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76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微藻养殖辅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右侧中端通过电滑环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等距固定安装有中空转动扇叶,所述中空转动扇叶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养殖池内部通过电滑环安装有转动杆,对转动杆表面安装的加热棒进行供电处理,进而可以在转动杆转动带动中空转动扇叶进行转动的同时,搅动养殖池内部的水,便于输送的二氧化碳可以溶解至养殖池内部的的养殖用水内部,并且通过加热棒对养殖用水进行加热处理,增加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速率,进而可以加快二氧化碳的输送速率,保证小球藻的养殖质量,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
本技术适用于微藻养殖辅助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小球藻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直径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现在20多亿年前,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小球藻培养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小球藻人工培养逐渐扩大,培养要在保种室中进行,养殖池内需要通入二氧化碳。根据专利(公开号为“CN201821378756.X”)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所述转动杆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转动杆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内穿插有T形滑杆,所述T形滑杆的一端抵在凸轮上。本技术通过电机带动传动机构运作,进而使得凸轮转动,从而抵住T形滑杆带动连接杆左右摆动,从而使得排气管在养殖池内左右晃动,从而使得二氧化碳排出更加均匀,提高二氧化碳利用率,避免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中造成影响。但是,上述专利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在上述专利中只是通过排气管在养殖池内部进行晃动而将二氧化碳排出的更均匀,但是,二氧化碳虽然排出的较为均匀,二氧化碳的溶解率则不足,一旦二氧化碳排出的速度过快,而溶解率不够,就会导致二氧化碳溢出养殖池,影响小球藻的养殖质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右侧中端通过电滑环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等距固定安装有中空转动扇叶,所述中空转动扇叶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养殖池右侧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传动轴顶端与转动杆右侧顶端表面固定相连接,所述养殖池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横向贯穿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左侧顶端通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中端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活动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左右两侧内部均竖向开设有第一连接螺孔,所述第一连接螺孔内部贯穿活动安装有连接螺栓,所述排水管顶端左右两侧内部均竖向开设有第二连接螺孔,所述连接螺栓底端通过螺纹安装在第二连接螺孔内部。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密封软垫。优选的,所述中空转动扇叶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导热垫。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螺孔的内孔直径与第二连接螺孔的内孔直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由于在养殖池内部通过电滑环安装有转动杆,可以在保证转动杆随着转动电机的运转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的同时,对转动杆表面安装的加热棒进行供电处理,进而可以在转动杆转动带动中空转动扇叶进行转动的同时,搅动养殖池内部的水,便于输送的二氧化碳可以溶解至养殖池内部的的养殖用水内部,并且通过加热棒对养殖用水进行加热处理,增加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速率,进而可以加快二氧化碳的输送速率,保证小球藻的养殖质量,并且在养殖池左侧安装有排水管,以及在排水管内部安装有过滤板,可以在更换排放养殖用水时,通过过滤板将养殖池内部的小球藻进行阻挡过滤处理,避免小球藻随着养殖用水被排出养殖池,而造成养殖损失。2.本技术的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由于在排水管内部安装有过滤板,可以将过滤板从排水管内部的活动槽内部抽出,进而对其表面粘附的小球藻进行清理,保证在对养殖用水进行更换排放时小球藻的继续养殖,并且在将过滤板放入活动槽内部后,将密封板放置紧贴在排水管表面,再将连接螺栓同时放入相应的第一连接螺孔和第二连接螺孔内部,保证密封板可以对活动槽进行堵塞密封处理,保证养殖用水不会任意的从活动槽内部流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的整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的排水管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养殖池;2、电滑环;3、转动杆;4、转动电机;5、中空转动扇叶;6、加热棒;7、导热垫;8、排水管;9、活动槽;10、过滤板;11、密封板;12、密封盖;13、密封软垫;14、第一连接螺孔;15、连接螺栓;16、第二连接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技术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供参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包括养殖池1,所述养殖池1右侧中端通过电滑环2转动安装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等距固定安装有中空转动扇叶5,所述中空转动扇叶5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棒6,所述养殖池1右侧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4,所述转动电机4的传动轴顶端与转动杆3右侧顶端表面固定相连接,所述养殖池1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横向贯穿固定安装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左侧顶端通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12。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在养殖池1内部通过电滑环2安装有转动杆3,可以在保证转动杆3随着转动电机4的运转带动转动杆3进行转动的同时,对转动杆3表面安装的加热棒6进行供电处理,进而可以在转动杆3转动带动中空转动扇叶6进行转动的同时,搅动养殖池1内部的水,便于输送的二氧化碳可以溶解至养殖池1内部的的养殖用水内部,并且通过加热棒6对养殖用水进行加热处理,增加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速率,进而可以加快二氧化碳的输送速率,保证小球藻的养殖质量,并且在养殖池1左侧安装有排水管8,以及在排水管8内部安装有过滤板10,可以在更换排放养殖用水时,通过过滤板10将养殖池1内部的小球藻进行阻挡过滤处理,避免小球藻随着养殖用水被排出养殖池,而造成养殖损失。其中,所述排水管8中端内部开设有活动槽9,所述活动槽9内部活动安装有过滤板10,所述过滤板10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包括养殖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右侧中端通过电滑环(2)转动安装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等距固定安装有中空转动扇叶(5),所述中空转动扇叶(5)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棒(6),所述养殖池(1)右侧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4),所述转动电机(4)的传动轴顶端与转动杆(3)右侧顶端表面固定相连接,所述养殖池(1)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横向贯穿固定安装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左侧顶端通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包括养殖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右侧中端通过电滑环(2)转动安装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等距固定安装有中空转动扇叶(5),所述中空转动扇叶(5)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棒(6),所述养殖池(1)右侧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4),所述转动电机(4)的传动轴顶端与转动杆(3)右侧顶端表面固定相连接,所述养殖池(1)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均横向贯穿固定安装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左侧顶端通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小球藻养殖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8)中端内部开设有活动槽(9),所述活动槽(9)内部活动安装有过滤板(10),所述过滤板(10)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放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康大生物药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