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式登高车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67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臂式登高车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主要用于伸缩臂式登高车及折叠臂式登高车的内、外臂的套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臂驱动车、内臂支承车、外臂前端支承车、外臂后端支承车、地面轨道和控制系统,内臂驱动车、内臂支承车、外臂前端支承车和外臂后端支承车均活动设置在地面轨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套装动力可靠,套装自动化程度较高,套装操作简单,效率高,操作安全,套装过程工件调整方便灵活,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臂式登高车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套臂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臂式登高车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主要用于伸缩臂式登高车及折叠臂式登高车的内、外臂的套装,也可用于汽车吊等产品内、外臂的套装。
技术介绍
登高车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登高作业,其中的臂式登高车主要包括两大类产品,伸缩臂式登高车和折叠臂式登高车。内、外臂的套装,是臂式登高车关键的装配过程,内、外臂内部构造复杂,加之产品系列多、规格多,难以实现机械化套装。现有内、外臂的套装工艺,主要是人工操作,通过车间行车抬吊内臂工件,由叉车提供套装推动力,实现内、外臂套装。此种方式缺点很明显:1)无法采用生产线方式生产,也无法实现套装过程的参数化设置及控制、模式化运行、智能化组织生产;2)操作人员多,生产效率低;3)长时间占用行车、叉车等车间公用设备;4)操作区占地面积大,操作现场混乱;5)采用行车抬吊工件进行套装,工件处于悬浮状态,不可控因素多,安全隐患多;6)当遇到工件变形不能套装的情况,很难将内臂工件退出;7)需要转运设备来实现外臂工件、内臂工件及合装后的臂总成的过工位输送。与臂式登高车相类似的有汽车吊、消防车行业的伸缩臂的套装,用于汽车吊、消防车行业的伸缩臂套装设备,公开日为2010年01月14日,公开号为110682090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伸缩臂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虽然该专利实现了臂的机械化套装,但运用于臂式登高车的臂套装,存在一系列问题:1)最主要的问题是套装工艺与臂式登高车的不同,臂式登高车产品结构决定了大多数臂式登高车产品的套装工艺为:由最外层臂至最内层臂进行套装,而该专利技术是由最内层臂至最外层臂进行套装;2)臂式登高车的套装,如采用该专利技术,很难实现该专利技术所设想的自动化套装:一方面,对于产品系列较为单一的汽车吊、消防车产品,该专利技术的模式,有可能实现自动化套装,而臂式登高车因其使用环境多样、复杂而造成了产品系列较多,臂的截面形状以及臂的结构形式很多,对于这样的情况,要实现自动化套装,该专利技术并没有提供可行、可靠的技术保证;另一方面,无论何种产品的内外臂工件均为不加工的焊接结构件,不可避免地存在工件变形,该专利技术实现自动化套装的前提之一是依靠激光感应装置检测,但激光感应装置并不能全面检测工件的直线度误差、平面度误差,而这两项误差对自动化套装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如一味追求自动化套装,只能通过提高臂产品的制造精度来实现,这无疑将大大提高产品的制造成本;3)该专利技术结构上的限制,使得如采用该专利技术,臂式登高车外层臂上、下滑块的安装将较为困难。汽车吊、消防车等产品的滑块多是从端部横向装入,而臂式登高车的外层臂上、下滑块是从上下位置安装的;4)产品结构决定了部分臂式登高车在套装过程中,需改变内、外臂工件长轴轴线在铅垂平面的角度(如:外层臂内腔有实体横筋板,以及前述安装外层臂上、下滑块的过程),该专利较难实现这一工艺要求;5)无论采用何种结构的套装设备,都很难做到内、外臂工件长轴轴线的重合,该专利技术也不例外,而存在长轴轴线偏差就不可避免地会将套装驱动力的一部分转变为垂直于套装动作方向的横向力,此横向力对套装过程是十分不利的,影响有:对中机构必须提供更大的夹持力与此横向力平衡,造成套装设备成本提高;横向力会造成工件变形,甚至是损坏;在横向力的影响下要保证套装设备的强度和刚度,必然使套装设备结构复杂、尺寸增大,造成套装设备成本提高;因一部分套装动力转化为横向力,使得要保证足够的套装动力必须增大驱动的功率造成设备成本增加,以驱动功率为设计依据的所有结构,也将随之增大,同样造成套装设备成本提高;6)该专利技术没有套装动力的调节功能,对于小规格的轻型产品,过大的套装驱动力,有可能造成工件的损伤,尤其是存在横向力的情况下;7)该专利技术的运行方案,使得工件的对中,只能由位于工件两侧的机构分别动作来实现,不具有自对中功能,一方面需要增加检测手段,另一方面造成对中效率低,需多次调整才能实现对中;8)该专利技术不能够实现外臂工件、内臂工件及合装后的臂总成的过工位输送,因而只适用于工位式集中生产的模式,如使臂的套装成为总装生产线的组成单元,则必须增加转运设备;9)该专利技术由最内层臂向最外层臂的套装工艺,使得在进行每层臂套装时,都必须将外臂工件移动一次并重新对中、定位、夹紧,增加了工序辅助时间,显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套装动力可靠,套装自动化程度较高,套装操作简单,效率高,操作安全,套装过程工件调整方便灵活的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臂式登高车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包括地面轨道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臂驱动车、内臂支承车、外臂前端支承车和外臂后端支承车,所述内臂驱动车、内臂支承车、外臂前端支承车和外臂后端支承车均设置、运行在地面轨道上,内臂驱动车包括车架、工件支承架、主动轮组、驱动单元、从动轮组和升降装置,该主动轮组、驱动单元、从动轮组和升降装置均安装在车架上,车架上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导向套,工件支承架上设置导向回转轴,工件支承架通过导向回转轴套装在该导向套内;内臂支承车包括车架二、升降装置二、对中机构二、从动车轮二、主动车轮二、工件支承台和驱动单元二,该升降装置二、对中机构二、从动车轮二、主动车轮二、驱动单元二均安装在车架二上,工件支承台与升降装置二连接;外臂前端支承车包括车架三、主动车轮三、驱动单元三,从动车轮三、对中机构三、工件限位架一和工件支承板一,该主动车轮三、驱动单元三、从动车轮三、对中机构三、工件限位架一和工件支承板一均安装在车架上;外臂后端支承车包括车架四、主动车轮四、驱动单元四、从动车轮四、对中机构四、工件限位架二,工件支承板二,该主动车轮四、驱动单元四、从动车轮四、对中机构四、工件限位架二、工件支承板二均安装在车架四上。