栽装置包括蓄水盆1以及种植盆2。参考图1和图2,蓄水盆1内设有一顶部开口且呈圆柱状的蓄水腔,用于蓄水。蓄水腔的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凹设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滑槽4,每个滑槽4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分布,且每个滑槽4的上端贯穿蓄水盆1的顶部,便于种植盆2的安装和取出;每个滑槽4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凹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卡槽5,以将种植盆2固定支撑在所需高度上。种植盆2呈圆柱状,种植盆2内设有一顶部开口的种植腔,用于种植睡莲。种植盆2设置于蓄水腔内,且种植盆2的高度小于蓄水腔的高度。其中,种植盆2的外圆周面上向外凸设有三个各与一个滑槽4相配合的滑柱3,每个滑柱3能够沿着对应的滑槽4上下滑动并选择卡入其中一个第一卡槽5内,能够根据需要上下滑动种植盆2,到达所需高度后,旋转种植盆2,以将滑柱3向该高度的第一卡槽5方向转动并卡入该第一卡槽5内,即可将种植盆2固定在该高度上。采用本技术的种植盆2能够在蓄水盆1内上下滑动,以调整种植盆2相对于蓄水盆1的高度,从而调整种植盆2相对于蓄水盆1的液面的高度,即调整种植盆2的水位,以适用于睡莲的不同生长周期,促进睡莲的生长;水位过高时,向上移动种植盆2即可,不需要排出多余的水分,充分利用水资源;水位过低时,向下移动种植盆2即可,调整方式简单方便。参考图1,优选地,每个第一卡槽5中远离滑槽4的一端向下凹设有能够容纳滑柱3的第二卡槽6,以使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整体呈倒置的L形状,提高卡槽支撑种植盆2的稳定性能,避免种植盆2错误旋转至滑槽4内,并沿着滑槽4下降至蓄水盆1底部。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滑槽4的数量和滑柱3的数量均为四个,进一步提高种植盆2的稳定性。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种植盆2的侧壁的顶部设有两个左右间隔分布的把手7,把手7的上端向上延伸出蓄水盆1的顶部之外,便于人工握住把手7,驱动种植盆2上下滑动和转动固定。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把手7、滑柱3、蓄水盆1和种植盆2均由塑料材料制成,耐腐蚀性能高,成本低。使用时,在蓄水盆1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在种植盆2内种植睡莲,从上往下将种植盆2放入蓄水盆1内,并将滑柱3卡入对应的滑槽4内,向下滑动种植盆2,当种植盆2的液位达到所需高度时,向第一卡槽5方向旋转种植盆2,将滑柱3卡入对应的第一卡槽5内,松开手握种植盆2的力,滑柱3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并卡入第二卡槽6内,将种植盆2固定在该高度上;当需要调整种植盆2的水位时,向上提起种植盆2,使滑柱3脱离第二卡槽6,并反向转动种植盆2,驱动滑柱3滑动至滑槽4内,上下移动种植盆2,调整至所需高度,将种植盆2卡入该高度上的第一卡槽5和第二卡槽6内即可,调整方式简单方便。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睡莲栽种用的盆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蓄水盆,其内设有一顶部开口且呈圆柱状的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的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凹设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滑槽,每个所述滑槽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分布,且每个所述滑槽的上端贯穿所述蓄水盆的顶部;每个所述滑槽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凹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卡槽;以及/n种植盆,其呈圆柱状,该种植盆内设有一顶部开口的种植腔;所述种植盆设置于所述蓄水腔内,且所述种植盆的高度小于蓄水腔的高度;其中,所述种植盆的外圆周面上向外凸设有三个各与一个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柱,每个所述滑柱能够沿着对应的所述滑槽上下滑动并选择卡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睡莲栽种用的盆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水盆,其内设有一顶部开口且呈圆柱状的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的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凹设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滑槽,每个所述滑槽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分布,且每个所述滑槽的上端贯穿所述蓄水盆的顶部;每个所述滑槽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凹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卡槽;以及
种植盆,其呈圆柱状,该种植盆内设有一顶部开口的种植腔;所述种植盆设置于所述蓄水腔内,且所述种植盆的高度小于蓄水腔的高度;其中,所述种植盆的外圆周面上向外凸设有三个各与一个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柱,每个所述滑柱能够沿着对应的所述滑槽上下滑动并选择卡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家仕,李杰梅,苏群,王虹妍,卜朝阳,李先民,黄展文,李春牛,余海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