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45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属于医疗领域。该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式本体和多个导电扣件本体,穿戴式本体外表面不同设定位置处均设置一导电层,穿戴式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各导电层的多个通孔,每个导电层上的通孔呈“十字”型分布;导电扣件本体上开设有环形导向凹槽,环形导向凹槽内放置有延伸至环形导向凹槽外的环形导电伸缩件,环形导电伸缩件与环形导向凹槽底部之间安装有环形压簧,环形导向凹槽远离环形压簧的侧壁上设置有防脱凸起,导电扣件本体上靠近防脱凸起的一侧设置有与电极片连接端配合的导电母扣;穿戴式本上设置有分别与各导电层连接的采集与处理模块,采集与处理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心电监护仪,其监控主机和各个电极片之间采用有线连接,并在导线的另一端设置电极头实现与电极片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临床使用时由于导线多导致了现场环境杂乱而且影响了患者舒适感,同时电极片容易从患者身上脱离,影响病情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目前存在的连接线多和电极片容易脱落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其包括穿戴式本体和多个导电扣件本体,穿戴式本体外表面不同设定位置处均设置一导电层,穿戴式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各导电层的多个通孔,每个导电层上的通孔呈“十字”型分布。导电扣件本体上开设有环形导向凹槽,环形导向凹槽内放置有延伸至环形导向凹槽外的环形导电伸缩件,环形导电伸缩件与环形导向凹槽底部之间安装有环形压簧,环形导向凹槽远离环形压簧的侧壁上设置有防脱凸起,导电扣件本体上靠近防脱凸起的一侧设置有与电极片连接端配合的导电母扣;穿戴式本上设置有分别与各导电层连接的采集与处理模块,采集与处理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进一步地,导电层上通孔的数量为5个。进一步地,导电层的材质为铜。进一步地,导电层为“十字”型。进一步地,导电层的数量为六个,其中心按心电图胸导联对应的6个导联位置分布。进一步地,穿戴式本体为弹性织物式背心。进一步地,无线通信模块为GSM发送模块、蓝牙模块、GPRS模块或WIFI模块。进一步地,采集与处理模块包括分别与各导电层连接的BMD心电采集模块和与BMD心电采集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和蓝牙模块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应用时,待患者穿戴上大小适宜的穿戴式本体后,根据患者的身材确定各个导电层上需要采集的位置(也即最靠近电极片最佳粘贴处的位置、也即导电层上通孔的选择),并穿过该通孔在患者身上标记该位置。然后取下穿戴式本体后,将电极片粘接在标记位置。之后穿戴上穿戴式本体,电极片的连接端穿过通孔而暴露在外。最后利用导电母扣与电极片连接端的链接将导电扣件本体安装在穿戴式本体的外面。该过程中,在环形压簧和防脱凸起的作用下,环形导电伸缩件具有向导电层运动的趋势,使得环形导电伸缩件始终较为牢固地抵靠导电层而连通;进而使得电极片通过顺序导通的导电母扣、导电扣件本体、环形导电伸缩件和导电层与采集与处理模块电连接,从而将电极片采集的信号传输至采集与处理模块。采集与处理模块将该信号转换为各特征值后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发送至后端接收显示设备,以供医护人员读取。进而避免了连接线多的问题,同时在穿戴式本体的作用下,电极片不易脱落。每个导电层上“十字”型分布的通孔使得本技术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适用于不用身材的患者。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导电扣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穿戴式本体;2、导电层;3、采集与处理模块;4、导线;5、通孔;6、导电扣件本体;7、环形压簧;8、防脱凸起;9、环形导电伸缩件;10、导电母扣;11、环形导向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该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式本体1和多个导电扣件本体6,穿戴式本体1外表面不同设定位置处均设置一导电层2,穿戴式本体1上开设有贯穿各导电层2的多个通孔5,每个导电层2上的通孔5呈“十字”型分布。