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944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0
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包括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和第三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长连接块,所述第一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短连接块,所述长连接块和短连接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震动薄片,所述第一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闪烁灯,所述长连接块和短连接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线,两个所述连接线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铜片,通过两个震动薄片相互接触,使得闪烁灯闪烁,从而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起到提醒作用,解决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噪音大,而无法直观的判断患者是否正在打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
本技术涉及打鼾提醒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
技术介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睡眠时候呼吸停止的睡眠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阻塞,经常以大声打鼾、身体抽动或手臂甩动结束。睡眠呼吸暂停伴有睡眠缺陷、白天打盹、疲劳,以及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和脑电图觉醒状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高危险群,主要是肥胖、呼吸道结构狭窄、年纪大肌肉松弛、或长期抽烟导致呼吸道水肿的人,而这类人近年来在逐渐增多,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外界噪音干扰,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无法及时的判断出患者是否已经在发病,而耽误患者的及时治疗,导致病情越发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解决了医护人员在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医院环境导致的噪音较大,而无法直观的判断患者是否正在打鼾的问题,在使用时,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对解患者病情的监控。(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包括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和第三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长连接块,所述第一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短连接块,所述长连接块和短连接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震动薄片,所述第一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闪烁灯,所述长连接块和短连接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线,两个所述连接线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铜片。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铜片分别固定安装在电池安装槽的内部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板的底部卡接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的顶部开设有电池安装槽,所述第二卡板的底部卡接有第三卡板,所述第三卡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卡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卡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孔径大小依次递增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绑带,所述绑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第三卡板位于防护罩的内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结构上有所改进,通过在结构上设置长连接块、短连接块、震动薄片、闪烁灯、连接线和铜片,在使用时,患者一旦开始打鼾,咽喉部位会发生震动,从而导致长连接块、短连接块上分别设有的震动薄片产生震动,从而两个震动薄片相互接触,整个电路开始通电,使得闪烁灯通电后开始闪烁,从而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起到提醒作用。2、本技术在结构上有所改进,通过在第一卡板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在第二卡板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在第三卡板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并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组合形成喇叭状,主要起到扬声作用,用于将患者打鼾时的声音放大,并使得提高震动薄片的震动幅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三卡板和绑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卡板;2、长连接块;3、短连接块;4、震动薄片;5、闪烁灯;6、连接线;7、铜片8、第二卡板;9、电池安装槽;10、第三卡板;11、安装槽;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第三通孔;15、绑带;16、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包括第一卡板1、第二卡板8和第三卡板10;第一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长连接块2,第一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短连接块3,长连接块2和短连接块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震动薄片4,第一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闪烁灯5,长连接块2和短连接块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线6,两个连接线6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铜片7,两个铜片7分别固定安装在电池安装槽9的内部两侧,第一卡板1的底部卡接有第二卡板8,第二卡板8的顶部开设有电池安装槽9,通过在结构上设置长连接块、短连接块、震动薄片、闪烁灯、连接线和铜片,在使用时,患者一旦开始打鼾,咽喉部位会发生震动,从而导致长连接块、短连接块上分别设有的震动薄片产生震动,从而两个震动薄片相互接触,使得闪烁灯闪烁,从而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起到提醒作用;第二卡板8的底部卡接有第三卡板10,第三卡板1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1,第一卡板1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14,第二卡板8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3,第三卡板10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2,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和第三通孔14的孔径大小依次递增设置,通过在第一卡板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在第二卡板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在第三卡板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并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组合形成喇叭状,主要起到扬声作用,用于将患者打鼾时的声音放大,并使得提高震动薄片的震动幅度,第三卡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绑带15,绑带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6,第三卡板10位于防护罩16的内部。其中,第一卡板1、第二卡板8和第三卡板10相互配合使用,第一卡板1与第二卡板8相互卡接,第二卡板8和第三卡板10相互卡接,第三卡板10安装在绑带15的顶部,绑带15的顶部安装有防护罩16,且防护罩16表面开设有配合第一通孔12使用的通孔,第一卡板1、第二卡板8和第三卡板10都位于防护罩16的内部;第一卡板1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14,第二卡板8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3,第三卡板10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2,在第一卡板1、第二卡板8和第三卡板10相互安装好后,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和第三通孔14组合形成喇叭状,主要用于扬声;第一卡板1上安装有长连接块2和短连接块3,长连接块2和短连接块3的顶部与震动薄片4的一端固定连接,确保震动两个薄片4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三通孔14,并且两个震动薄片4上下对称设置,确保在装置使用时,患者打鼾产生的震动能使两个薄片4可以相互接触;第一卡板1上安装有闪烁灯5,铜片7和连接线6的数量分别有两个,第一根连接线6将第一个铜片7、闪烁灯5与长连接块2依次串联,第二根连接线6将第二个铜片7和短连接块3依次串联,使用时,在电池安装槽9的内部安装电池,两个震动薄片4相接触会使闪烁灯5发光闪烁。在使用的过程中,患者一旦开始打鼾,咽喉部位会发生震动,从而导致长连接块、短连接块上分别设有的震动薄片产生震动,从而两个震动薄片相互接触,整个电路开始通电,使得闪烁灯通电后开始闪烁,从而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起到提醒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包括第一卡板(1)、第二卡板(8)和第三卡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长连接块(2),所述第一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短连接块(3),所述长连接块(2)和短连接块(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震动薄片(4),所述第一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闪烁灯(5),所述长连接块(2)和短连接块(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线(6),两个所述连接线(6)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铜片(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包括第一卡板(1)、第二卡板(8)和第三卡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长连接块(2),所述第一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短连接块(3),所述长连接块(2)和短连接块(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震动薄片(4),所述第一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闪烁灯(5),所述长连接块(2)和短连接块(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线(6),两个所述连接线(6)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铜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铜片(7)分别固定安装在电池安装槽(9)的内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用打鼾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板(1)的底部卡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凡利敏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