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用施肥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316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土壤修复用施肥投放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施肥机构,施肥机构安装在驱动机构上,通过左转盘和右转盘的同步转动带动支架结构在田垄之间行走,施肥时装置与田垄不接触,避免对土壤表面造成破坏,弧形底片与转盘结构外壁间距可调,即单次转动时装置所跨越的距离可调,使得装置能够适配不同宽度的田垄,提高装置实用性,装置在田垄之间翻动时,向内推动摇臂,使内下料口与外下料口重合,完成单次施肥过程,施肥的同时完成土壤的灌溉操作,省时省力,施肥和灌溉同时进行能够使肥料在土壤中溶解的更快,加速土壤对肥料的吸收速度,减少肥料氧化量,土壤修复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修复用施肥投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土壤修复用施肥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可通过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在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肥料等添加剂来促进污染物存在形态的改变,现有的土壤修复用施肥投放装置多由工人进行人工施肥,施肥效率低,市面上现有的能够自动施肥装置的移动间距固定,无法适配不同间距的田垄,实用性不佳,且施肥后的肥料落在土壤表面,被土壤吸收的速度较慢,肥料的氧化量较大,土壤修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人进行人工施肥,施肥效率低,市面上现有的能够自动施肥装置的移动间距固定,无法适配不同间距的田垄,实用性不佳,且施肥后的肥料落在土壤表面,被土壤吸收的速度较慢,肥料的氧化量较大,土壤修复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修复用施肥投放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和施肥机构(2),施肥机构(2)安装在驱动机构(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电机(11)、传动杆(12)、左转盘(13)、右转盘(14)、轴套(15)、支脚(16)、弧形底片(17)、摇臂(18)和联动轴(19),电机(11)安装在右转盘(14)的外侧,电机(11)的输出端与传动杆(12)固定连接,传动杆(12)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装有左转盘(13)和右转盘(14),左转盘(13)和右转盘(14)的外壁上均安装有多个轴套(15),轴套(15)的内部套装支脚(16),支脚(16)的端部固定在弧形底片(17)上,左转盘(13)的外侧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修复用施肥投放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和施肥机构(2),施肥机构(2)安装在驱动机构(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电机(11)、传动杆(12)、左转盘(13)、右转盘(14)、轴套(15)、支脚(16)、弧形底片(17)、摇臂(18)和联动轴(19),电机(11)安装在右转盘(14)的外侧,电机(11)的输出端与传动杆(12)固定连接,传动杆(12)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装有左转盘(13)和右转盘(14),左转盘(13)和右转盘(14)的外壁上均安装有多个轴套(15),轴套(15)的内部套装支脚(16),支脚(16)的端部固定在弧形底片(17)上,左转盘(13)的外侧设置有摇臂(18),摇臂(18)的底部通过联动轴(19)与施肥机构(2)相接;
所述施肥机构(2)包括推板(21)、料筒(22)、外罩筒(23)、内加料槽(24)、外加料槽(25)、内下料口(26)、外下料口(27)、开关(28)、弹簧(29)、水箱(210)、喷头安装板(211)和喷头(212),推板(21)与联动轴(19)固定连接,推板(21)的顶部向右突出并与料筒(22)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料筒(22)的顶部开设有内加料槽(24),内加料槽(24)的长度小于外加料槽(25)的长度,外加料槽(25)开设在外罩筒(23)的顶面上,外罩筒(2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外下料口(27),外下料口(27)的口径大于开设在料筒(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地净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