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09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包括:反应基体和弹性基片,在反应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储液腔、至少一个气孔、至少一个加液腔,以及反应池;弹性基片朝向反应基体的端面设有多条微流通道;当弹性基片与反应基体贴合时,多条微流通道中的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气孔,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反应池,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气孔,以及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反应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简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并降低反应液体转移时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
本技术涉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
技术介绍
目前,分子检测技术主要有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生物芯片技术等。分子检测产品主要应用在肿瘤、感染、遗传、产前筛查等临床各科的检测,以及体检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及微生物快速检测市场等方面。当前,血液常规、细胞学、病理学及免疫学等检验手段均朝着自动化、一体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分子检测其自身技术复杂性,“从样品到结果”的全自动化仪器平台极少或者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在生物
中使用的离心柱法或磁珠法进行核酸提取,一般需要进行裂解、结合、漂洗、洗脱等四个步骤,加上后续的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生物芯片等检测步骤,使整个“从样品到结果”的全自动化仪器非常难以实现,单就各步骤中有效成分的转移而言,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手动转移的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更有甚者还在于整个操作过程容易造成污染,影响提取物的纯度,且物料很难充分、高效地进行转移,影响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以解决简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并降低反应液体转移时被污染的风险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包括:反应基体,在所述反应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储液腔、至少一个气孔、至少一个加液腔,以及反应池;弹性基片,所述弹性基片朝向反应基体的端面设有多条微流通道;当弹性基片与反应基体贴合时,多条所述微流通道中的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气孔,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反应池,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气孔,以及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反应池。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基体采用硬质材质制成;以及所述弹性基片采用软性材质制成。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包括由隔板分离的两个分体腔;以及在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适于连通两个分体腔的连通口。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液腔包括由隔挡板分离的两个分离腔;以及在所述隔挡板的底部设有适于连通两个分离腔的通口。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还包括适于将反应基体和弹性基片的一侧端夹持固定的固定夹。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基体和弹性基片适于围绕所述固定夹形成夹角A。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0°≤A≤30°。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基体朝向弹性基片的端面还贴覆有第一覆膜;所述第一覆膜包括贴覆在反应基体上的贴覆层,以及与所述贴覆层弯折相连的衔接膜。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基片朝向反应基体的端面还贴覆有第二覆膜;以及所述第二覆膜与衔接膜粘接相连。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包括弹性基片和反应基体,当弹性基片与反应基体贴合时,多条所述微流通道中的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气孔,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反应池,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气孔,以及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反应池。如此,即可在全封闭的反应基体内采用独特的气压驱动技术,为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内的储液腔内的液体与加液腔内的液体共同进入到反应池中反应提供动力来源,整体的反应过程简化了实验流程,并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还可降低反应液体转移时被污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反应基体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反应基体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反应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向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4的B向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弹性基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气孔内气体在气孔与相应的储液腔和反应池之间的流通情况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储液腔和加液腔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储液腔和加液腔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储液腔与微流道通之间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配合状态下的示意图。图中:反应基体1、储液腔11、隔板111、连通口112、气孔12、加液腔13、分离腔131、通口132、反应池15、弹性基片2、固定夹3、贴覆层41、衔接膜42、第二覆膜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包括:位于下方的反应基体1和弹性基片2。其中反应基体1采用硬质材质例如但不限于亚克力或者环氧树脂制成;以及弹性基片2采用软性材质例如但不限于PDMS制成。结合本实施例附图,以一种具体可选的实施情况来说,反应基体1和弹性基片2均采用矩形结构或者类似矩形的结构。从厚度上来说,弹性基片2的厚度可以与反应基体1的厚度相同,也可以是弹性基片2的厚度小于反应基体1的厚度,本实施附图仅仅以后者的情况为例。接下来具体来说,在反应基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储液腔11、至少一个气孔12、至少一个加液腔13,以及反应池15;此处的储液腔11用于储存生物反应试剂,考虑到生物反应过程中对于试剂的种类的使用需求,本实施例的反应基体1上设有两个储液腔11,且两个储液腔11的连线平行于矩形结构的反应基体1的宽度方向侧。本实施例的加液腔13设置一个。即在反应基体1上一共设置一个加液腔13和两个储液腔11,针对这样的情况,气孔12一共设置三个,具体为一个加液腔13与一个气孔12对应,另一个气孔12与两个储液腔11中的其中一个储液腔11对应,再一个气孔12则是与另一个储液腔11对应。使得气孔12内流通的气体可以形成与该气孔12对应的储液腔11或者加液腔13中的液体流通的动力。此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三个气孔12来说,三个气孔12可以分别通过一个气管来连接同一个外加气压泵系统,也可以是每个气孔12分别通过一个气管来连接一个外加气压泵系统,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再来说弹性基片2,弹性基片2朝向反应基体1的端面设有多条微流通道21;关于本实施例的多条微流通道21来说,当弹性基片2与反应基体1贴合时,多条微流通道21中的部分微流通道21适于连通储液腔11与气孔12,部分微流通道21适于连通储液腔11与反应池15,部分微流通道21适于连通加液腔13与气孔12,以及部分微流通道21适于连通加液腔13与反应池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基体,在所述反应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储液腔、至少一个气孔、至少一个加液腔,以及反应池;/n弹性基片,所述弹性基片朝向反应基体的端面设有多条微流通道;/n当弹性基片与反应基体贴合时,多条所述微流通道中的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气孔,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反应池,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气孔,以及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反应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基体,在所述反应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储液腔、至少一个气孔、至少一个加液腔,以及反应池;
弹性基片,所述弹性基片朝向反应基体的端面设有多条微流通道;
当弹性基片与反应基体贴合时,多条所述微流通道中的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气孔,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反应池,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气孔,以及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反应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基体采用硬质材质制成;以及
所述弹性基片采用软性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包括由隔板分离的两个分体腔;以及
在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适于连通两个分体腔的连通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腔包括由隔挡板分离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卓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