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96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管机,可以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所述风管机,其室内机包括机壳、风机和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翅片具有出风轮廓线、进风轮廓线、顶端轮廓线和底端轮廓线,且翅片上形成有至少一列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管孔;出风轮廓线和进风轮廓线均呈由进风侧向出风侧方向凹陷的弧形,出风轮廓线与进风轮廓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翅片顶端向底端方向逐渐减小。在机壳内部空间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弧形轮廓换热器对机壳内部空间利用率高,相比现有倾斜安装的直板换热器尺寸大,则有利于提高室内机性能;且翅片顶端向底端方向宽度逐渐减小,有利于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管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是涉及风管式室内机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商用空调的室内机主要包括四面出风式和风管机两大类,其中风管机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风管机是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和整体装修空间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新机型,适用于安装和维修宽度较小的场合,尤其适用于小户型家庭使用。现在使用者对于降低其噪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家用天埋式风管机会安装在卧室,所以更加需要有效控制风管机的噪声水平,并且不允许出现异常杂音,从而实现全面静音的效果。图1所示为典型风管机的室内机剖面图,现有技术这种风管机室内机结构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尺寸太大,安装空间受到限制;噪音问题比较凸出,用户投诉较多;排水比较差,室内机的制冷性能不稳定,换热器表面容易滋生微生物,造成室内送风品质下降。上述技术问题产生的根源一般均与换热器有关,原因如下:现有风管机的换热器换热性能不佳,为了满足室内机性能,只能增加换热器的尺寸,导致框体尺寸相应增大;现有风管机的换热器表面送风分布极不均匀,换热器的风阻未考虑风管机内部的风场分布,造成送风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管机,可以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风管机,其室内机包括:机壳;风机,其设在所述机壳内;换热器,其安装在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风机的一侧,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具有出风轮廓线、进风轮廓线、顶端轮廓线和底端轮廓线,且所述翅片上形成有至少一列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管孔;所述出风轮廓线和所述进风轮廓线均呈由进风侧向出风侧方向凹陷的弧形,所述出风轮廓线与所述进风轮廓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所述翅片的顶端向底端方向逐渐减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轮廓线具有一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所述换热器的进风面最大风速和最小风速的平均值所对应的换热器高度位置水平面与所述出风轮廓线的交点,所述基准点相比所述出风轮廓线的顶端及底端更靠近出风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轮廓线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二圆弧段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上方,所述第三圆弧段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三圆弧段的曲率半径R1、R2、R3依次减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弧长l1、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弧长l2满足l1=a*l2,其中a=0.2-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1.0<R1/R2<5.0,且1.0<R2/R3<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三圆弧段三者的圆心P1、P2、P3共线,且P1、P2、P3所在直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ψ,0°<ψ<9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轮廓线向进风侧倾斜平移后可与所述进风轮廓线至少部分重合,其倾斜平移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等于所述夹角ψ的角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端轮廓线和所述底端轮廓线均为水平线。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孔的数量由所述翅片的顶端向底端方向逐渐减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进风轮廓线距离最近的该列管孔与所述进风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为Cf,与所述出风轮廓线距离最近的该列管孔与所述出风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为Cb,Cf>Cb。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风管机剖视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风管机换热器高度与换热器进风面风速对应关系曲线图;图3是根据实施例一的风管机的结构图;图4是根据实施例一的风管机的换热器单个翅片结构图;图5是根据实施例一的风管机的换热器单个翅片上管孔分布结构图;图6是根据实施例二的风管机换热器高度与换热器进风面风速对应关系曲线图;图7是根据实施例二的风管机的换热器单个翅片结构图;图8是根据实施例三的风管机换热器高度与换热器进风面风速对应关系曲线图;图9是根据实施例三的风管机的换热器单个翅片结构图;图1中附图说明:1、换热器。图3至图9中附图说明:100、机壳;110、出风口;200、风机;300、换热器;310、翅片;311、出风轮廓线;311A、第一圆弧段;311B、第二圆弧段;311C、第三圆弧段;311D、第四圆弧段;315E、第五圆弧段;312、进风轮廓线;313、顶端轮廓线;314、底端轮廓线;315、管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空调器的室外单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室外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风管机是隐藏式空调的简称,也可以称为空调风管机或者风管机空调。风管机解决了挂机、柜机裸露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管机,其室内机包括:/n机壳;/n风机,其设在所述机壳内;/n换热器,其安装在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风机的一侧,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具有出风轮廓线、进风轮廓线、顶端轮廓线和底端轮廓线,且所述翅片上形成有至少一列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管孔;/n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轮廓线和所述进风轮廓线均呈由进风侧向出风侧方向凹陷的弧形,所述出风轮廓线与所述进风轮廓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所述翅片的顶端向底端方向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机,其室内机包括:
机壳;
风机,其设在所述机壳内;
换热器,其安装在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风机的一侧,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所述翅片具有出风轮廓线、进风轮廓线、顶端轮廓线和底端轮廓线,且所述翅片上形成有至少一列沿其长度方向布设的多个管孔;
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轮廓线和所述进风轮廓线均呈由进风侧向出风侧方向凹陷的弧形,所述出风轮廓线与所述进风轮廓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所述翅片的顶端向底端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轮廓线具有一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所述换热器的进风面最大风速和最小风速的平均值所对应的换热器高度位置水平面与所述出风轮廓线的交点,所述基准点相比所述出风轮廓线的顶端及底端更靠近出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轮廓线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二圆弧段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上方,所述第三圆弧段位于所述基准点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三圆弧段的曲率半径R1、R2、R3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弧长l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蕾孟建军李晓宇曹法立刘彦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