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清龙专利>正文

一种卫星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78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卫星天线,包括安装底座、转动座、信号接收装置和固定辅助装置,所述的安装底座下端内壁上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上端设置有信号接收装置,安装底座内环面上设置有固定辅助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械调节后自锁的方式,解决了由于卫星天线调节仰角后还需调节卫星天线周向才能判断是否存在信号,有时甚至得多次对升降杆解锁调节,十分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另设的调节端对L型安装板进行支撑固定,从而极大程度提升了卫星天线在大风天气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天线
,具体的说是一种卫星天线。
技术介绍
卫星天线就是一个金属抛物面,负责将卫星信号反射到位于焦点处的馈源和高频头内。卫星天线的作用是收集由卫星传来的微弱信号,并尽可能去除杂讯。大多数天线通常是抛物面状的,也有一些多焦点天线是由球面和抛物面组合而成。卫星信号通过抛物面天线的反射后集中到它的焦点处。一般来说,天线口径越大,节目的信号越强,接收质量越高。但考虑到成本、安装等因素,用户要求天线口径越小越好。在增强节目信号时往往需要对卫星天线进行调节,从而使卫星天线对准信号源。现有的卫星天线存在以下问题:一、现有的卫星天线往往通过人工调节一端的升降杆来调节卫星天线的仰角,这种方式需要先解锁升降杆调节再锁定,并且调节仰角后还需调节卫星天线周向才能判断是否存在信号,有时甚至得多次对升降杆解锁调节,十分费时费力;二、两点式对卫星天线的夹持固定在遭遇大风天气时,会影响卫星天线的稳定性,甚至导致卫星天线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星天线,具有针对墙板形状结构进行夹持以及两端同时开槽等优点,解决了上述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卫星天线,包括安装底座、转动座、信号接收装置和固定辅助装置,所述的安装底座下端内壁上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上端设置有信号接收装置,安装底座内环面上设置有固定辅助装置;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包括铰接座、L型安装板、滑动伸缩杆、对接板、反射面板、馈源支架、馈源和调节机构,转动座上端开设调节槽,转动座上端左右对称设置有铰接座,L型安装板通过转动方式设置在位于调节槽右侧的铰接座两侧壁之间,滑动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转动方式与位于调节槽左侧的铰接座相连接,滑动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方式与L型安装板相连接,对接板上下对称设置在L型安装板左端内壁上,反射面板设置在对接板右端,L型安装板下端内壁上设置有馈源支架,馈源支架内壁上设置有馈源,调节槽左端内壁上设置有调节机构;反射面板将卫星信号反射到位于焦点处的馈源,通过滑动伸缩杆的伸展收缩,从而可以调节反射面板的仰角。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进给滑座、匚型升降架、套料板、驱动气缸、L型推板、挤压弹簧、铰接杆和限位顶板,进给滑座通过滑动方式与调节槽相连接,进给滑座上端开设有滑动槽,匚型升降架通过滑动方式与滑动槽相连接,套料板通过转动方式对称设置在匚型升降架两侧壁上,驱动气缸设置在调节槽左端内壁上,驱动气缸右端设置L型推板,L型推板上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有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方式与匚型升降架下端相连,调节槽左端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顶板。驱动气缸带动L型推板向左进给,由于L型安装板和匚型升降架的重量,使得铰接杆不会翻转,通过铰接杆带动匚型升降架和进给滑座向左进给,从而通过套料板带动L型安装板向上翻转,当进给滑座进给至抵触限位顶板,进给滑座停止进给,L型推板继续向左进给,通过铰接杆带动匚型升降架向上进给,从而使得L型安装板继续向上翻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滑动伸缩杆包括伸展滑杆和转动套筒,伸展滑杆通过铰接方式与L型安装板相连接,转动套筒通过转动方式设置在位于调节槽左侧的铰接座两侧壁之间,伸展滑杆通过滑动方式与转动套筒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套料板均通过滑动方式与L型安装板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反射面板通过螺栓与对接板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进给滑座右端和L型推板之间设置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在L型推板通过铰接杆带动匚型升降架和进给滑座向左进给过程中起稳定作用,L型推板直接通过挤压弹簧带动进给滑座向左进给,当进给滑座进给至抵触限位顶板,L型推板通过挤压挤压弹簧向左继续进给,挤压弹簧稳定了进给滑座进给过程中,匚型升降架不会发生抖动,从而使得L型推板向左进给的距离对应L型安装板向上翻转的角度,方便对卫星天线进行调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辅助装置包括挤压滑块、进给导轨、螺纹转板、推进转板和橡胶挤压垫,安装底座内环面上绕轴向均匀开设有挤压槽,挤压槽下端内壁上设置有进给导轨,挤压滑块通过滑动方式与进给导轨相连接,安装底座上端通过转动方式嵌接有螺纹转板,螺纹转板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挤压滑块相连接。通过人工旋转转动座用以寻找信号,当信号接通后通过人工推动推进转板带动螺纹转板旋转,从而带动挤压滑块沿进给导轨向转动座方向进给,从而通过挤压滑块将转动座夹持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挤压滑块上端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螺纹转板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挤压滑块靠近转动座的一端设置有橡胶挤压垫。