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内臂驱动车中的主动轮组包括双轮缘车轮、轮轴、行走链轮、键、传动链轮和无轮缘车轮,该双轮缘车轮、无轮缘车轮、传动链轮和行走链轮套装在轮轴上,传动链轮、行走链轮通过键与轮轴连接;內臂驱动车的行走是由驱动单元通过传动链轮驱动轮轴进而驱动行走链轮转动,行走链轮在套筒滚子链上滚动前行,提供內臂驱动车行走及套装的动力;双轮缘车轮及无轮缘车轮仅起承重作用而不提供行走动力。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内臂驱动车的工件支承架采用支承座与销孔板组合的结构形式,该支承座为L型,在两个方向限定工件位置,该销孔板采用多销孔结构,分别与对应工件适配。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内臂驱动车中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和摆架,该升降机通过摆架驱动工件支承架沿车架的导向套上下动作。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内臂支承车的对中机构二包括减速电机二、左、右丝杆螺母机构二和工件挡板二,该对中机构二通过减速电机二驱动左、右丝杆螺母机构二使工件挡板二做开、合动作;内臂支承车的升降装置二包括升降机二和导向机构二,该升降装置二通过升降机二驱动工件支承台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臂式登高车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包括地面轨道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臂驱动车、内臂支承车、外臂前端支承车和外臂后端支承车,所述内臂驱动车、内臂支承车、外臂前端支承车和外臂后端支承车均设置、运行在地面轨道上,内臂驱动车包括车架、工件支承架、主动轮组、驱动单元、从动轮组和升降装置,该主动轮组、驱动单元、从动轮组和升降装置均安装在车架上,车架上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导向套,工件支承架上设置导向回转轴,工件支承架通过导向回转轴套装在该导向套内;内臂支承车包括车架二、升降装置二、对中机构二、从动车轮二、主动车轮二、工件支承台和驱动单元二,该升降装置二、对中机构二、从动车轮二、主动车轮二、驱动单元二均安装在车架二上,工件支承台与升降装置二连接;外臂前端支承车包括车架三、主动车轮三、驱动单元三,从动车轮三、对中机构三、工件限位架一和工件支承板一,该主动车轮三、驱动单元三、从动车轮三、对中机构三、工件限位架一和工件支承板一均安装在车架上;外臂后端支承车包括车架四、主动车轮四、驱动单元四、从动车轮四、对中机构四、工件限位架二,工件支承板二,该主动车轮四、驱动单元四、从动车轮四、对中机构四、工件限位架二、工件支承板二均安装在车架四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臂式登高车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包括地面轨道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臂驱动车、内臂支承车、外臂前端支承车和外臂后端支承车,所述内臂驱动车、内臂支承车、外臂前端支承车和外臂后端支承车均设置、运行在地面轨道上,内臂驱动车包括车架、工件支承架、主动轮组、驱动单元、从动轮组和升降装置,该主动轮组、驱动单元、从动轮组和升降装置均安装在车架上,车架上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导向套,工件支承架上设置导向回转轴,工件支承架通过导向回转轴套装在该导向套内;内臂支承车包括车架二、升降装置二、对中机构二、从动车轮二、主动车轮二、工件支承台和驱动单元二,该升降装置二、对中机构二、从动车轮二、主动车轮二、驱动单元二均安装在车架二上,工件支承台与升降装置二连接;外臂前端支承车包括车架三、主动车轮三、驱动单元三,从动车轮三、对中机构三、工件限位架一和工件支承板一,该主动车轮三、驱动单元三、从动车轮三、对中机构三、工件限位架一和工件支承板一均安装在车架上;外臂后端支承车包括车架四、主动车轮四、驱动单元四、从动车轮四、对中机构四、工件限位架二,工件支承板二,该主动车轮四、驱动单元四、从动车轮四、对中机构四、工件限位架二、工件支承板二均安装在车架四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式登高车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臂驱动车中的主动轮组包括双轮缘车轮、轮轴、行走链轮、键、传动链轮和无轮缘车轮,该双轮缘车轮、无轮缘车轮、传动链轮和行走链轮套装在轮轴上,传动链轮、行走链轮通过键与轮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式登高车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臂驱动车的工件支承架采用支承座与销孔板组合的结构形式,该支承座为L型,在两个方向限定工件位置,该销孔板采用多销孔结构,分别与对应工件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式登高车内、外臂套装专用套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臂驱动车中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和摆架,该升降机通过摆架驱动工件支承架沿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浩周炳水谌建国来文江方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