如图3所示,导电扣件本体6上开设有环形导向凹槽11,环形导向凹槽11内放置有延伸至环形导向凹槽11外的环形导电伸缩件9,环形导电伸缩件9与环形导向凹槽11底部之间安装有环形压簧7,环形导向凹槽11远离环形压簧7的侧壁上设置有防脱凸起8,导电扣件本体6上靠近防脱凸起8的一侧设置有与电极片连接端配合的导电母扣10;穿戴式本上设置有分别与各导电层2连接的采集与处理模块3,采集与处理模块3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关于本技术的使用,还可以是根据患者身材初步将各个电极片的连接端从合适的通孔5中穿出,然后利用导电母扣10与电极片连接端的连接将导电扣件本体6和电极片分别相对固定在穿戴式本体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最后穿戴上穿戴式本体1后,将电极片的可揭层揭开,使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身上的合适位置。在揭开可揭开层之前,可以根据导电扣件本体6的位置再次确认电极片的位置是否合适,若不合适调整电极片和导电本体的位置后揭开电极片的可揭开层,实施时,本方案优选穿戴式本体1为弹性织物式背心,以便于患者的穿戴。如图2所示,导电层2上通孔5的数量为5个,使得在一定情况下,该穿戴式本体1能够更加适用于不同身材的患者。导电层2的材质为铜,导电层2为圆形或“十字”型,优选为“十字”型以节约导电层2所需耗材,减少制造成本。如图1所示,导电层2的数量为六个,导电层2上所有通孔5的中心与该导电层2的中心重合,导电层2的中心按心电图胸导联对应的6个导联位置分布。如图3所示,防脱凸起8为绝缘材质的沉头螺栓,以便于本技术的组装,同时环形导电伸缩件9截面外部轮廓为“T”型。关于导电母扣10,其与现有技术中实现电极头上电极头与电极片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类似。其中,无线通信模块为GSM发送模块、蓝牙模块、GPRS模块或WIFI模块。采集与处理模块3包括分别与各导电层2连接的BMD心电采集模块和与BMD心电采集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和蓝牙模块连接。其中,BMD心电采集模块为BMD101心电采集芯片,用于将电极片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采用STM32微控制器,STM32微控制器对该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分析,从而计算出心电信号波形、R-R间期和心率的特征值,并将计算出的各特征值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接收设备。导电层2与BMD心电采集模块之间通过导线4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本技术采集信号的准确性,与导电层2连接的导线4与BMD心电采集模块之间通过前置放大电路、50Hz双T陷波电波、高低通滤波电路及后级放大电路组成的心电放大电路连接。导电扣件本体6的外侧壁和远离导电母扣10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层,以免长期手部接触后影响其导电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式本体和多个导电扣件本体(6),所述穿戴式本体外表面不同设定位置处均设置一导电层(2),所述穿戴式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各导电层(2)的多个通孔(5),每个导电层(2)上的通孔(5)呈“十字”型分布;/n所述导电扣件本体(6)上开设有环形导向凹槽(11),所述环形导向凹槽(11)内放置有延伸至环形导向凹槽(11)外的环形导电伸缩件(9),所述环形导电伸缩件(9)与环形导向凹槽(11)底部之间安装有环形压簧(7),所述环形导向凹槽(11)远离环形压簧(7)的侧壁上设置有防脱凸起(8),所述导电扣件本体(6)上靠近防脱凸起(8)的一侧设置有与电极片连接端配合的导电母扣(10);所述穿戴式本上设置有分别与各导电层(2)连接的采集与处理模块(3),所述采集与处理模块(3)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式本体和多个导电扣件本体(6),所述穿戴式本体外表面不同设定位置处均设置一导电层(2),所述穿戴式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各导电层(2)的多个通孔(5),每个导电层(2)上的通孔(5)呈“十字”型分布;
所述导电扣件本体(6)上开设有环形导向凹槽(11),所述环形导向凹槽(11)内放置有延伸至环形导向凹槽(11)外的环形导电伸缩件(9),所述环形导电伸缩件(9)与环形导向凹槽(11)底部之间安装有环形压簧(7),所述环形导向凹槽(11)远离环形压簧(7)的侧壁上设置有防脱凸起(8),所述导电扣件本体(6)上靠近防脱凸起(8)的一侧设置有与电极片连接端配合的导电母扣(10);所述穿戴式本上设置有分别与各导电层(2)连接的采集与处理模块(3),所述采集与处理模块(3)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心电监测前端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2)上通孔(5)的数量为5个。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溢李敬东周彤夏术森张广军何一蒙长远唐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