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878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照相机装置,能够以简单且紧凑的构造实现2个拍摄状态。照相机装置(1)的镜头镜筒(10)包含能够相对于机筒部(22)向前方移动的第1筒部(11)、在第1筒部向前方移动时能够相对于第1筒部向前方移动的第2筒部(12)以及能够相对于第2筒部向前方移动的第3筒部(13)。在第2筒部上形成有能够沿半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片(71),该弹性片具有朝向第3筒部突出的突起部(72)。在第3筒部上形成有收纳弹性片的突起部的长槽(81)。该长槽具有在第3筒部向前方移动时与弹性片的突起部抵接来限制第3筒部相对于第2筒部的前方移动的第1限制面(8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相机装置
本技术涉及照相机装置,特别涉及能够使镜头镜筒沿着光轴方向向前方伸出的照相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照相机:该照相机具有使镜头镜筒沿着光轴方向向前方伸出的镜筒伸出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照相机中,为了在通常拍摄的基础上进行近距离的拍摄(微距拍摄),需要从通常拍摄时使镜头镜筒进一步向前方伸出。但是,用于使镜头镜筒多阶段地向前方伸出的机构容易变得复杂,需要较大的收纳空间。因此,要求以简单且紧凑的构造实现从通常拍摄时使镜头镜筒进一步向前方伸出的机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60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且紧凑的构造实现2个拍摄状态的照相机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以简单且紧凑的构造实现2个拍摄状态的照相机装置。该照相机装置具有:机筒部;以及镜头镜筒,其能够从收纳在上述机筒部的内部的缩回状态向沿着光轴方向的伸出方向移动。上述镜头镜筒包含:第1筒部,其能够从收纳在上述机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第1收纳位置移动到相对于上述机筒部沿着上述光轴方向向上述伸出方向移动的第1伸出位置;第2筒部,其在上述第1筒部从上述第1收纳位置向上述第1伸出位置移动时,能够从收纳在上述第1筒部的上述半径方向内侧的第2收纳位置移动到相对于上述第1筒部沿着上述光轴方向向上述伸出方向移动的第2伸出位置;以及第3筒部,其能够从收纳在上述第2筒部的上述半径方向内侧的第3收纳位置移动到相对于上述第2筒部沿着上述光轴方向向上述伸出方向移动的第3伸出位置。在上述第2筒部和上述第3筒部中的一方的筒部上形成有能够沿上述半径方向弹性变形的至少1个弹性片。上述至少1个弹性片具有朝向上述第2筒部和上述第3筒部中的另一方的筒部突出的突起部。在上述另一方的筒部上形成有至少1个长槽,该至少1个长槽收纳上述突起部,以使上述至少1个弹性片的上述突起部能够从上述第3筒部位于上述第3收纳位置的状态沿着上述光轴方向移动。上述至少1个长槽具有第1限制面,在上述第3筒部移动到上述第3伸出位置时,该第1限制面与上述至少1个弹性片的上述突起部抵接来限制上述第3筒部相对于上述第2筒部沿着上述伸出方向移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第1筒部和第2筒部从缩回状态分别移动到第1伸出位置和第2伸出位置,并且使第3筒部在第3收纳位置处收纳在第2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能够实现第1拍摄状态。另外,当从该第1拍摄状态使第3筒部向伸出方向移动时,弹性片的突起部在长槽的内部移动,弹性片的突起部与长槽的第1限制面抵接,由此限制了第3筒部相对于第2筒部沿伸出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第3筒部从第1拍摄状态移动到第3伸出位置,从而实现第2拍摄状态。这样,根据本技术,能够通过简单且紧凑的构造实现2个拍摄状态、即第1筒部位于第1伸出位置,第2筒部位于第2伸出位置,第3筒部位于第3收纳位置的第1拍摄状态和第1筒部位于第1伸出位置,第2筒部位于第2伸出位置,第3筒部位于第3伸出位置的第2拍摄状态。也可以是,上述一方的筒部是上述第2筒部,上述另一方的筒部是上述第3筒部。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当上述第2筒部位于上述第2伸出位置时,上述第1筒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至少1个弹性片的上述突起部的半径方向外侧。这样,构成为在第2筒部位于第2伸出位置时,第1筒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弹性片的突起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由此即使在欲使第3筒部从第3伸出位置进一步向伸出方向移动时而使弹性片的突起部与第1限制面的抵接可能会脱离,弹性片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变形也被第1筒部的至少一部分限制。因此,能够防止第3筒部从第2筒部脱离。上述另一方的筒部也可以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厚壁部。也可以在该厚壁部上形成上述第1限制面。通过在这样的厚壁部上形成第1限制面,能够增大第1限制面与弹性片的突起部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抑制弹性片的突起部从第1限制面脱离。也可以是,上述一方的筒部的上述至少1个弹性片和上述另一方的筒部的上述至少1个长槽设置有1组以上。优选为,上述至少1个长槽还具有第2限制面,该第2限制面与上述至少1个弹性片的上述突起部抵接来限制上述第3筒部相对于上述第2筒部沿周向移动。根据该结构,通过弹性片的突起部与长槽的组合,不仅能够限制第3筒部相对于第2筒部沿伸出方向移动,还能够限制第3筒部沿周向移动,因此能够减少照相机装置的部件数量,廉价地构成照相机装置。也可以是,上述至少1个弹性片的上述突起部具有:抵接面,其能够与上述至少1个长槽的上述第1限制面抵接;以及第1倾斜面,其以厚度随着远离上述抵接面而减小的方式倾斜。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组装第2筒部和第3筒部时,通过使弹性片的突起部的第1倾斜面与另一方的筒部抵接,能够使弹性片弹性变形从而将弹性片的突起部嵌入长槽中,因此使第2筒部与第3筒部的组装变得容易。