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轴转动加工中心自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73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四轴转动加工中心自动工装,包括工装底座,所述工装底座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工装底座上形成有若干工位,所述工位上设置有夹具工装,其中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工装底座之间设置有气源系统,所述气源系统包括位于连接块上的旋转气源接头,所述旋转气源接头之间连接有气源管道,所述气源管道位于所述工装底座内部,所述工装底座下方还设置有控制阀槽,所述控制阀槽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进气孔、出气孔以及排气孔,所述进气孔、出气孔以及排气孔位于控制阀的同一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夹方便,而且适用于转动的场合;气源系统通过单根气源管道实现多个控制阀的输气,在转动时,不会发生气源线缠绕的情况,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轴转动加工中心自动工装
本技术涉及加工中心工装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四轴转动加工中心自动工装。
技术介绍
加工中心(英文缩写为CNC全称为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内一般都设置有工装夹具,但是目前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装夹,操作不便,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装夹的自动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轴转动加工中心自动工装,包括工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底座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工装底座上形成有若干工位,所述工位上设置有夹具工装,其中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工装底座之间设置有气源系统,所述气源系统包括位于连接块上的旋转气源接头,所述旋转气源接头之间连接有气源管道,所述气源管道位于所述工装底座内部,所述工装底座下方还设置有控制阀槽,所述控制阀槽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进气孔、出气孔以及排气孔,所述进气孔、出气孔以及排气孔位于控制阀的同一侧面,其该侧面与所述控制阀槽的上侧面相接触,所述进气孔通过进气管道与所述气源管道连接,所述出气孔通过出气管道与所述夹具工装的内部相通,所述排气孔通过排气管道与所述工装底座上的排气通孔连接,所述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均设置在所述工装底座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排气管道的出气口均位于工装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夹具工装的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夹具工装包括缸体、位于缸体内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缸体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下方设置有驱动其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塞、活塞杆、套头、固定在套头上的导向块,所述缸体内部形成有安置腔,所述活塞以及活塞杆位于所述安置腔内,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工装底座设置,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联动连接,所述套头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向块上形成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适配的顶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形成顶杆腔,所述顶杆作用于顶杆腔的侧面A,所述出气管道的出气口位于所述活塞的底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缸体内形成有弹簧安置孔,所述弹簧安置孔内设置有加强弹簧,所述弹簧安置孔与所述安置腔相通,所述加强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安置孔的端面和活塞相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缸体的四个角落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置有螺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旋转气源接头用于外接气源,气源通过气源管道输送到每一个控制阀中,从进气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到控制阀中,然后从控制阀的出气孔、出气管道进入到缸体内的安置腔,然后气源作用于活塞,活塞杆和导向块随着活塞向导向块一侧运动,此时导向块位于最底部,即导向块的顶杆下侧面与顶杆腔的下侧面齐平,此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间隙小,当导向块开始运动,顶杆作用于顶杆腔,将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向远离缸体中心的方向运动,两者之间的间距变大,从而带动夹块之间的间距变大,然后将工件进行装夹即可。本技术具有至少以下一种有益效果,1-装夹方便,而且适用于转动的场合;2-其中气源系统通过单根气源管道实现多个控制阀的输气,效率高,降低管道的数量,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3-所述旋转气源接头为旋转式接头,可以360度旋转,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四轴无论怎么旋转,气管都不会缠绕扭曲。