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35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风淋室技术领域,尤其为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包括风淋室,所述风淋室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风淋室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人体传感器,所述风淋室的一侧设置有风机。该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设置清理筒,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转动带转动,转动的第二转动带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清理筒转动,污染气体在排放到送风箱内后,污染气体中含有的灰尘会漂浮到放置盒表面,转动的清理筒在配合毛刷,将放置盒表面漂浮的灰尘清理掉,设置高效过滤网,污染气体在吸附处理后,继续排放,排放的污染气体会经过高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将吸附处理后的污染气体在进行过滤处理,去除污染气体中的有害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
本技术属于风淋室
,具体涉及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
技术介绍
风淋室又称为风淋,洁净风淋室,净化风淋室,风淋房,吹淋房,风淋门,浴尘室、吹淋室,风淋通道,空气吹淋室,风淋室是进入洁净室所必需的通道,可以减少进出洁净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风淋室是一种通用性较强的局部净化设备,安装于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当人与货物要进入洁净区时需经风淋室吹淋,其吹出的洁净空气可去除人与货物所携带的尘埃,能有效的阻断或减少尘源进入洁净区。风淋室/货淋室的前后两道门为电子互锁,又可起到气闸的作用,阻止未净化的空气进入洁净区域,风淋室是人进入洁净室所必需的通道,它可以减少进出洁净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减少由于人货进出带来的大量尘埃粒子由洁净室的入口处安装功能齐全的“气闸室”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微粒的数量,当人货通过风淋室时,污染微粒被经过高效过滤的高度洁净空气射掉,25m/s以上的高风速确保了有效的喷射和飘移微粒经过初效和高效两级过滤器基本过滤掉。为了保持风淋的安全使用,维持洁净室环境的洁净度。目前,风淋室是进入洁净室所必需的通道,可以减少进出洁净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风淋室对进入到洁净室的污染气体进行去除排放,现有的部分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在对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对风淋室排放的污染气体进行有效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解决了现有的部分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在对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对风淋室排放的污染气体进行有效的处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包括风淋室,所述风淋室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风淋室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人体传感器,所述风淋室的一侧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淋室的内壁设置有喷嘴,所述风淋室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排风筒,所述排风筒的正面设置有密封条,所述排风筒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一侧设置有送风箱,所述送风箱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带,所述送风箱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转动带,所述第二转动带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表面设置有清理筒,所述送风箱的内壁设置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壁设置有吸附板,所述送风箱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高效过滤网,所述送风箱的一侧设置有均流板。优选的,所述合页的一侧设置有推拉门,所述推拉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内壁设置有筛选板,所述排风筒的内壁设置有小型风扇。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带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表面设置有百叶扇。优选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转动杆与第二转动带连接,所述清理筒的表面设置有毛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方便对风淋室排放的污染气体进行有效处理的,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设置筛选板,风淋室内排出的污染气体进入到排风筒内,小型风扇将污染气体排放送风,排放的风在通过连接筒内的筛选板,筛选板将污染气体含有较大的异物拦截,设置清理筒,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转动带转动,转动的第二转动带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清理筒转动,污染气体在排放到送风箱内后,污染气体中含有的灰尘会漂浮到放置盒表面,转动的清理筒在配合毛刷,将放置盒表面漂浮的灰尘清理掉。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排风筒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筒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送风箱立体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送风箱立体剖视图。图中:1风淋室;2合页;3推拉门;4把手;5人体传感器;6风机;7喷嘴;8排风口;9排风筒;10密封条;11小型风扇;12连接筒;13筛选网;14送风箱;15第一伺服电机;16第一转动杆;17第一转动带;18第一连接杆;19百叶扇;20第二伺服电机;21第二转动杆;22第二转动带;23第二连接杆;24清理筒;25毛刷;26放置盒;27吸附板;28高效过滤网;29均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包括风淋室1,风淋室1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2,风淋室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人体传感器5,风淋室1的一侧设置有风机6,风淋室1的内壁设置有喷嘴7,风淋室1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排风口8,排风口8的一侧设置有排风筒9,排风筒9的正面设置有密封条10,排风筒9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筒11,连接筒11的一侧设置有送风箱14,送风箱14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5,第一伺服电机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6,第一转动杆16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带17,送风箱14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0,第二伺服电机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21,第二转动杆2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转动带22,第二转动带2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3的表面设置有清理筒24,送风箱14的内壁设置有放置盒26,放置盒26的内壁设置有吸附板27,送风箱14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高效过滤网28,送风箱14的一侧设置有均流板29。具体的,合页2的一侧设置有推拉门3,推拉门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4,工作人员通过把手4配合合页2的转动将推拉门3打开,进入到风淋室1内。具体的,连接筒12的内壁设置有筛选板13,排风筒12的内壁设置有小型风扇11,风淋室1内排出的污染气体进入到排风筒9内,小型风扇11将污染气体排放送风,排放的风在通过连接筒12内的筛选板13,筛选板13将污染气体含有较大的异物拦截。具体的,第一转动带17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8,第一连接杆18的表面设置有百叶扇19,第一伺服电机15通过第一转动杆16带动第一转动带17转动,转动的第一转动带17通过第一连接杆18带动百叶扇19转动调节角度,转动调节的百叶扇19改变排放气体的大小。具体的,第二伺服电机20通过第二转动杆21与第二转动带22连接,清理筒24的表面设置有毛刷25,第二伺服电机20通过第二转动杆21带动第二转动带22转动,转动的第二转动带22通过第二连接杆23带动清理筒24转动,污染气体在排放到送风箱14内后,污染气体中含有的灰尘会漂浮到放置盒26表面,转动的清理筒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包括风淋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淋室(1)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2),所述风淋室(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人体传感器(5),所述风淋室(1)的一侧设置有风机(6),所述风淋室(1)的内壁设置有喷嘴(7),所述风淋室(1)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排风口(8),所述排风口(8)的一侧设置有排风筒(9),所述排风筒(9)的正面设置有密封条(10),所述排风筒(9)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筒(12),所述连接筒(12)的一侧设置有送风箱(14),所述送风箱(14)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6),所述第一转动杆(16)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带(17),所述送风箱(14)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0),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21),所述第二转动杆(2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转动带(22),所述第二转动带(2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3),所述第二连接杆(23)的表面设置有清理筒(24),所述送风箱(14)的内壁设置有放置盒(26),所述放置盒(26)的内壁设置有吸附板(27),所述送风箱(14)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高效过滤网(28),所述送风箱(14)的一侧设置有均流板(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拆装或组装的风淋室,包括风淋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淋室(1)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2),所述风淋室(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人体传感器(5),所述风淋室(1)的一侧设置有风机(6),所述风淋室(1)的内壁设置有喷嘴(7),所述风淋室(1)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排风口(8),所述排风口(8)的一侧设置有排风筒(9),所述排风筒(9)的正面设置有密封条(10),所述排风筒(9)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筒(12),所述连接筒(12)的一侧设置有送风箱(14),所述送风箱(14)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6),所述第一转动杆(16)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转动带(17),所述送风箱(14)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0),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21),所述第二转动杆(2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转动带(22),所述第二转动带(2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3),所述第二连接杆(23)的表面设置有清理筒(24),所述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金友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东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