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903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包括物理过滤箱、四个生物过滤箱和回流箱,四个所述生物过滤箱依次并排设置,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生物过滤箱之间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回流箱安装在位于端部的所述生物过滤箱的一侧,且所述回流箱与所述生物过滤箱之间通过所述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回流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泵,远离所述回流箱的所述生物过滤箱的上方设置所述物理过滤箱,所述物理过滤箱的顶部开设有下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利用导流管保证循环水的单向流动,避免循环水与过滤介质发生撞击后产生的浪涌现象,提高水循环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循环水与过滤介质的接触,提高设备的过滤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净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观赏鱼在成长过程中吃进和排出量非常大,因此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其中对鱼类有毒害作用的代谢物有氨和亚硝酸盐,加上残饵,我们必须在其变为有毒物质前将其清除掉,以保证鱼缸内鱼类的生命安全。而且鱼缸过滤是养鱼的重要一环,是利用一些特殊的过滤介质,将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滤除,使鱼缸中的水质恢复能再利用的状态,过滤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的生长和繁殖。现有的鱼缸的过滤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多级过滤方式对鱼缸内部的水质进行过滤,但是多级过滤之间的水循环一般均通过水泵进行抽取,水质的稳定性较差,而且当流速较大时,直接进入下一级时会出现浪涌现象,发生回流,影响水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循环稳定性较高的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包括物理过滤箱、四个生物过滤箱和回流箱,四个所述生物过滤箱依次并排设置,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生物过滤箱之间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回流箱安装在位于端部的所述生物过滤箱的一侧,且所述回流箱与所述生物过滤箱之间通过所述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回流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泵,远离所述回流箱的所述生物过滤箱的上方设置所述物理过滤箱,所述物理过滤箱的顶部开设有下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循环水在水泵的带动下,从下水口进入到物理过滤箱内部后,并依次经过生物过滤箱的内部,并且在导流管的配合下,不仅能够避免循环水进行回流,而且能过提高循环水流通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过滤的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管竖直设置,其底部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从底部的进水口进入到导流管的内部,并通过上方的出水口排出,不仅能够提高导流管的引流的效率,而且保证循环水与生物过滤箱内部的过滤介质进行充分的接触,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过滤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个所述生物过滤箱的内部分别依次设置有PH柱、红外线发射器、负离子纳米球和甲壳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先通过PH柱进行初步的吸附和消毒杀菌处理,然后在红外线发射器的照射下对杂质进行二次吸附,而且红外线可加速水分子运动,使普通水变成活性水,从而使水的渗透力、扩散力、溶解力、代谢力增强,并产生水保护膜,在通过负离子纳米球进行过滤,产生氢氧负离子,增加细胞活性,增加鱼体免疫力,最后经过甲壳素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进一步提高水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生物过滤箱的顶部设置有冲浪泵,所述冲浪泵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浪泵能够进一步存进水循环的流动,保证设备的过滤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回流箱的外部还连接有自动补水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动补水系统能够及时为过滤系统的内部补充水流,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自动补水系统包括补水缸、电磁阀和浮球液位计,所述补水缸位于所述回流箱的一侧,所述补水缸与所述回流箱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管道的表面安装所述电磁阀,所述浮球液位计位于所述回流箱的内部,所述浮球液位计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球液位计能够及时检测回流箱内部的液面的高度,并控制电磁阀的开关的开合与关闭,将补水缸内部的循环水经过管道流入到回流箱的内部,保证循环水的正常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采用了在若干个生物过滤箱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导流管进行连接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利用导流管保证循环水的单向流动,避免循环水与过滤介质发生撞击后产生的浪涌现象,提高水循环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循环水与过滤介质的接触,提高设备的过滤效率的效果;2.通过在导流管的底部开设的进水口和在导流管顶部开设的出水口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保证循环水与生物过滤箱进行充分接触,提高过滤系统的工作效率的效果;3.采用了补水缸、电磁阀和浮球液位计组成的自动补水系统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在进行过滤的过程中,通过电磁阀控制过滤系统的液位并及时进行补液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1、物理过滤箱;11、下水口;12、过滤板;2、生物过滤箱;21、PH柱;22、红外线发射器;23、负离子纳米球;24、甲壳素;3、回流箱;31、水泵;4、导流管;41、进水口;42、出水口;5、冲浪泵;6、自动补水系统;61、补水缸;62、电磁阀;63、浮球液位计;64、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包括物理过滤箱1、四个并排设置的生物过滤箱2、回流箱3、导流管4和自动补水系统6。其中四个并排设置的生物过滤箱2依次设置,且每两个相邻设置的生物过滤箱2之间通过导流管4相连通,物理过滤箱1安装在位于端部的生物过滤箱2的上方,其底部与生物过滤箱2的顶部相连通,回流箱3位于若干个生物过滤箱2远离物理过滤箱1的一端,且通过导流管4与远离物理过滤箱1的生物过滤箱2相连通,自动补水系统6位于回流箱3的一侧,且与回流箱3相连通。鱼缸内部的循环水先进入到物理过滤箱1进行初步过滤后,对一些大颗粒杂质进行吸附,然后进入到生物过滤箱2进行多级过滤,在过滤的过程中,生物过滤箱2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导流管4相连通,保证循环水的单向通过,避免循环水回流,提高循环水流动的稳定性,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在自动补水系统6的调节下,保证过滤系统内部的循环式的流量。为了便于循环水的流通,物理过滤箱1的顶部开设有下水口11,中部设置有过滤板12,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板12采用活性炭吸附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具有其他物理吸附功能的结构。为了提高循环水的过滤质量,四个生物过滤箱2的内部分别依次设置有PH柱21、红外线发射器22、负离子纳米球23和甲壳素24,环水先通过PH柱21进行初步的吸附和消毒杀菌处理,然后在红外线发射器22的照射下对杂质进行二次吸附,而且红外线可加速水分子运动,使普通水变成活性水,从而使水的渗透力、扩散力、溶解力、代谢力增强,并产生水保护膜,在通过负离子纳米球23进行过滤,产生氢氧负离子,增加细胞活性,增加鱼体免疫力,最后经过甲壳素24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进一步提高水质。在本实施例中,负离子纳米球23的负离子含量的ppm浓度在2000以上,且底部无需安装隔板,避免垃圾沉淀影响循环水的质量,回流箱3的内部设置有水泵31,在水泵31的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包括物理过滤箱(1)、四个生物过滤箱(2)和回流箱(3),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生物过滤箱(2)依次并排设置,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生物过滤箱(2)之间设置有导流管(4),所述回流箱(3)安装在位于端部的所述生物过滤箱(2)的一侧,且所述回流箱(3)与所述生物过滤箱(2)之间通过所述导流管(4)相连通,所述回流箱(3)的内部设置有水泵(31),远离所述回流箱(3)的所述生物过滤箱(2)的上方设置所述物理过滤箱(1),所述物理过滤箱(1)的顶部开设有下水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包括物理过滤箱(1)、四个生物过滤箱(2)和回流箱(3),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生物过滤箱(2)依次并排设置,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生物过滤箱(2)之间设置有导流管(4),所述回流箱(3)安装在位于端部的所述生物过滤箱(2)的一侧,且所述回流箱(3)与所述生物过滤箱(2)之间通过所述导流管(4)相连通,所述回流箱(3)的内部设置有水泵(31),远离所述回流箱(3)的所述生物过滤箱(2)的上方设置所述物理过滤箱(1),所述物理过滤箱(1)的顶部开设有下水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竖直设置,其底部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41),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观赏类水生生物养殖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生物过滤箱(2)的内部分别依次设置有P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晨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泉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