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接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71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接入设备,所述负载接入设备包括:第一负荷开关,连接在负载的进线上;第二负荷开关,连接在所述负载的出线上;第三负荷开关,位于连接线上,其中,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负载的进线和所述负载的出线;所述第三负荷开关,与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的至少之一形成机械闭锁;在所述机械闭锁的第一开关状态时,所述第三负荷开关闭合,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断开;在所述机械闭锁的第二开关状态时,所述第三负荷开关断开,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闭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接入设备
本技术涉及铁路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接入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路网的快速发展,不同铁路线路间的共用通道问题日益显著,而不同线路往往建设周期不同,并线段的电力设备无法同步实施。因此,在先期实施线路并线段上预留电力设施,以及保证在后实施线路上,电力设备接入时的既有线施工问题越来越受到运营单位及建设单位的关注和重视。其中以电力贯通线路挂接负荷的问题最为突出。常规的电力贯通线路挂接负荷的施工方法,先实施线路敷设电力贯通线路;后实施线路施工时,利用天窗点断开电力贯通线路,电缆对接箱电力贯通线进线端口连接贯通线进线电缆,电缆对接箱电力贯通线出线端口连接贯通线出线电缆;增设电缆,连接电缆对接箱负载进线端和负载的进电端;以及负载的出电端和电缆对接箱负载出线端。常规的电缆对接箱不可避免的需要在天窗点停电施工、遇到施工条件复杂的地方还需多个天窗点完成,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且施工完成后有两处电缆对接箱,使得电力贯通线故障点增多,极大的影响了铁路电力贯通线的供电可靠性,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接入设备。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接入设备,所述负载接入设备包括:第一负荷开关,连接在负载的进线上;第二负荷开关,连接在所述负载的出线上;第三负载开关,位于连接线上,其中,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负载的进线和所述负载的出线;所述第三负荷开关,与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的至少之一形成机械闭锁;上述方案中,当所述机械闭锁处于第一开关状态时,所述第三负荷开关闭合,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断开;当所述机械闭锁处于第二开关状态时,所述第三负荷开关断开,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闭合。所述负载接入设备还包括: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所述第一隔离开关,连接在所述负载的进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负荷开关的前端;所述第二隔离开关,连接在所述负载的出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负荷开关的后端。上述方案中,所述负载接入设备还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第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第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或第四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接地点之间;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连接在所述第二负荷开关和接地点之间;所述第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连接在所述第二隔离开关和接地点之间;所述第四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连接在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和接地点之间。上述方案中,所述负载接入设备还包括:第一带电显示装置、第二带电显示装置、第三带电显示装置和第四带电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带电显示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接地点之间;所述第二带电显示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负荷开关和接地点之间;所述第三带电显示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隔离开关和接地点之间;所述第四带电显示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和接地点之间。上述方案中,所述负载接入设备还包括:所述负载的进线和出线,与同一个电力贯通线的不同端口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负载接入设备还包括:电缆对接箱;所述电缆对接箱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电力贯通线的进线端口;所述第四端口,为电力贯通线的出线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供所述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连接有所述负载的进线;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之间,连接有所述负载的出线。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负载接入设备中第三负荷开关,与第一负荷开关和第二负荷开关的至少之一形成的机械闭锁,进行贯通线电路流向的切换,保障了在挂接过程中,电路贯通线路仍然保持通路,无需断开电路贯通线路进行施工,最大程度地减少天窗点施工的人工及时间成本。在负载挂接完成后,调节机械闭锁状态即可完成负载通路,倒接过程简单,操作便利。后期对负载进行维护和更换时,亦可利用本技术在贯通线不停电情况下对挂接的负载进行检修以及更换,操作便利,减少维修的人工及时间成本。本技术通过在电力贯通线上预设一个负载接入设备,即可进行电力贯通线新增负载的接入,减少对接箱数量,从而使得电力贯通线故障点减少,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负载接入设备的局部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负载接入设备的总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负载接入设备的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供负载接入的电力线贯通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供负载接入的电力线贯通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负载接入设备的局部电路图。参照图1所述,负载接入设备包括第一负荷开关111、第二负荷开关112、第三负荷开关113。第一负荷开关111,连接在负载的进线101上;第二负荷开关112,连接在所述负载的出线102上;第三负荷开关113,位于连接线上,其中,所述连接线103连接所述负载的进线和所述负载的出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负荷开关,与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的至少之一形成机械闭锁;其中,当所述机械闭锁处于第一开关状态时,所述第三负荷开关闭合,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断开;当所述机械闭锁处于第二开关状态时,所述第三负荷开关断开,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闭合。具体地,所述负荷开关是介于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之间的一种开关电器,具有简单的灭弧装置,能切断额定负荷电流和一定的过载电流,但不能切断短路电流。所述负荷开关按照使用电压可以分为高压负荷开关和低压负荷开关。其中,高压负荷开关主要有固体产气式高压负荷开关、压气式高压负荷开关、压缩空气式高压负荷开关、SF6式高压负荷开关、油浸式高压负荷开关、真空式高压负荷开关等。这里视应用场景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负荷开关,连接在负载的进线上;/n第二负荷开关,连接在所述负载的出线上;/n第三负荷开关,位于连接线上,其中,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负载的进线和所述负载的出线;/n所述第三负荷开关,与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的至少之一形成机械闭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负荷开关,连接在负载的进线上;
第二负荷开关,连接在所述负载的出线上;
第三负荷开关,位于连接线上,其中,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负载的进线和所述负载的出线;
所述第三负荷开关,与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的至少之一形成机械闭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机械闭锁处于第一开关状态时,所述第三负荷开关闭合,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断开;
当所述机械闭锁处于第二开关状态时,所述第三负荷开关断开,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所述第二负荷开关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接入设备还包括:第一隔离开关和第二隔离开关;
所述第一隔离开关,连接在所述负载的进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负荷开关的前端;
所述第二隔离开关,连接在所述负载的出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负荷开关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接入设备还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第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第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或第四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连接在所述第一负荷开关和接地点之间;
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连接在所述第二负荷开关和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陈凯雷琪张曙梅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