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重安专利>正文

一种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46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包括棉球(1)和细杆(2),其特征在于:设置限位环(3)和隔绝膜(4),棉球(1)包裹在细杆(2)的一端,细杆(2)上接近棉球处设置限位环(3),限位环(3)连接固定隔绝膜(4),隔绝膜(4)收束于棉球外,使用时隔绝膜(4)展开,阻挡在使用者与操作对象之间。使用时,操作者只需撑开隔绝膜,即可简易阻隔细菌或病毒。有效防止细菌或病毒在医护人员手套上停留或传播,对保障操作对象安全,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
技术介绍
医用棉签在核酸检测时被广泛运用,医护人员通过将棉签探入对象鼻腔或咽喉,采集样本,检测是否感染新冠肺炎。在日常医用护理时,医用棉签在医疗卫生行业更是被广泛应用,除医护人员在进行鼻、咽采样以用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外,输液、采血时的皮肤表面清洁,创面药物涂抹时,也通常会用到医用棉签。当遇到大批量采样、采血工作时,由于需要短时间内完成大多数患者的分泌物或体液采集工作,对医护人员操作效率有一定要求,出于时间和成本考虑,医护人员佩戴的一次性医用手套可能难以做到一人一换。而医用棉签虽然能做到一人一换,一用一弃,但如果医护人员手套没有条件进行更换时,存在三方面交叉感染的安全隐患:一是,上一名检测对象的体液在与医护人员接触时附着在医护人员手套上;二是,医护人员的手套在与下一名对象接触时,将细菌传递给下一名对象直接接触位置;三是,医用棉签包装袋开封后,未使用的棉签暴露于空气中,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防污染医用棉签设计功能都面向棉签头的保护:专利号为“201621410291.2”的一种防污染医用棉签,设置隔离腔,以便将消毒棉和消毒液包装在一起。专利号为“201711155398.6”的一种便捷消毒棉签,设置胶帽,以套设在棉签头上。这些设计,实际上都改变不了棉签开封后的使用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细菌阻隔的医用棉签,通过隔绝膜隔绝微生物,防止棉签的使用者和受用者的交叉感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包括棉球1和细杆2,设置限位环3和隔绝膜4,棉球1包裹在细杆2的一端,细杆2上接近棉球处设置限位环3,限位环3连接固定隔绝膜4,隔绝膜4收束于棉球外,使用时隔绝膜4展开,阻挡在使用者与操作对象之间。而且,所述棉球1为脱脂棉制成,呈外松内紧状态缠绕在细杆2顶端。而且,所述细杆2长度为20cm,材质为竹子。而且,所述限位环3距离细杆2顶端1/3位置。而且,所述限位环3与隔绝膜4中心相连,固定隔绝膜4在细杆2上的位置。而且,所述隔绝膜4展开时呈圆形,细杆2贯穿隔绝膜4圆心位置,隔绝膜4半径为3.5cm。而且,所述隔绝膜4采用双层过滤结构,外层为无纺布保护层,里层为熔喷布过滤层,与棉球1接触。而且,所述隔绝膜4采用热压方式封边,封边将过滤层和保护层固定在一起,热压产生的压缝宽度为1cm。而且,所述隔绝膜4自然状态下呈收束状态附于棉球1上,通过使用者捏住压缝将隔绝膜4反向撑开。而且,在收束的隔绝膜4顶端处设置简易的封条,或者在接近顶端处设置封环,在去除封条或封环后能够将隔绝膜4撑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细菌阻隔的医用棉签结构简单、实用,制造成本低,携带、操作便捷。使用时,操作者只需用手轻轻撑开隔绝膜,即可简易阻隔细菌或病毒。有效防止细菌或病毒在医护人员手套上停留,对保障操作对象安全,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技术不仅特别适于户外大量检测使用,也适用于日常医用护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隔绝膜撑开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隔绝膜收缩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隔绝膜撑开时局部示意;图中:1、棉球;2、细杆;3、限位环;4、隔绝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一种细菌阻隔的医用棉签,包括棉球1、细杆2、限位环3和隔绝膜4。棉球1包裹在细杆2的一端,细杆2上接近棉球处设置限位环3,限位环3连接固定隔绝膜4,隔绝膜4收束于棉球外,使用时可将隔绝膜4展开。