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四线的过欠压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01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四线的过欠压保护器,解决现阶段过欠压保护器空间布局不合理、体积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包括有壳体、继电器控制模块以及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之间连接有金属连接片,金属连接片跨过继电器控制模块上方连接两端,壳体的内侧侧面与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左右侧面相贴近。改变了保护器产品中零线的连接方式,使用金属连接片连接零线进出口端,且金属连接片跨在继电器控制模块的上方,节省了原本软编织电线的体积,宽度缩小,空间布局更合理,整体产品体积更小,降低了成本,金属连接片本身相较于软编织电线,无需焊接,减少加工成本,机械性能更稳定,设计更加可靠安全,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四线的过欠压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保护器领域,尤其一种三相四线的过欠压保护器。
技术介绍
过欠压保护器是电器领域常用的电器器件,常与断路器配合使用在线路中,使用于家庭及商场配电线路中作为过电压、欠电压、断相、断零线的保护。现有的过欠压保护器的零线进出端线路连接是直接由软编织电线和折弯片组成,软编织电线和折弯片之间通过焊接进行连接,软编织电线是穿过继电器控制模块的侧面连接进出端。然而,这种保护器的宽度通常到达72mm,宽度较大,在安装空间中体积庞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如此不仅难以实现产品的小型化,而且还大大增加了材料成本。另外,多股焊接软编织电线焊接时容易发生松散,扭曲等现象,容易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也影响过欠压保护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相四线的过欠压保护器,解决现阶段过欠压保护器空间布局不合理、体积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有壳体、继电器控制模块以及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所述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之间连接有金属连接片,所述金属连接片跨过继电器控制模块上方连接两端,所述壳体的内侧侧面与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左右侧面相贴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改变了保护器产品中零线的连接方式,使用金属连接片连接零线进出口端,且金属连接片跨在继电器控制模块的上方,节省了原本软编织电线的体积,宽度缩小,空间布局更合理,整体产品体积更小,降低了成本,另外,金属连接片本身相较于软编织电线,无需焊接,减少加工成本,机械性能更稳定,设计更加可靠安全,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金属连接片包括有两节连接水平段、两节垂直段以及位于中间位置的横跨段,所述横跨段位于继电器控制模块上方且靠近于继电器控制模块的上表面,两节所述垂直段连接于横跨段的两端且与横跨段相垂直,所述垂直段还靠近于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前后侧面,两节所述连接水平段分别连接于对应垂直段上且与垂直段相垂直,两节所述连接水平段分别与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相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金属连接片整体呈现“几”字型形状,紧贴着继电器控制模块设置,结构设计更加紧凑,使保护器保持原有高度。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均设置有接线座,所述连接水平段穿设于接线座中。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便于金属连接片的组装。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金属连接片冲压制造而成。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制造方便,成本降低,节约加工工时,加工简单。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金属连接片由铜或铜合金制成。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使金属连接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寿命长,成形简单。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连接水平段的两侧外延有凸棱,所述凸棱与壳体配合形成卡合固定。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用于固定金属连接片,便于组装。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零线的进口端还连接有外接导线。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无需另寻导线与其他电器器件连接,同时省去了出口端连接时为固定导线而旋紧螺丝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金属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1,继电器控制模块2,零线的进口端3,零线的出口端4,金属连接片5,连接水平段51,垂直段52,横跨段53,凸棱54,接线座6,外接导线7。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三相四线的过欠压保护器,包括有壳体1、继电器控制模块2以及零线的进口端3、出口端4,零线的进口端3、出口端4之间连接有金属连接片5,金属连接片5跨过继电器控制模块上方连接两端,原本零线的软编织电线所占用的空间省去,将壳体缩小,使壳体1的内侧侧面与继电器控制模块2的左右侧面相贴近,如此,保护器的宽度可以达到54mm,大幅度缩小宽度,使保护器可以应用于空间较小的线路环境中。金属连接片5整体呈现“几”字型形状,其包括有两节连接水平段51、两节垂直段52以及位于中间位置的横跨段53,横跨段53位于继电器控制模块2上方且靠近于继电器控制模块2的上表面,两节垂直段52连接于横跨段53的两端且与横跨53段相垂直,垂直段52还靠近于继电器控制模块2的前后侧面,两节连接水平段51分别一体连接于对应垂直段52上且与垂直段52相垂直,两节连接水平段51分别与零线的进口端3、出口端4相连接。为了保持保护器的原有高度,金属连接片5整体紧贴着继电器控制模块2的上表面和前后侧面设置。零线的进口端3、出口端4均设置有接线座6,连接水平段51穿设于接线座6中。组装时,将连接水平段51穿入至接线座6内,然后将接线座6装入壳体1中固定。金属连接片5冲压制造而成,材质为铜或铜合金,加工简单便捷,取材容易,制造成本较低,导电性能佳。连接水平段51的两侧外延有凸棱54,连接水平段51整体呈“T”字型,凸棱54与壳体1配合形成卡合固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仅能适用于普通常规无外接导线的保护器中,还能用于具有外接导线7的保护器中。零线的进口端3还连接有外接导线7,在火线的进口端上也连接有外接导线7,其中零线的外接导线7可焊接在此处的接线座6上,火线的外接导线7直接由继电器控制模块2引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四线的过欠压保护器,包括有壳体、继电器控制模块以及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之间连接有金属连接片,所述金属连接片跨过继电器控制模块上方连接两端,所述壳体的内侧侧面与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左右侧面相贴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四线的过欠压保护器,包括有壳体、继电器控制模块以及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之间连接有金属连接片,所述金属连接片跨过继电器控制模块上方连接两端,所述壳体的内侧侧面与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左右侧面相贴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四线的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片包括有两节连接水平段、两节垂直段以及位于中间位置的横跨段,所述横跨段位于继电器控制模块上方且靠近于继电器控制模块的上表面,两节所述垂直段连接于横跨段的两端且与横跨段相垂直,所述垂直段还靠近于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前后侧面,两节所述连接水平段分别连接于对应垂直段上且与垂直段相垂直,两节所述连接水平段分别与零线的进口端、出口端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学学杨勇赵凯钒蒋天贞蔡君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一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