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高效转化土壤重金属铬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6965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转化土壤重金属铬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菌剂由以下两个菌群混合后富集培养得到: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科氏梭菌、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和醋酸杆菌组成的菌群A;嗜酸铁质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硫氧化酸硫杆状菌、硫氧化菌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的菌群B。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菌剂处理铬污染土壤后铬的去除率能达到91%以上。该复合菌剂由多个菌株培养混合而成,各菌株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不会产生拮抗,复配后能提高彼此对重金属的适应性,进而提高地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生存和去除效果,制备和应用方法简单,培养周期和处理周期短,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转化土壤重金属铬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转化土壤重金属铬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铬被广泛应用于电镀、印染、制革、冶金等行业,含铬废水和铬渣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含铬污水灌溉是土壤中铬的重要来源,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泥、垃圾、粉煤灰)和磷肥(如蛇纹石或铬渣制钙镁磷肥)中均含有铬,这些具有作物肥料价值的固体废弃物实施农业利用进一步造成农田土壤铬的增加。土壤铬污染不仅会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人类健康。植物中的铬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现有技术中,应用比较普遍的铬污染土壤处理方法主要是化学法、生物法或生物化学法。采用化学法进行铬渣及铬污染土壤处理时,先将污染土壤pH调节为酸性,加入化学还原药剂,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铵、硫化钠、焦亚硫酸钠等,还原反应完成后,Cr(VI)被还原生成Cr(Ⅲ),用熟石灰调节体系pH为中性或碱性,使Cr(Ⅲ)与氢氧根结合形成Cr(OH)3沉淀。但化学处理药剂将大量硫酸根、氯离子、二价铁离子、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转化土壤重金属铬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包括以下两个菌群:/n(1)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科氏梭菌、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和醋酸杆菌组成的菌群A;/n(2)嗜酸铁质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硫氧化酸硫杆状菌、硫氧化菌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的菌群B。/n各菌种在含铬离子培养基中培养驯化后分别混合成菌群A和菌群B,将两个菌群接种至富集培养基中曝气培养,经过10-15次转接培养后即得所述复合菌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转化土壤重金属铬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包括以下两个菌群:
(1)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科氏梭菌、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和醋酸杆菌组成的菌群A;
(2)嗜酸铁质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硫氧化酸硫杆状菌、硫氧化菌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的菌群B。
各菌种在含铬离子培养基中培养驯化后分别混合成菌群A和菌群B,将两个菌群接种至富集培养基中曝气培养,经过10-15次转接培养后即得所述复合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转化土壤重金属铬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的菌群A由数量百分比40-55%芽孢杆菌、5-15%乳酸片球菌、5-20%科氏梭菌、15-25%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和5-10%醋酸杆菌组成,所述复合菌剂的菌群B中嗜酸铁质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硫氧化酸硫杆状菌、硫氧化菌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数量比为1:1-3:2-4:1.5-2.5:1.5-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转化土壤重金属铬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包括嗜热脂肪地球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三种菌的数量比例为3-5:2-4:1。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转化土壤重金属铬的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菌种分别置于100ml灭菌的含有铬离子的培养基中,在转速150-200rpm,温度24-28℃条件下驯化25代,驯化第1代-第20代时铬离子的浓度梯度为5mmol/L,培养基中铬离子浓度从5mmol/L增加至100mmol/L;驯化第21代-第25代时铬离子的浓度梯度为20mmol/L,培养基中铬离子浓度从100mmol/L增加至200mmol/L;
(2)驯化后的各菌种按所述数量百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华群孟德龙李骞周志成刘勇军黎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