也可以是,上述另一方的筒部具有与上述突起部的上述第1倾斜面对应地倾斜的第2倾斜面。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组装第2筒部和第3筒部时,弹性片的突起部的第1倾斜面与另一方的筒部的第2倾斜面抵接,因此将第3筒部插入第2筒部时的阻力变小。因此,使第2筒部与第3筒部的组装变得极其容易。根据本技术,能够通过简单且紧凑的构造实现2个拍摄状态、即第1筒部位于第1伸出位置,第2筒部位于第2伸出位置,第3筒部位于第3收纳位置的第1拍摄状态和第1筒部位于第1伸出位置,第2筒部位于第2伸出位置,第3筒部位于第3伸出位置的第2拍摄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收纳在由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的前盖、后盖以及顶盖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镜头镜筒沿+X方向最大限度地延伸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的通常拍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的微距拍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4的通常拍摄状态下的镜头镜筒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从侧方观察图6的镜头镜筒的一部分的图。图8是图6的镜头镜筒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6的镜头镜筒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示意性示出图4的通常拍摄状态下的镜头镜筒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从侧方观察图5的微距拍摄状态下的镜头镜筒的一部分的图。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5的微距拍摄状态下的镜头镜筒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13A是用于说明图6的镜头镜筒的组装工序的局部剖视图。图13B是用于说明图6的镜头镜筒的组装工序的局部剖视图。图13C是用于说明图6的镜头镜筒的组装工序的局部剖视图。标号说明1:照相机装置;2:前盖;3:后盖;4:顶盖;5:取景窗;6:闪光窗;7:释放按钮;8:操作按钮;9:镜筒伸出机构;10:镜头镜筒;11:第1筒部;12:第2筒部;13:第3筒部;14:卡合突起;20:框架;21:基座部;22:机筒部;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n该照相机装置具有:/n机筒部;以及/n镜头镜筒,其能够从收纳在所述机筒部的内部的缩回状态向沿着光轴方向的伸出方向移动,/n所述镜头镜筒包含:/n第1筒部,其能够从收纳在所述机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第1收纳位置移动到相对于所述机筒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所述伸出方向移动的第1伸出位置;/n第2筒部,其在所述第1筒部从所述第1收纳位置向所述第1伸出位置移动时,能够从收纳在所述第1筒部的所述半径方向内侧的第2收纳位置移动到相对于所述第1筒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所述伸出方向移动的第2伸出位置;以及/n第3筒部,其能够从收纳在所述第2筒部的所述半径方向内侧的第3收纳位置移动到相对于所述第2筒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所述伸出方向移动的第3伸出位置,/n在所述第2筒部和所述第3筒部中的一方的筒部上形成有能够沿所述半径方向弹性变形的至少1个弹性片,/n所述至少1个弹性片具有朝向所述第2筒部和所述第3筒部中的另一方的筒部突出的突起部,/n在所述另一方的筒部上形成有至少1个长槽,该至少1个长槽收纳所述突起部,以使所述至少1个弹性片的所述突起部能够从所述第3筒部位于所述第3收纳位置的状态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移动,/n所述至少1个长槽具有第1限制面,在所述第3筒部移动到所述第3伸出位置时,该第1限制面与所述至少1个弹性片的所述突起部抵接来限制所述第3筒部相对于所述第2筒部沿着所述伸出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22 JP 2020-0086841.一种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照相机装置具有:
机筒部;以及
镜头镜筒,其能够从收纳在所述机筒部的内部的缩回状态向沿着光轴方向的伸出方向移动,
所述镜头镜筒包含:
第1筒部,其能够从收纳在所述机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第1收纳位置移动到相对于所述机筒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所述伸出方向移动的第1伸出位置;
第2筒部,其在所述第1筒部从所述第1收纳位置向所述第1伸出位置移动时,能够从收纳在所述第1筒部的所述半径方向内侧的第2收纳位置移动到相对于所述第1筒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所述伸出方向移动的第2伸出位置;以及
第3筒部,其能够从收纳在所述第2筒部的所述半径方向内侧的第3收纳位置移动到相对于所述第2筒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所述伸出方向移动的第3伸出位置,
在所述第2筒部和所述第3筒部中的一方的筒部上形成有能够沿所述半径方向弹性变形的至少1个弹性片,
所述至少1个弹性片具有朝向所述第2筒部和所述第3筒部中的另一方的筒部突出的突起部,
在所述另一方的筒部上形成有至少1个长槽,该至少1个长槽收纳所述突起部,以使所述至少1个弹性片的所述突起部能够从所述第3筒部位于所述第3收纳位置的状态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至少1个长槽具有第1限制面,在所述第3筒部移动到所述第3伸出位置时,该第1限制面与所述至少1个弹性片的所述突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山富裕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