橡胶垫增加挤压滑块对转动座的夹持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机械调节后自锁的方式,解决了由于卫星天线调节仰角后还需调节卫星天线周向才能判断是否存在信号,有时甚至得多次对升降杆解锁调节,十分费时费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另设的调节端对L型安装板进行支撑固定,从而极大程度提升了卫星天线在大风天气下的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驱动气缸带动L型推板向左进给,由于L型安装板和匚型升降架的重量,使得铰接杆不会翻转,通过铰接杆带动匚型升降架和进给滑座向左进给,从而通过套料板带动L型安装板向上翻转,当进给滑座进给至抵触限位顶板,进给滑座停止进给,L型推板继续向左进给,通过铰接杆带动匚型升降架向上进给,从而使得L型安装板继续向上翻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I部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固定辅助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卫星天线,包括安装底座1、转动座2、信号接收装置3和固定辅助装置4,所述的安装底座1下端内壁上设置有转动座2,转动座2上端设置有信号接收装置3,安装底座1内环面上设置有固定辅助装置4;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3包括铰接座31、L型安装板32、滑动伸缩杆33、对接板34、反射面板35、馈源支架36、馈源37和调节机构38,转动座2上端开设调节槽,转动座2上端左右对称设置有铰接座31,L型安装板32通过转动方式设置在位于调节槽右侧的铰接座31两侧壁之间,滑动伸缩杆33的一端通过转动方式与位于调节槽左侧的铰接座31相连接,滑动伸缩杆3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方式与L型安装板32相连接,对接板34上下对称设置在L型安装板32左端内壁上,反射面板35设置在对接板34右端,L型安装板32下端内壁上设置有馈源支架36,馈源支架36内壁上设置有馈源37,调节槽左端内壁上设置有调节机构38;所述的反射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天线,包括安装底座(1)、转动座(2)、信号接收装置(3)和固定辅助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底座(1)下端内壁上设置有转动座(2),转动座(2)上端设置有信号接收装置(3),安装底座(1)内环面上设置有固定辅助装置(4);/n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3)包括铰接座(31)、L型安装板(32)、滑动伸缩杆(33)、对接板(34)、反射面板(35)、馈源支架(36)、馈源(37)和调节机构(38),转动座(2)上端开设调节槽,转动座(2)上端左右对称设置有铰接座(31),L型安装板(32)通过转动方式设置在位于调节槽右侧的铰接座(31)两侧壁之间,滑动伸缩杆(33)的一端通过转动方式与位于调节槽左侧的铰接座(31)相连接,滑动伸缩杆(3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方式与L型安装板(32)相连接,对接板(34)上下对称设置在L型安装板(32)左端内壁上,反射面板(35)设置在对接板(34)右端,L型安装板(32)下端内壁上设置有馈源支架(36),馈源支架(36)内壁上设置有馈源(37),调节槽左端内壁上设置有调节机构(38);/n所述的调节机构(38)包括进给滑座(381)、匚型升降架(382)、套料板(383)、驱动气缸(384)、L型推板(385)、挤压弹簧(386)、铰接杆(387)和限位顶板(388),进给滑座(381)通过滑动方式与调节槽相连接,进给滑座(381)上端开设有滑动槽,匚型升降架(382)通过滑动方式与滑动槽相连接,套料板(383)通过转动方式对称设置在匚型升降架(382)两侧壁上,驱动气缸(384)设置在调节槽左端内壁上,驱动气缸(384)右端设置L型推板(385),L型推板(385)上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铰接杆(387)的一端,铰接杆(387)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方式与匚型升降架(382)下端相连,调节槽左端内壁上设置有限位顶板(38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天线,包括安装底座(1)、转动座(2)、信号接收装置(3)和固定辅助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底座(1)下端内壁上设置有转动座(2),转动座(2)上端设置有信号接收装置(3),安装底座(1)内环面上设置有固定辅助装置(4);
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3)包括铰接座(31)、L型安装板(32)、滑动伸缩杆(33)、对接板(34)、反射面板(35)、馈源支架(36)、馈源(37)和调节机构(38),转动座(2)上端开设调节槽,转动座(2)上端左右对称设置有铰接座(31),L型安装板(32)通过转动方式设置在位于调节槽右侧的铰接座(31)两侧壁之间,滑动伸缩杆(33)的一端通过转动方式与位于调节槽左侧的铰接座(31)相连接,滑动伸缩杆(3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方式与L型安装板(32)相连接,对接板(34)上下对称设置在L型安装板(32)左端内壁上,反射面板(35)设置在对接板(34)右端,L型安装板(32)下端内壁上设置有馈源支架(36),馈源支架(36)内壁上设置有馈源(37),调节槽左端内壁上设置有调节机构(38);
所述的调节机构(38)包括进给滑座(381)、匚型升降架(382)、套料板(383)、驱动气缸(384)、L型推板(385)、挤压弹簧(386)、铰接杆(387)和限位顶板(388),进给滑座(381)通过滑动方式与调节槽相连接,进给滑座(381)上端开设有滑动槽,匚型升降架(382)通过滑动方式与滑动槽相连接,套料板(383)通过转动方式对称设置在匚型升降架(382)两侧壁上,驱动气缸(384)设置在调节槽左端内壁上,驱动气缸(384)右端设置L型推板(385),L型推板(385)上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铰接杆(387)的一端,铰接杆(387)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方式与匚型升降架(382)下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清龙
申请(专利权)人:潘清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