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07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包括塑胶层,设置在所述塑胶层上的自修复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自修复层上的阻隔层,所述自修复层与所述塑胶层的厚度比大于0.2且小于1。其中自修复层可以自发地对塑胶层表面的划痕进行填补和修复,使表面恢复如初,保证了壳体表面的触感,维持了壳体原有的外观效果;同时自修复层设置在塑胶层和阻隔层之间,对自修复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自修复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保证自修复层的自修复性能,延长壳体的自修复效果。本申请还提供了包括上述壳体的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
,具体涉及壳体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到磕碰、划伤,影响电子设备的触感和美感。虽然电子设备可以配合保护壳使用,但保护壳仅仅对划痕起到遮挡作用,不能根本上解决划痕的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表面划痕进行自修复的壳体,保证壳体的外观一致性,维持壳体原有的触感混合美感,有利于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包括塑胶层,设置在所述塑胶层上的自修复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自修复层上的阻隔层,所述自修复层与所述塑胶层的厚度比大于0.2且小于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以及与所述显示屏相连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塑胶层,设置在所述塑胶层上的自修复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自修复层上的阻隔层,所述自修复层与所述塑胶层的厚度比大于0.2且小于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其中自修复层可以自发地对塑胶层表面的划痕进行填补和修复,使表面恢复如初,保证了壳体表面的触感,维持了壳体原有的外观效果;同时自修复层设置在塑胶层和阻隔层之间,对自修复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自修复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保证自修复层的自修复性能,延长壳体的自修复效果,有利于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保证电子设备的结构完整性,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r>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塑胶层-10,自修复层-20,阻隔层-30,硬化层-40,壳体-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10包括塑胶层10,设置在塑胶层10上的自修复层20以及设置在自修复层20上的阻隔层30,自修复层20与塑胶层10的厚度比大于0.2且小于1。在壳体10的使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界力的作用,从而在表面产生划痕,影响壳体10的触感、外观效果以及结构强度。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壳体10中设置自修复层20,使得塑胶层10的表面产生划痕时,自修复层20可以自发地对划痕进行填充和修补,消除了产生的划痕,恢复壳体10原有的平整表面,保持了壳体10原有的触感和外观效果;自修复层20与塑胶层10的厚度比大于0.2且小于1,既保证了自修复层20在暴露之后能够对塑胶层10产生的划痕填满,在触感和视觉上使得壳体10表面平整,又不会过多降低壳体10的机械性能;同时自修复层20设置在塑胶层10和阻隔层30之间,对自修复层2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自修复层20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自修复效果降低甚至丧失的问题,保证自修复层20的自修复性能,延长壳体10的自修复功能,提升壳体10的抗划伤、抗磕碰的能力,有利于壳体10的使用。在本申请中,塑胶层10的存在使得壳体10的抗跌落能力较玻璃壳好,不易破碎,同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较低,更适合应用在电子设备中,但是塑胶壳表面硬度较低,容易受到划伤、磕碰,影响壳体10的外观表现力。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自修复层20,对具有划痕的塑胶壳体10进行修补,填平划痕区域,使塑胶层10恢复原有平整状态,保证塑胶层10外观效果以及机械性能,从而维持壳体10的使用性能。在本申请中,塑胶层10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任何已知的可以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塑胶材料。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塑胶层10的材质包括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塑胶层10包括聚碳酸酯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中至少一层。具体的,塑胶层10可以但不限于为聚碳酸酯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或聚碳酸酯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复合层。可以理解的,壳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阻隔层30设置在壳体10的最内侧,即阻隔层30远离自修复层20的表面为壳体10的内表面。当塑胶层10产生划痕时,自修复层20对划痕进行修补;当划痕深度达到了阻隔层30的表面甚至是阻隔层30内部时,自修复层20对阻隔层30和塑胶层10均进行修复。在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塑胶层10设置在壳体10的最内侧,即塑胶层10远离自修复层20的表面为壳体10的内表面。当塑胶层10产生划痕时,此时划痕将穿过阻隔层30达到塑胶层10,自修复层20对阻隔层30和塑胶层10均进行修复。在本申请中,自修复层20用于在壳体10表面发生划痕,且划痕的穿透至自修复层20时,自修复层20膨胀将划痕填满,消除划痕;同时自修复层20可以对同一区域的多次划痕进行修复,增强壳体10的抗划伤性能;并且自修复层20修补划痕后,被自修复层20填充的部分不会显著降低塑胶层10的机械性能以及表面质感,更有利于其应用。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自修复层20的材质包括本征型自修复材料。在一实施例中,自修复层20为本征型自修复材料层。本征型自修复材料的自修复机理主要是通过聚合物材料内部本身具有可逆化学反应分子结构或大分子的扩散等形式来实现的,根据可逆化学反应的类型分为可逆非共价键作用自修复和可逆共价键作用自修复两大类。在修复过程中,如需外部能量和刺激如机械力、光、热、pH值变化等实现的自修复称为非自主型自修复,不需外加条件就可实现的自修复称为自主型自修复。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本征型自修复材料根据可逆共价键进行自修复。基于可逆共价键作用,能够通过外界条件刺激触发内部的可逆反应来改变键接顺序和网络结构,同时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保持聚合物的稳定性;相较于可逆非共价键作用自修复,可逆共价键作用结合了非共价键的可逆性和不可逆共价键的稳定性,使得自修复更容易控制自修复过程的开启和停止,同时在聚合物体系中引入动态可逆的共价键作用不仅能赋予自修复材料优异的修复性能,还能提供更好的力学性能。具体的,可逆共价键作用自修复包括可逆酰腙键自修复、可逆亚胺键自修复、动态双硫键交换反应、硼酸酯键交换反应、酯交换反应、Diels-Alder反应(狄尔斯-阿尔德反应)、Sciff-base反应(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层,设置在所述塑胶层上的自修复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自修复层上的阻隔层,所述自修复层与所述塑胶层的厚度比大于0.2且小于1,所述自修复层用于对所述塑胶层进行修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层,设置在所述塑胶层上的自修复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自修复层上的阻隔层,所述自修复层与所述塑胶层的厚度比大于0.2且小于1,所述自修复层用于对所述塑胶层进行修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层与所述塑胶层的厚度比为0.3-0.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层的厚度为1μm-20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层完全覆盖所述塑胶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层具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自修复层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层具有多个所述凹槽,相邻所述凹槽之间的间距小于5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层完全充满所述凹槽;所述阻隔层部分覆盖所述自修复层,部分覆盖所述塑胶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为刚性基材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万俊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