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172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3
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药剂装置、处理装置、沉降装置,所述处理装置连接有过滤装置,且所述过滤装置的污水出口与处理装置的污水进口相连,所述过滤装置的内部设有过滤栅,所述过滤栅的两侧与过滤装置的两侧壁相连接。本申请具有能够有效降低固体颗粒在后续工序中造成管道堵塞的可能,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各种自然资源的索取,导致了很多资源面临枯竭和短缺的问题。因此国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去保护各种自然资源,同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提高。其中水是万物生存之源,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由于社会的发展,工业和生活用水产生的污水在不断增加。产生的污水需要经过过滤处理并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才能进行排放。因此近年来有多种多样的污水处理系统被设计出来,去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污水处理问题。现有专利公开号:210528639U《污水处理系统》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药剂装置、处理装置、沉降装置、蓄水池和药剂泵,所述药剂装置出口对应连接所述药剂泵进口,该药剂泵出口对应连接所述处理装置药剂进口;所述处理装置内设有隔板,该隔板上设有溢流管;所述处理装置底部设有污水进口;所述处理装置出口连接所述沉降装置进口,该沉降装置出口连接所述蓄水池。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由于该污水处理系统直接将污水导入处理装置,与药剂进行混合处理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处理的污水成分复杂而多样。尤其当污水中含有不可溶的固体颗粒时,直接将污水导入到处理装置,有可能造成固体颗粒在后序工序中堵塞管道,影响污水处理系统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污水中固体颗粒在后序工序中堵塞管道,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固体颗粒在后序工序中堵塞管道的可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br>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药剂装置、处理装置、沉降装置,所述处理装置连接有过滤装置,且所述过滤装置的污水出口与处理装置的污水进口相连,所述过滤装置内部设有垂直于污水流动方向的过滤栅,所述过滤栅的两侧与过滤装置的侧壁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水进入处理装置之前,先经过设有过滤栅的过滤装置,由于过滤栅能够过滤掉污水中的不可溶的固体颗粒,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跟随污水进入到处理装置中的固体颗粒,因此能够有效减低固体颗粒在后序工序中造成管道堵塞的可能,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内部的两侧壁设有两滑槽一,所述过滤栅滑移设置于滑槽一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栅滑移设置于滑槽一中,不仅实现了过滤栅可以更换的功能,同时滑槽一也限定了过滤栅在过滤装置中的位置,因此,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过滤栅的清洗,从而有效减少了过滤栅的过滤效果下降的可能。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内于污水出口与过滤栅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板,且所述活性炭吸附板与过滤栅平行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较小的颗粒没有被过滤栅过滤掉时,活性炭吸附板可以对较小的颗粒进行再次过滤,从而有效增加了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于过滤栅与过滤装置的污水进口之间设有集污板,且所述集污板滑移设置于过滤栅与过滤装置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集污板收集被过滤栅阻挡下来的的固体颗粒,这样减少了固体颗粒对过滤栅的过滤效果的影响的可能,同时也方便后序工作人员清理过滤装置。优选的,所述集污板靠近过滤装置的侧壁的两侧分别设有两拉杆,所述拉杆远离集污板一端设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集污板上的拉杆控制集污板,方便对集污板进行操作,同时在集污板上设置把手,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集污板进行手持操作。优选的,所述集污板设有若干通孔,且所述通孔覆盖有过滤网,所述集污板的板面边缘设有向上的翻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从过滤装置中取出集污板时,由于集污板上设置的通孔能够对水形成导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水流对集污板上的固体颗粒的冲击,同时板面设置的翻边能够限制固体颗粒从集污板侧面掉落的可能,同时集污板的通孔上上设置有过滤网,能够降低固体颗粒从通孔中掉落到过滤装置的可能。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内自上而下设有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所述处理装置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由处理装置的顶部竖直穿设至第二隔板与处理装置底部之间,且所述搅拌杆分别于处理装置的顶部与第一隔板之间、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以及第二隔板与处理装置的底部之间设有搅拌叶片,所述处理装置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搅拌杆的伺服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的旋转,对处理装置中的污水和药剂进行搅拌,使污水和药剂混合的更加均匀,从而使反应得更加充分,从而有效提高了药剂的利用率。