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配重组件;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具体为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固定连接光伏板;所述容纳腔的排水口。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提高光伏板设置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太阳能支架都为独立设计的钢、铝型材系统,此种支架安装复杂,且由于其与楼板刚性连接,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楼板进行打孔,就会导致楼板存在渗水的问题;并且钢、铝型材的支架还不耐腐蚀性,导致其耐用性不高,并且钢、铝型材的支架由于其自身重量,就导致其运输及安装过程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实现提高光伏板设置的便捷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配重组件;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具体为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固定连接光伏板;所述容纳腔的排水口。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光伏板,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端面。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一连接平板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连接平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光伏板连接部,所述连接平板的另一端沿垂直于所述连接平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连接端面连接部;所述光伏板连接部与连接端面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反。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平板贴合所述连接端面面向所述光伏板的一面,所述光伏板连接部贴合所述光伏板的侧面,所述连接端面连接部贴合所述连接端面的侧面。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板连接部的末端沿平行于所述连接平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贴合所述光伏板背向所述连接端面的一面与所述光伏板限位。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面连接部的末端沿平行于所述连接平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贴合所述连接端面背向所述光伏板的一面与所述连接端面限位。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平板上设置有连接配合孔,通过固定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及连接配合孔实现连接件与连接端面的固定。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配重组件具体为小石块或水泥块。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端面的一侧边高度高于另一侧边形成倾斜端面。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沿靠近所述光伏板的方向凹进多个凹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使用此种光伏支架,只需要将光伏支架放置于楼板即可,无需要对楼板进行其他加工,对楼板的损伤为零,从而可以避免在楼板上打孔导致楼板渗水的问题。只需要在容纳腔内放置配重组件即可实现光伏支架的固定。另外通过连接件的第一限位部限位光伏板,第二限位部限位连接端面即可实现连接件与光伏板及连接端面的固定连接,光伏板的安装简易快捷。排水口的设计可以有效排除进入到容纳腔的雨水,凹部的设计可以给容纳腔与楼板之间提供一个流通通道方便雨水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的使用状态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的使用状态侧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的使用状态视角A-A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参考图1至4,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配重组件;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具体为连接端面11;所述连接端面11固定连接光伏板2;所述容纳腔的排水口12,排水口12的设计可以有效排除进入到容纳腔的雨水。还包括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的一端连接所述光伏板2,所述连接件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端面11。具体来说,一连接平板33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连接平板3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光伏板连接部31,所述连接平板33的另一端沿垂直于所述连接平板3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连接端面连接部32;所述光伏板连接部31与连接端面连接部32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连接平板33贴合所述连接端面11面向所述光伏板2的一面,所述光伏板连接部31贴合所述光伏板2的侧面,所述连接端面连接部32贴合所述连接端面11的侧面。具体来说,所述光伏板连接部31的末端沿平行于所述连接平板3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第一限位部311,所述第一限位部311贴合所述光伏板2背向所述连接端面11的一面与所述光伏板2限位。所述连接端面连接部32的末端沿平行于所述连接平板33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第二限位部321,所述第二限位部321贴合所述连接端面11背向所述光伏板2的一面与所述连接端面11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321的末端沿平行于所述连接端面连接部32所在平面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第三限位部322,所述第三限位部322插入连接端面11背向所述光伏板2的一面的凹槽内实现连接件3与所述连接端面11的限位。具体来说,所述连接端面11上设置有连接孔111,所述连接平板33上设置有连接配合孔331,通过固定件4穿过所述连接孔111及连接配合孔331实现连接件3与连接端面11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111及连接配合孔331均为螺孔,所述固定件4为螺钉。具体来说,所述配重组件具体为小石块或水泥块,小石块与水泥块方便易取,更加增加了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支架使用的便利性。具体来说,连接端面11的一侧边高度高于另一侧边形成倾斜端面。具体来说,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沿靠近所述光伏板2的方向凹进多个凹部13。凹部13的设计可以给容纳腔与楼板之间提供一个流通通道方便雨水排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使用此种光伏支架,只需要将光伏支架放置于楼板即可,无需要对楼板进行其他加工,对楼板的损伤为零,从而可以避免在楼板上打孔导致楼板渗水的问题。只需要在容纳腔内放置配重组件即可实现光伏支架的固定。另外通过连接件3的第一限位部311限位光伏板2,第二限位部321限位连接端面11即可实现连接件3与光伏板2及连接端面11的固定连接,光伏板2的安装简易快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配重组件;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具体为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固定连接光伏板;所述容纳腔的排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放置有配重组件;所述容纳腔的端面具体为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固定连接光伏板;所述容纳腔的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光伏板,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一连接平板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连接平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光伏板连接部,所述连接平板的另一端沿垂直于所述连接平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形成连接端面连接部;所述光伏板连接部与连接端面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平板贴合所述连接端面面向所述光伏板的一面,所述光伏板连接部贴合所述光伏板的侧面,所述连接端面连接部贴合所述连接端面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需安装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连接部的末端沿平行于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芳,
申请(专利权)人:莱尔斯特厦门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