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9738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4
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不使用专用于添纱编织的切换的机构就可切换标准添纱编织和反转添纱编织。在上述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使滑架(7)仅向一方向移动,在由配备在滑架(7)上的一个三角系统(6)编织在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线圈列(40)的途中,至少进行一次切换上述标准添纱编织和上述反转添纱编织的切换动作,在进行上述切换动作时,使位于上述主纱供给位置(P1)的供纱口(1)朝向添纱供给位置(P2)移动,并且使位于添纱供给位置(P2)的供纱口(2)朝向主纱供给位置(P1)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添纱编织在内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具备针床的横编机编织编织物,该针床具有多个编织针。图6是从上面看横编机的针床30的模式图。如图6所示,在针床30的齿口侧的前端部,设置了与各编织针3A~3C并列的沉降片5A~5C。沉降片5A~5C,是在将向编织针3A~3B的钩3F供给的编织纱线1Y(2Y)向针床30拉入了时,将编织纱线1Y(2Y)全体以不向针床30侧拉入的方式按住的部件。通过由沉降片5A~5C按住编织纱线1Y(2Y),形成将线圈4和线圈4之间相连的沉降弧4S。图6也是表示使两个不同的编织纱线并列地进行编织的添纱编织的样子的模式图。在添纱编织中,将配置在编织物的表侧的主纱和配置在编织物的里侧的添纱向一个编织针3A(3B)拉入。在图6中,从第一导纱器11的第一供纱口1供给的第一编织纱1Y是主纱,从第二导纱器12的第二供纱口2供给的第二编织纱2Y是添纱。第一供纱口1配置在作为从滑架看到的规定位置的主纱供给位置。第二供纱口2配置在作为从滑架看到的规定位置的添纱供给位置。第二供纱口2,因为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具备搭载使编织针(3A~3C)动作的至少一个三角系统(6)的滑架(7)、向上述编织针(3A~3C)供给第一编织纱(1Y)的第一供纱口(1)、向上述编织针(3A~3C)供给第二编织纱(2Y)的第二供纱口(2)的横编机,从上述滑架(7)看,在规定了供给主纱的主纱供给位置(P1)和供给添纱的添纱供给位置(P2)时,对标准添纱编织和反转添纱编织进行切换,/n该标准添纱编织将上述第一供纱口(1)配置在上述主纱供给位置(P1),将上述第二供纱口(2)配置在上述添纱供给位置(P2),/n该反转添纱编织将上述第二供纱口(2)配置在上述主纱供给位置(P1),将第一供纱口(1)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17 JP 2020-0246271.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具备搭载使编织针(3A~3C)动作的至少一个三角系统(6)的滑架(7)、向上述编织针(3A~3C)供给第一编织纱(1Y)的第一供纱口(1)、向上述编织针(3A~3C)供给第二编织纱(2Y)的第二供纱口(2)的横编机,从上述滑架(7)看,在规定了供给主纱的主纱供给位置(P1)和供给添纱的添纱供给位置(P2)时,对标准添纱编织和反转添纱编织进行切换,
该标准添纱编织将上述第一供纱口(1)配置在上述主纱供给位置(P1),将上述第二供纱口(2)配置在上述添纱供给位置(P2),
该反转添纱编织将上述第二供纱口(2)配置在上述主纱供给位置(P1),将第一供纱口(1)配置在上述添纱供给位置(P2),
在上述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
使上述滑架(7)仅向一方向移动,在由上述至少一个三角系统(6)之一编织在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线圈列(40)的途中,至少进行一次切换上述标准添纱编织和上述反转添纱编织的切换动作,
在进行上述切换动作时,使上述第一供纱口(1)和上述第二供纱口(2)中的位于上述主纱供给位置(P1)的供纱口(1)朝向上述添纱供给位置(P2)移动,并且使位于上述添纱供给位置(P2)的供纱口(2)朝向上述主纱供给位置(P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在上述切换动作中,使上述第一供纱口(1)和上述第二供纱口(2)的至少一方的供纱口(1、2)在通过了最终地配置上述至少一方的供纱口(1、2)的最终位置后反转地配置在上述最终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敦弘田口智士由井学岛崎宜纪登尾佳史山内贤武友俊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