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05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包括百叶窗框以及设置于百叶窗框内的若干双百叶条;双百叶条包括第一百叶条、第二百叶条以及连接框架,连接框架包括第一倾斜部、直角顶部以及第二倾斜部,直角顶部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竖直部以及水平部,第一倾斜部与竖直部固定连接,第二倾斜部与水平部固定连接;第一百叶条与第一倾斜部相适配地连接,第二百叶条与第二倾斜部相适配地连接。本申请通过双百叶条的设计以及直角顶部的设计,能够使得双百叶起到通风防水的作用的同时具有很好的遮光性,同时连接框架的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连接框架的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
本技术涉及门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及电气设备箱柜上通常会安装百叶窗,起通风散热及防雨的作用。百叶窗由外部框架和内部防雨叶片构成,防雨叶片一般倾斜一定角度,沿垂向或水平方向层叠摆放。单层百叶窗防雨可靠性通常较低,在大风大雨天气,会有部分雨水穿透百叶窗进入窗体内部,造成防雨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百叶窗防水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包括百叶窗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百叶窗框内的若干双百叶条,所述双百叶条间隔分布;所述双百叶条包括第一百叶条、第二百叶条以及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包括第一倾斜部、直角顶部以及第二倾斜部,所述直角顶部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竖直部以及水平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竖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部朝向室外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倾斜部朝向室内向下倾斜;所述第一百叶条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适配地连接,所述第二百叶条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适配地连接。上述的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通过双百叶条的设计以及直角顶部的设计,能够使得所述双百叶起到通风防水的作用的同时具有很好的遮光性,同时所述连接框架的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同时所述连接框架的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进一步地,所述百叶窗框的底部位于室外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百叶条朝向底部的一面上覆盖有一层绝热涂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百叶条朝向底部的一面上覆盖有一层吸音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百叶条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百叶条的底端均向下折弯。进一步地,所述百叶窗框的底部设置有泄水孔。进一步地,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百叶条的下表面与相邻的位于下方的所述直角顶部的上表面相互遮挡。进一步地,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百叶条的下表面与相邻的位于下方的所述直角顶部的上表面相互遮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百叶条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百叶条的底端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直角顶部为通孔网结构。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中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中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中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之三。附图标记说明:1、百叶窗框;11、防水沿;21、第一倾斜部;22、直角顶部;23、第二倾斜部;31、第一百叶条;32、第二百叶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包括百叶窗框1以及设置于所述百叶窗框1内的若干双百叶条,所述双百叶条间隔分布;所述双百叶条包括第一百叶条31、第二百叶条32以及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包括第一倾斜部21、直角顶部22以及第二倾斜部23,所述直角顶部22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竖直部以及水平部,所述第一倾斜部21与所述竖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倾斜部23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部21朝向室外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倾斜部23朝向室内向下倾斜;所述第一百叶条31与所述第一倾斜部21相适配地连接,所述第二百叶条32与所述第二倾斜部23相适配地连接。上述的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通过双百叶条的设计以及直角顶部22的设计,能够使得所述双百叶起到通风防水的作用的同时具有很好的遮光性,同时所述连接框架的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同时所述连接框架的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百叶窗框1的底部位于室外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沿11。所述防水沿11与所述双百叶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防水沿11的顶端高于所述双百叶条的底端,通过该设计能够降低进水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百叶窗框1的底部设置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与室外连通,能够将所述百叶窗框1的底部的积水尽快排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百叶条31朝向底部的一面上覆盖有一层绝热涂层。所述绝热涂层是硅橡胶,通过该设计能够有效阻挡热量,降低室内侧的传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百叶条32朝向底部的一面上覆盖有一层吸音层。所述吸音层为铝制纤维吸音盒以及填充在铝制纤维吸音盒内的离心吸音棉;所述吸音层由于设置在所述第二百叶条32朝向底部的一面在扬尘或淋雨环境中其吸音效果不受影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百叶条31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百叶条32的底端均向下折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百叶条31的向下折弯的底端的下表面低于与相邻的位于下方的所述直角顶部22的上表面,从而遮挡相邻的位于下方的所述直角顶部22的上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百叶条32的向下折弯的底端的下表面与相邻的位于下方的所述直角顶部22的上表面,从而遮挡相邻的位于下方的所述直角顶部22的上表面。通过上述设计,能够提高防水功能,防止雨水泼溅到百叶窗的百叶条时没有阻挡直接进入室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在同一所述连接框架上的所述第一百叶条31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百叶条32的底端在水平方向上平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角顶部22为通孔网结构。所述直角顶部22能够有效降低对风的阻碍,有效提高通风性能。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百叶窗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百叶窗框内的若干双百叶条,所述双百叶条间隔分布;所述双百叶条包括第一百叶条、第二百叶条以及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包括第一倾斜部、直角顶部以及第二倾斜部,所述直角顶部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竖直部以及水平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竖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部朝向室外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倾斜部朝向室内向下倾斜;所述第一百叶条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适配地连接,所述第二百叶条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适配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百叶窗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百叶窗框内的若干双百叶条,所述双百叶条间隔分布;所述双百叶条包括第一百叶条、第二百叶条以及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包括第一倾斜部、直角顶部以及第二倾斜部,所述直角顶部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竖直部以及水平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竖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部朝向室外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倾斜部朝向室内向下倾斜;所述第一百叶条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适配地连接,所述第二百叶条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适配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框的底部位于室外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百叶条朝向底部的一面上覆盖有一层绝热涂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防水双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百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力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