使用时,医用棉签包装袋开封后,未使用的棉签在隔绝膜4保护中,能够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在使用者打开隔绝膜4后,使用棉球1接近操作对象时,可以阻挡使用者的手套,避免与操作对象的直接接触。所述棉球1为脱脂棉制成,经环氧乙烷灭菌,确保棉签无菌,解析后,环氧乙烷残留量应小于10μg/g。所述棉球1呈外松内紧状态紧密缠绕在细杆2顶端。具体实施时,隔绝膜4等棉签其他部分也应当灭菌处理。所述细杆2按基本尺寸规定长度,可以为8cm、9cm、10cm、11cm、12cm、13cm、15cm、18cm、20cm、23cm、26cm、30cm,其中用于核酸检测时一般采用20cm,细杆2材质为竹制,表面顺滑、无毛刺。所述限位环3与隔绝膜4中心位置相连。优选地,所述限位环3距离细杆2顶端(即有棉球一端)长度为细杆2总长1/3。限位环3可以固定在细杆2上,起到固定隔绝膜4位置的作用。可以选择的另一种方案是:限位环3可在细杆2上自由滑动,并停留在适合位置。这样可以便于调整隔绝膜4相对细杆2顶端(即有棉球一端)的位置,使用者操作更为灵活。具体实施时,限位环3优选可采用弹性橡胶圈实现,成本低廉。请参阅图3,实施例中,所述隔绝膜4展开为圆形,细杆2贯穿隔绝膜4圆心位置,隔绝膜4半径为3.5cm。考虑到方便制造和运输、收纳,而且能360度遮住操作者的手,实施例中隔绝膜4设计为圆形。具体实施时,隔绝膜4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喇叭形或方形,限位环3与隔绝膜4中心位置相连,展开后能够起到阻挡作用即可。隔绝膜4半径(或收束时的长度)应该至少大于棉球,以便在未使用时包覆保护棉球,考虑到使用者拿捏棉签的细杆2时的手部动作接近握拳(直径7cm左右),隔绝膜4半径优选为3.5cm。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适当采用更大的尺寸。实施例中,所述隔绝膜4优选采用双层过滤设计,有色面(外层)为无纺布保护层,与棉签操作使用者接触,白色面(里层)为熔喷布过滤层,与棉签的棉球1接触。熔喷布过滤层可以过滤油性与非油性颗粒,无纺布保护层可以阻隔较大颗粒物。所述隔绝膜4采用热压封边技术封边,通过封边可以将过滤层和保护层固定在一起,封边时经过热压处理后产生压缝,参照口罩加工工艺,优选压缝宽度1cm。参见图3,请参阅图2,所述隔绝膜4自然状态下呈收束状态附于棉球1上,使用时可用手捏住压缝,能够容易地将隔绝膜4撑开。为安全起见,建议撑开隔绝膜4的操作尽量不要接触隔绝膜4的外边缘。本技术主要考虑简易地阻隔使用者和被检测者或其他操作对象之间的传染,根据隔绝膜的具体形状和折叠形态,隔绝膜自然状态下呈收束状态附于棉球上时,可能没有完全形成密闭的腔体以包裹棉球。但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紧急大量检测情况下,隔绝膜可以最简易的条件起到使用者和被测者之间的隔绝作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收束的隔绝膜顶端处设置简易的封条,或者在接近顶端处设置封环,在去除封条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包括棉球(1)和细杆(2),其特征在于:设置限位环(3)和隔绝膜(4),棉球(1)包裹在细杆(2)的一端,细杆(2)上接近棉球处设置限位环(3),限位环(3)连接固定隔绝膜(4),隔绝膜(4)收束于棉球外,使用时隔绝膜(4)展开,阻挡在使用者与操作对象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包括棉球(1)和细杆(2),其特征在于:设置限位环(3)和隔绝膜(4),棉球(1)包裹在细杆(2)的一端,细杆(2)上接近棉球处设置限位环(3),限位环(3)连接固定隔绝膜(4),隔绝膜(4)收束于棉球外,使用时隔绝膜(4)展开,阻挡在使用者与操作对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球(1)为脱脂棉制成,呈外松内紧状态缠绕在细杆(2)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杆(2)长度为20cm,材质为竹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距离细杆(2)顶端1/3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简易阻隔传染的医用棉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与隔绝膜(4)中心相连,固定隔绝膜(4)在细杆(2)上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重安涂晔昕
申请(专利权)人:毕重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