同时利用伺服电机驱动搅拌杆,能够控制搅拌杆的转速,从而使处理装置能够针对不同情况的污水调整不同的转速。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带有若干溢流管,同时,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分别设有与搅拌杆同轴的套筒,且所述套筒套设于搅拌杆上,且所述套筒的高度高于溢流管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套设在搅拌杆上的套筒,套筒能够限制搅拌杆在旋转时偏移的幅度,有效提高了搅拌杆的稳定性,同时套筒与隔板为一体,且套筒的高度高于溢流管,隔板下方的污水仍然会经过隔板上的溢流管流到隔板的上方,从而减少了搅拌杆的设置对处理系统的溢流效果的影响。优选的,所述沉降装置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有控制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沉降装置设置的排污管,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时,仍可以将沉降装置中的沉降物从排污口直接排出,有效减少了沉降装置中沉降物过多而影响沉降装置的沉降效果的可能。优选的,所述沉降装置的排污管与过滤装置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排污管排出的沉降物和处理过的水能够再次进入过滤装置,而且过滤装置能够将沉降物过滤,同时将处理过的水再次输送至污水处理系统,从而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产率。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处理装置之前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能够过滤掉污水中不可溶的固体颗粒,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固体颗粒在后续工序中造成管道堵塞的可能,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2.在过滤装置中设置活性炭吸附板,能够有效加强过滤装置的过滤能力;3.在处理装置中设置搅拌机构,能够使药剂和污水之间的反应更加充分,有效提高了药剂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一;图2是过滤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过滤装置;11、过滤栅;12、滑槽一;13、活性炭吸附板;14、集污板;141、拉杆;1411、把手;15、通孔;16、过滤网;17、滑槽二;2、处理装置;21、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搅拌杆;231、搅拌叶片;232、伺服电机;24、溢流管;25、套筒;3、药剂装置;4、沉降装置;41、排污管;411、控制阀门;5、蓄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参照图1,污水管依次连通过滤装置1、处理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药剂装置(3)、处理装置(2)、沉降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2)连接有过滤装置(1),且所述过滤装置(1)的污水出口与处理装置(2)的污水进口相连,所述过滤装置(1)的内部设有垂直于污水流动方向的过滤栅(11),所述过滤栅(11)的两侧与过滤装置(1)的两侧壁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的内部的两侧壁设有两滑槽一(12),所述过滤栅(11)滑移设置于滑槽一(12)中,所述过滤装置(1)内于污水出口与过滤栅(11)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板(13),且所述活性炭吸附板(13)与过滤栅(11)平行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药剂装置(3)、处理装置(2)、沉降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2)连接有过滤装置(1),且所述过滤装置(1)的污水出口与处理装置(2)的污水进口相连,所述过滤装置(1)的内部设有垂直于污水流动方向的过滤栅(11),所述过滤栅(11)的两侧与过滤装置(1)的两侧壁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的内部的两侧壁设有两滑槽一(12),所述过滤栅(11)滑移设置于滑槽一(12)中,所述过滤装置(1)内于污水出口与过滤栅(11)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板(13),且所述活性炭吸附板(13)与过滤栅(11)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的底部于过滤栅(11)与过滤装置(1)的污水进口之间设有集污板(14),且所述集污板(14)滑移设置于过滤栅(11)与过滤装置(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板(14)靠近过滤装置(1)的侧壁的两侧分别设有两拉杆(141),所述拉杆(141)远离集污板(14)一端设有把手(14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板(14)设有若干通孔(15),且所述通孔(15)覆盖有过滤网(16),所述集污板(14)的板面的边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迪谢夫常何国光邵军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盛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