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源管路示意图。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滑块或第二滑块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0、工装底座;20、夹具工装;201、缸体;2011、安置腔;2012、容纳腔;202、第一滑块;203、第二滑块;204、顶杆腔;30、活塞;40、活塞杆;50、套头;60、导向块;601、顶杆;70、旋转气源接头;80、进气管道;90、控制阀;901、进气孔;902、出气孔;903、排气孔;100、控制阀槽;110、出气管道;120、排气管道;130、连接块;140、螺栓;150、气源管道;160、螺栓孔;170、夹块;180、出气管道的出气口;190、弹簧安置孔;200、加强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如图1-5所示,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轴转动加工中心自动工装,包括工装底座10,所述工装底座10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块130,所述工装底座10上形成有若干工位,所述工位上设置有夹具工装20,其中所述连接块130与所述工装底座10之间设置有气源系统,所述气源系统包括位于连接块130上的旋转气源接头70,即所述旋转气源接头70为旋转式接头,可以360度旋转,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四轴无论怎么旋转,气管都不会缠绕扭曲。所述旋转气源接头70之间连接有气源管道150,所述气源管道150位于所述工装底座10内部,所述工装底座10下方还设置有控制阀槽100,所述控制阀槽100内设置有控制阀90,所述控制阀90包括进气孔901、出气孔902以及排气孔903,所述进气孔901、出气孔902以及排气孔903位于控制阀90的同一侧面,其该侧面与所述控制阀槽100的上侧面相接触,所述进气孔901通过进气管道80与所述气源管道150连接,所述出气孔902通过出气管道110与所述夹具工装20的内部相通,所述排气孔903通过排气管道120与所述工装底座10上的排气通孔连接,所述进气管道80、出气管道110和排气管道120均设置在所述工装底座10内,其中所述进气管道80、出气管道110和排气管道120的出气口均位于工装底座10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夹具工装20的内部。所述夹具工装20包括缸体201、位于缸体201内的第一滑块202和第二滑块203,所述缸体201的四个角落开设有螺栓140孔,所述螺栓140孔内设置有螺栓140。所述第一滑块202和第二滑块203滑动设置在缸体201形成的容纳腔2012内,所述第一滑块202与第二滑块203的下方设置有驱动其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塞30、活塞杆40、套头50、固定在套头50上的导向块60,所述缸体201内部形成有安置腔2011,所述活塞30以及活塞杆40位于所述安置腔2011内,所述活塞30靠近所述工装底座10设置,所述活塞杆40与所述活塞30联动连接,所述套头50固定在所述活塞杆40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容纳腔2012内,所述导向块60上形成有第一滑块202和第二滑块203适配的顶杆601,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202和第二滑块203形成顶杆腔2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轴转动加工中心自动工装,包括工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底座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工装底座上形成有若干工位,所述工位上设置有夹具工装,其中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工装底座之间设置有气源系统,所述气源系统包括位于连接块上的旋转气源接头,所述旋转气源接头之间连接有气源管道,所述气源管道位于所述工装底座内部,所述工装底座下方还设置有控制阀槽,所述控制阀槽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进气孔、出气孔以及排气孔,所述进气孔、出气孔以及排气孔位于控制阀的同一侧面,其该侧面与所述控制阀槽的上侧面相接触,所述进气孔通过进气管道与所述气源管道连接,所述出气孔通过出气管道与所述夹具工装的内部相通,所述排气孔通过排气管道与所述工装底座上的排气通孔连接,所述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均设置在所述工装底座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轴转动加工中心自动工装,包括工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底座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工装底座上形成有若干工位,所述工位上设置有夹具工装,其中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工装底座之间设置有气源系统,所述气源系统包括位于连接块上的旋转气源接头,所述旋转气源接头之间连接有气源管道,所述气源管道位于所述工装底座内部,所述工装底座下方还设置有控制阀槽,所述控制阀槽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进气孔、出气孔以及排气孔,所述进气孔、出气孔以及排气孔位于控制阀的同一侧面,其该侧面与所述控制阀槽的上侧面相接触,所述进气孔通过进气管道与所述气源管道连接,所述出气孔通过出气管道与所述夹具工装的内部相通,所述排气孔通过排气管道与所述工装底座上的排气通孔连接,所述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均设置在所述工装底座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轴转动加工中心自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排气管道的出气口均位于工装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夹具工装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轴转动加工中心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继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