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旋转按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19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按扣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定位效果好且不易划伤布料的防旋转按扣结构,该按扣结构包括设于布料一侧的底件以及由布料的另一侧依序穿设布料及底件并与底件铆接的面件,底件上与面件配合的一面设有多个限位件,每个限位件的中部凹陷形成内壁面为凸弧面的V形开口,限位件上于V形开口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用于压接布料的锥尖;限位件上于V形开口的底部形成用于收容变形布料的缓冲区;限位件上于临近V形开口两端部的外边侧分别设有直立止挡部,用于与布料配合并限定布料上编织纤维的位置;面件上临近底件的一面、锥尖以及凸弧面共同压紧布料,以限定按扣结构在布料上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旋转按扣结构
本技术涉及按扣
,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效果好且不易划伤布料的防旋转按扣结构。
技术介绍
按扣又称为四合扣,其中塑料四合扣包括公扣和母扣,通过公扣与母扣在形状上相适配并进行扣合,以实现两片布料的连接。传统的塑料四合扣主要通过穿孔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布料上,穿孔部位断裂的纤维容易成为受力松脱的缺口,随着塑料四合扣开合次数的增多,穿孔部位受载后开口扩大,使得塑料四合扣易于从布料上脱落,进而造成布料扣合失效;大多数塑料四合扣与布料铆接部位依靠钉脚所形成的蘑菇头压合,由于钉脚的存在,塑料四合扣将在布料上转动,塑料四合扣的频繁转动将扩大穿孔部位的孔径,使得塑料四合扣的使用寿命缩短,部分塑料四合扣通过在塑料四合扣上与布料铆接配合的一面设置刺钉,使得刺钉穿透纤维编织空隙,以避免铆接的塑料四合扣在布面上旋转,同时将拉力分散于完好未断裂的编织纤维,达到提升塑料四合扣与布料使用寿命的目的。然而,由于布料种类繁多,材料与厚度各异,在布料厚度或硬度较大的情况下,刺钉在铆接后难以有效穿透各种纤维间隙,塑料四合扣在布料上固定不牢,且易相对于布料转动,刺钉穿入布料的部分在转动的同时将划伤布料表面,影响布艺产品的质量并降低塑料四合扣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塑料四合扣固定不牢以及易划伤布料表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定位效果好且不易划伤布料的防旋转按扣结构。一种防旋转按扣结构,包括设于布料一侧的底件以及由布料的另一侧依序穿设所述布料及所述底件并与所述底件铆接的面件,所述底件上与所述面件配合的一面设有多个限位件,每个所述限位件的中部凹陷形成内壁面为凸弧面的V形开口,所述限位件上于所述V形开口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用于压接布料的锥尖;所述限位件上于所述V形开口的底部形成用于收容变形布料的缓冲区;所述限位件上于临近所述V形开口两端部的外边侧分别设有直立止挡部,用于与布料配合并限定布料上编织纤维的位置;所述面件上临近所述底件的一面、所述锥尖以及所述凸弧面共同压紧布料,以限定按扣结构在布料上的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件上用于承接所述限位件的一面为球面,所述面件上设有形状与所述球面相适配的凹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面的边缘向远离所述球面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环形平整部,所述面件上于所述凹面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环形平整部配合并共同压紧布料的压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凸钉,所述球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凸钉,所述第二定位凸钉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凸钉,所述第一定位凸钉与所述第二定位凸钉共同用于压紧布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面上局部凸起形成圆锥状结构的第一定位凸钉,所述球面上局部凸起形成圆锥状结构的第二定位凸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凸钉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凸钉的高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在底件平面的投影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直立止挡部在底件平面的投影对应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一对锐顶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6,6个所述限位件环绕所述底件的中部均匀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件上背向所述面件的一侧用于与外部公扣或母扣扣合。