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877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包括有手持终端、服务器端和管理客户端;服务器端包括有差分定位系统和作业管理服务器;手持终端包括有主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移动电源、差分定位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摄像头模块和射频识别模块;手持终端的差分定位模块与服务器端的差分定位系统连接实现节点地震仪的定位,手持终端的通信模块与作业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通过手持终端将节点地震仪管理记录实时上传给作业管理服务器,作业管理服务器与管理客户端进行通信连接,管理客户端用于对节点地震仪汇总的管理记录进行显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不同环境下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的管理,作业管理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质勘探野外作业管理领域,具体是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地表条件的复杂,有缆地震仪在野外作业中存在诸多难题,而节点地震仪具备重量轻、施工方便、无需查线、道数不受限制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外的人工源地震、天然源面波等勘探中,各种类型的节点地震仪不断得到应用。节点地震仪在施工时需要先进行部署,即将节点地震仪按要求埋置在提前测量并标记好的位置,然后将节点地震仪开机,记录相关信息。待所有点位部署完毕后即开始一段时间的持续采集,采集完成后将节点地震仪回收到营地进行充电和数据下载。由于节点地震仪在采集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操作,所以节点地震仪在野外作业中的主要工作就是部署和回收。目前在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中一般使用一种手持终端或运行专用软件的智能手机作为部署工具。部署时每个作业人员各携带多个节点地震仪,依次寻找点位标记到达点位,使用部署工具通过摄像头扫码或射频识别技术读取节点地震仪的序列号,通过界面操作选择当前点号或根据定位信息识别当前点号,将节点地震仪序列号、点号、部署时间记录下来,在部署完成后将部署记录提交到数据中心进行检查并处理。回收时也按照点位标记寻找节点地震仪,搬运到汇合处进行清点计数。目前在节点地震仪的野外作业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的部署工具由于没有做到实时共享,现场管理人员不清楚部署、回收进度,无法科学管理设备和人员,整体效率不高。二是,现有的部署工具通常是通过局域网从服务端下载部署任务,只能在施工前集中在一起进行下载,不能在作业过程中动态分配。三是,各个作业人员各自同步部署、回收节点地震仪,容易出现部署、回收遗漏的情况,需要往返工地查找遗漏的部署点和节点地震仪。如果出现作业人员部署出错,无法及时发现并修正。四是,现有的部署工具定位精度不够,如果出现点位标记被破坏或点位有障碍需要修改的情况,无法现场确定点位,需要后期重新测量。在道距较小时无法根据定位自动识别点号,需要手动选择当前点号。随着地震勘探中所使用的道数越来越多,急需在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中使用一套管理系统,使作业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方便对野外作业现场的仪器部署和回收进行管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包括有手持终端、服务器端和管理客户端;所述的服务器端包括有差分定位系统和作业管理服务器;所述的手持终端包括有主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移动电源、差分定位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摄像头模块和射频识别模块;手持终端的差分定位模块与服务器端的差分定位系统连接实现节点地震仪的定位,手持终端的通信模块与作业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通过手持终端将节点地震仪管理记录实时上传给作业管理服务器,所述的作业管理服务器与管理客户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的管理客户端用于对节点地震仪汇总的管理记录进行显示。所述的服务器端包括有远程服务器端和现场服务器端,远程服务器端包括有网络差分定位服务器和远程作业管理服务器,现场服务器端包括有差分定位基站、数传电台和现场作业管理服务器,现场作业管理服务器、差分定位基站均与数传电台连接,所述的手持终端的通信模块包括有移动通信模块和数传电台模块,所述的网络差分定位服务器、远程作业管理服务器均通过移动通信基站与移动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的数传电台与数传电台模块连接。所述的手持终端有两种工作模式:部署回收模式和运输模式,部署回收作业人员使用手持终端进行部署回收,运输作业人员使用手持终端进行仪器运输导航。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服务器端包括有远程服务器端和现场服务器端,满足不同环境下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的管理;本技术通过将实时的部署、回收记录发送到管理客户端进行显示,可以及时调度仪器车进行运输,及时指导作业人员进行部署、回收,提高作业效率。本技术可以实现远程为部署工具添加任务,不需要作业人员返回营地进行任务下载。本技术使用高精度的差分定位系统,可以直接导航到精确地点,不需要在测量时对点位进行标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适应小道距作业,在点位有障碍时可以现场调整点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见图1,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包括有手持终端、服务器端和管理客户端4;服务器端包括有远程服务器端1和现场服务器端2,远程服务器端1用于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较好的区域使用,现场服务器端2用于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较差或无覆盖的区域使用,远程服务器端1包括有网络差分定位服务器11和远程作业管理服务器12,现场服务器端2包括有差分定位基站21、数传电台22和现场作业管理服务器23,现场作业管理服务器23、差分定位基站21均与数传电台22连接;手持终端3包括有主控制器31,分别与主控制器31连接的移动电源32、差分定位模块33、存储模块34、显示模块35、移动通信模块36、数传电台模块37、摄像头模块38和射频识别模块39;主控制器31用于控制手持终端的运行和处理各个模块的数据,电源模块32用于为手持终端提供工作电源,差分定位模块33用于根据GNSS数据及差分定位数据得到当前位置,存储模块34用于保存点位任务和部署回收记录,显示模块35用于显示点位任务和导航信息,移动通信模块36用于通过移动通信基站与远程服务器端1建立网络连接、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数传电台模块37用于在没有移动通信基站覆盖的区域通过无线电与数传电台22进行数据通信,数传电台22采用时分多址方式与多个手持终端的数传电台模块37进行通信,摄像头模块38用于通过扫描节点地震仪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得到其序列号,射频识别模块39用于通过射频读取节点地震仪的RFID标签得到其序列号。网络差分定位服务器11、远程作业管理服务器12均通过移动通信基站与移动通信模块36连接,数传电台22与数传电台模块37连接;网络差分定位服务器11、差分定位基站21均与手持终端3的差分定位模块33连接,实现作业人员的定位;手持终端3将节点地震仪管理记录实时上传给远程服务器1或现场服务器2,远程作业管理服务器12、现场作业管理服务器23均与管理客户端4进行通信连接,管理客户端4用于对节点地震仪汇总的管理记录进行显示管理,管理客户端4根据管理记录生成节点地震仪车行驶路线提示,指导运输作业人员补充节点地震仪或将回收的节点地震仪运输回营地。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1)、节点地震仪部署:a、部署作业人员的手持终端3与服务器端(远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手持终端、服务器端和管理客户端;所述的服务器端包括有差分定位系统和作业管理服务器;所述的手持终端包括有主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移动电源、差分定位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摄像头模块和射频识别模块;手持终端的差分定位模块与服务器端的差分定位系统连接实现节点地震仪的定位,手持终端的通信模块与作业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通过手持终端将节点地震仪管理记录实时上传给作业管理服务器,所述的作业管理服务器与管理客户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的管理客户端用于对节点地震仪汇总的管理记录进行显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手持终端、服务器端和管理客户端;所述的服务器端包括有差分定位系统和作业管理服务器;所述的手持终端包括有主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移动电源、差分定位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摄像头模块和射频识别模块;手持终端的差分定位模块与服务器端的差分定位系统连接实现节点地震仪的定位,手持终端的通信模块与作业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通过手持终端将节点地震仪管理记录实时上传给作业管理服务器,所述的作业管理服务器与管理客户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的管理客户端用于对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鑫杨阳俞小露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球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