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996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难以兼顾避免凝露现象且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其中,新风装置包括:进风管道及驱动电机,所述进风管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将所述进风管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具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室内风入口;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在空调处于混合风模式下时将室外新风及室内风驱动至所述进风管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技术介绍
空调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家用电器,一般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为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相关技术,为了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空调可具有能够实现水洗功能及新风功能的新风装置(也可称为水洗新风装置)。具体地,水洗驱动电机、水箱、水洗单元、冷媒管道和新风通道,当空调处于水洗新风模式时,水洗驱动电机将室外空气驱动至新风通道中进而输入至水箱中,室外新风在水箱内流通的过程中由水洗单元对其中的灰尘杂质进行吸附以达到净化的目的,水洗驱动电机将净化后的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然而,由于冬季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温度较低的室外新风进入新风装置时会产生凝露现象,若凝露水进入新风装置内如进入驱动电机内,会影响新风装置的功能。而若要对进入新风装置的低温室外新风进行中和处理,则存在室外新风未经水洗处理就泄漏至室内的问题,难以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因此,如何避免凝露现象且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难以兼顾避免凝露现象且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装置,用于空调,包括:进风管道及驱动电机,所述进风管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将所述进风管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具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室内风入口;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在空调处于混合风模式时将室外新风及室内风驱动至所述进风管道中。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室内风入口包括第一格栅孔,所述第一格栅孔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用于围成所述第二腔室的管壁。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格栅孔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长孔,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进风管道的轴向设置。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管道呈柱状;沿所述进风管道的轴向,所述进风管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更为靠近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分隔板沿所述进风管道的轴向延伸设置。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管道包括:呈曲面状的第一管壁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管壁的缺口处的第二管壁,所述分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用于围成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格栅孔。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管道还包括:室外新风入口,所述室外新风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壁围成所述第一腔室的部分;所述进风管道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二端。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室内风入口还包括:端部开口,所述端部开口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二端。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管道还包括: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壁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壁与所述第一管壁的部分及第二管壁的部分共同围成所述第二腔室;所述室内风入口还包括第二格栅孔,所述第二端壁设置有所述第二格栅孔。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管壁用于围成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的第二端的端面呈曲面状;所述第二管壁用于围成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的第二端的端面呈曲面状;沿所述进风管道的轴向,所述第一管壁用于围成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从朝向所述分隔板的一侧至对侧,所述第二管壁用于围成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一端设置有可开闭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具有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所述挡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用于供室内风经所述进风管道进入所述新风装置且与室外新风混合,所述挡风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用于封堵所述第二腔室。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及外壳,所述新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相互连接的空调室外机和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通过在进风管道内设置用于将进风管道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分隔板,第一腔室用于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二腔室设置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室内风入口,如此,在空调处于混合风模式下时,在驱动电机提供的驱动力作用下,室外新风将由第一腔室进入新风装置,室内风将从室内风入口进入第二腔室进而进入新风装置内与室外新风混合,如此,温度相对较高的室内风能中和温度相对较低的室外新风,利于避免新风温度较低引起的凝露现象,从而利于确保新风装置的工作可靠性,确保空调能够正常使用;并且通过设置分隔板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绝,利于避免室外新风未经水洗而直接从第二腔室的泄漏至室内,从而进一步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中进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中进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中进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中进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四;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中进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中进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新风装置;11-进风管道;11a-第一端;11b-第二端;111-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3-分隔板;114-室内风入口;1141-第一格栅孔;1142-端部开口;115-第一管壁;116-第二管壁;117-室外新风入口;118-第二端壁;1143-第二格栅孔;13-水洗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新风空调通常包括:新风装置、蒸发器(也可称为室内换热系统,或室内换热器)、截止阀、冷凝器(也可称为室外换热系统,或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控制器。新风装置和蒸发器可设置于空调室内机。压缩机及冷凝器可设置于空调室外机。新风装置包括:冷媒管道、新风通道及新风驱动电机,冷媒管道可安装在新风通道中,新风驱动电机用于将室外新风驱动至新风通道中。冷媒管道、蒸发器、截止阀、冷凝器和压缩机依次首尾相连,控制器与蒸发器、截止阀、冷凝器和压缩机电性连接。新风空调系统在开启新风功能时,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压缩冷媒使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冷媒经过冷凝器散热,通过截止阀后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装置,用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道及驱动电机,所述进风管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将所述进风管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具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室内风入口;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在空调处于混合风模式时将室外新风及室内风驱动至所述进风管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装置,用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道及驱动电机,所述进风管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将所述进风管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具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室内风入口;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在空调处于混合风模式时将室外新风及室内风驱动至所述进风管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入口包括第一格栅孔,所述第一格栅孔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用于围成所述第二腔室的管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呈柱状;沿所述进风管道的轴向,所述进风管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更为靠近所述驱动电机;
所述分隔板沿所述进风管道的轴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包括:呈曲面状的第一管壁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管壁的缺口处的第二管壁,所述分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所述第一管壁及第二管壁用于围成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格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还包括:室外新风入口,所述室外新风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壁围成所述第一腔室的部分;
所述进风管道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设置于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鹏飞袁小辉张德明郝本华孙朋飞侯竑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