实施本技术的防旋转按扣结构,通过在底件上设置多个限位件,并于限位件的中部开设内壁面为凸弧面的V形开口,进而形成用于压接布料的锥尖、用于收容变形布料的缓冲区以及用于限定布料上编织纤维位置的直立止挡部,当底件及面件分别贴附布料的两侧并铆接配合时,锥尖及其周围的凸弧面与面件共同压紧布料,压制布料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编织纤维可以收容或堆积在缓冲区内,避免布料在凸弧面或锥尖部位叠合进行产生褶皱,以提升按扣结构在布料上的安装质量;且在无布料叠合或褶皱产生的情况下,底件上各限位件与面件之间的结合力差值较小或基本相等,按扣结构受力均匀,从而避免按扣结构从布料上脱落,提升了按扣结构安装的稳定性;直立止挡部与布料配合,可限定布料上编织纤维的位置,直立止挡部在底件平面内与布料之间的切向阻力较大,可避免直立止挡部相对于布料扭转造成的布料划伤问题,从而保证布艺产品的质量并提升按扣结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旋转按扣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防旋转按扣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底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面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结合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效果好且不易划伤布料的防旋转按扣结构10,该按扣结构10包括设于布料一侧的底件100以及由布料的另一侧依序穿设布料及底件100并与底件100铆接的面件200,底件100用于与另一片布料上的按扣配合,以实现两片布料的连接,面件200用于固定底件100,以防止底件100从布料上脱落。一实施例,面件200的中部设有定位销300,底件100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10,在按扣结构10的安装过程中,面件200与底件100分别抵设于布料的两侧,且面件200上的定位销300穿设布料及底件100上的通孔110并与底件100铆接,亦即,定位销300在穿设通孔110后,定位销300的末端镦粗形成与通孔110边缘抵接的限位板或限位片,即实现面件200与底件100的配合以及底件100在布料上的装设。请结合图3与图4,底件100上与面件200配合的一面设有多个限位件120,每个限位件120的中部凹陷形成内壁面为凸弧面的V形开口,限位件120上于V形开口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用于压接布料的锥尖121;限位件120上于V形开口的底部形成用于收容变形布料的缓冲区122;限位件120上于临近V形开口两端部的外边侧分别设有直立止挡部123,用于与布料配合并限定布料上编织纤维的位置;面件200上临近底件100的一面、锥尖121以及凸弧面共同压紧布料,以限定按扣结构10在布料上的位置。可以理解为,凸弧面用于与面件200共同挤压布料,锥尖121则用于对布料进行点定位,进一步压紧布料,增大限位件120与面件200之间的作用力,如此,在锥尖121、凸弧面与面件200的紧密配合下,按扣结构10牢固安装在布料上,提升了按扣结构10安装的稳定性。凸弧面的设置,增大了限位件120与布料的接触面积,且相较于刺钉结构,凸弧面对布料的挤压力较小,不易刺穿或破坏布料,减少了布料的损伤,进一步提升了按扣结构10在布料上安装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缓冲区122,在面件200与底件100铆接后分别与布料压合的过程中,由柔性材料加工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旋转按扣结构,包括设于布料一侧的底件以及由布料的另一侧依序穿设所述布料及所述底件并与所述底件铆接的面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件上与所述面件配合的一面设有多个限位件,每个所述限位件的中部凹陷形成内壁面为凸弧面的V形开口,所述限位件上于所述V形开口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用于压接布料的锥尖;所述限位件上于所述V形开口的底部形成用于收容变形布料的缓冲区;所述限位件上于临近所述V形开口两端部的外边侧分别设有直立止挡部,用于与布料配合并限定布料上编织纤维的位置;/n所述面件上临近所述底件的一面、所述锥尖以及所述凸弧面共同压紧布料,以限定按扣结构在布料上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旋转按扣结构,包括设于布料一侧的底件以及由布料的另一侧依序穿设所述布料及所述底件并与所述底件铆接的面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件上与所述面件配合的一面设有多个限位件,每个所述限位件的中部凹陷形成内壁面为凸弧面的V形开口,所述限位件上于所述V形开口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用于压接布料的锥尖;所述限位件上于所述V形开口的底部形成用于收容变形布料的缓冲区;所述限位件上于临近所述V形开口两端部的外边侧分别设有直立止挡部,用于与布料配合并限定布料上编织纤维的位置;
所述面件上临近所述底件的一面、所述锥尖以及所述凸弧面共同压紧布料,以限定按扣结构在布料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转按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件上用于承接所述限位件的一面为球面,所述面件上设有形状与所述球面相适配的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旋转按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的边缘向远离所述球面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环形平整部,所述面件上于所述凹面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环形平整部配合并共同压紧布料的压接部。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瑞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