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184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由地基层向上依次包括导水层、岩土层、石英砂层、基质层和植被层;在垂直于地基的方向上,所述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以正六边形截面的柱状结构为周期结构依次紧密排布,相邻所述周期结构之间具有相互水分交换和流动;所述周期结构包括填充有实物的实心结构和未填充实物的蓄水井,且所述实心结构与蓄水井之间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采用导水层、岩土层、石英砂层、基质层和植被层的层叠结构,另一方面采用实心结构和蓄水井之间间隔排布的方式,两者配合使人行道和小区道路的蓄纳、渗透雨水能力显著增强,也有利用大降雨量时雨水的及时排出,符合了海绵城市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
本技术涉及路面雨水排水蓄水
,特别是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纳、渗透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前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以快速集中排水的方针进行设置,雨水主要通过排水设施排走,无法渗透到地下,当排水量增大时容易产生雨水难以及时排出而发生大面积水的情况,这种传统的设计方式是与当今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相去甚远的。特别是对于人行道和小区道路来说,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硬质且无渗水的材料铺设而成,不仅没有蓄纳、渗透雨水的作用,而且在面对较大降雨量时,很容易产生大面积的积水状况,对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不便,故需要提出一种新的透水地面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行道和小区道路蓄纳、渗透雨水的作用差,降水量大时易发生积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由地基层向上依次包括导水层、岩土层、石英砂层、基质层和植被层;在垂直于地基的方向上,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以正六边形截面的柱状结构为周期结构依次紧密排布,相邻周期结构之间一侧面相互抵接,并具有相互水分交换和流动;周期结构包括填充有实物的实心结构和未填充实物的蓄水井,且实心结构与蓄水井之间间隔排布。其中,相邻周期结构之间还设置有透水隔板,透水隔板垂直于导水设置。其中,位于岩土层区域的透水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透水通孔,若干透水通孔以阵列方式排布且连通相邻周期结构;位于石英砂层、基质层以及植被层区域的透水隔板为不透水的实心结构。优选的,透水隔板为超高分子聚乙烯板。其中,导水层包括管道网和防渗填料,管道网由若干管道纵横连通构成,且管道网与蓄水井均连通,防渗填料填充于管道网的间隙处。优选的,防渗填料为泡沫塑料与粉煤灰轻质土的混合物。优选的,岩土层为火山岩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一方面采用了导水层、岩土层,石英砂层、基质层和植被层的层叠式结构,另一方面采用实心结构和蓄水井之间间隔排布的方式,两者相配合使人行道和小区道路的蓄纳、渗透雨水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有利用大降雨量时雨水的及时排出,符合了海绵城市的发展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中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一实施方式的透水隔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基层;2:导水层;3:岩土层;4:石英砂层;5:基质层;6:植被层;7:周期结构;71:实心结构;72:蓄水井;8:透水隔板;81:透水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图1是本技术中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本技术中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由地基层1向上依次包括导水层2、岩土层3、石英砂层4、基质层5和植被层6;在垂直于地基的方向上,该透水地面以正六边形截面的柱状结构为周期结构7依次紧密排布,相邻周期结构之间一侧面相互抵接,并保持一定的水分交换和流动;其中,周期结构7包括填充有实物的实心结构71和未填充实物的蓄水井72,且实心结构71与蓄水井72之间间隔排布,通过这种间隔设置蓄水井72的方式提升了该透水地面的蓄纳、渗透雨水能力。下面对上述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各结构的特征和材料选择进行分别描述。具体地,相邻周期结构7之间还设置有透水隔板8,透水隔板8垂直于导水层2向上设置。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岩土层3区域的透水隔板8上设置有若干透水通孔81,若干透水通孔81以阵列方式排布且连通相邻周期结构7;位于石英砂层4、基质层5以及植被层6区域的透水隔板8为不透水的实心结构;对于透水隔板的材料选择,优选为超高分子聚乙烯板,能够使透水隔板8具有良好的韧性、耐低温冲击性、耐化学腐蚀行以及耐应力开裂性。由于该透水地面以正六边形截面的柱状结构为周期结构7依次紧密排布,则位于相邻周期结构7之间的透水隔板8则会形成蜂巢状的六边形周期排布结构,这种蜂巢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从而透水隔板8作为骨架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配合透水通孔81实现相邻周期结构7之间水分的交换,使各个周期结构7中的水分配置均衡。具体地,导水层2包括管道网和防渗填料,管道网由若干管道纵横连通构成,且管道网与蓄水井72均连通,防渗填料填充于管道网的间隙处;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防渗填料为泡沫塑料与粉煤灰轻质土的混合物,防止雨水大量渗入到地基层1中。由于管道网与蓄水井72均连通,能够快速将蓄水井72所蓄纳的雨水导送出去,而导送出去的雨水可以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其利用形式多种多样,在此不做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中,岩土层3优选为火山岩土,火山岩土是常用的生物滤料之一,由于火山岩土具有表面粗糙多微孔的特征,微生物再起表面微孔处可以生长、繁殖,并形成生物膜;在生物膜的载体辅助作用下,使火山岩土滤料不会对微生物的活性造成影响,而同时还能有效除去氨氮、BOC等物质,达到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此外,上述透水隔板8仅在岩土层3区域设置若干透水通孔81,也是为了在雨水经过岩土层3的净化作用后,再与相邻的周期结构7进行水分交换,保证了水分交换过程中雨水的纯净度,也利于后续的雨水回收。本实施方式中,石英砂层4中石英砂颗粒的粒径优选200~300mm;基质层5可以选择具有有机肥料、泥煤、土壤等能够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组分;植被层6主要为一些绿色植物,而植被层6可以因不同的场景进行选择性设置,例如在人行道的应用场景中,在行人经常路过的区域可以不设置或者少设置植被层6,而在行人较少路过的区域多设置制备层6,便于雨水吸收蓄纳;其他场景中可以采取类似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做一一列举。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的结构特征,对其实际应用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周期结构7中实心结构71和蓄水井72的排布方式,以每七个相互紧密排布的呈类六边形状的周期结构7来看,包括了两种排布方式,其中一种是六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其特征在于,由地基层向上依次包括导水层、岩土层、石英砂层、基质层和植被层;/n在垂直于地基的方向上,所述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以正六边形截面的柱状结构为周期结构依次紧密排布,相邻所述周期结构之间一侧面相互抵接,并具有相互水分交换和流动;/n所述周期结构包括填充有实物的实心结构和未填充实物的蓄水井,且所述实心结构与蓄水井之间间隔排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其特征在于,由地基层向上依次包括导水层、岩土层、石英砂层、基质层和植被层;
在垂直于地基的方向上,所述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以正六边形截面的柱状结构为周期结构依次紧密排布,相邻所述周期结构之间一侧面相互抵接,并具有相互水分交换和流动;
所述周期结构包括填充有实物的实心结构和未填充实物的蓄水井,且所述实心结构与蓄水井之间间隔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周期结构之间还设置有透水隔板,所述透水隔板垂直于所述导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用于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透水地面,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嫣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生绿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