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的全屋智能快速数据接入及反馈系统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屋智能领域,特别涉及基于BIM的全屋智能快速数据接入及反馈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BIM现在成为暖通设计的趋势,在全屋智能化设计中,BIM从施工、辅材、主材、软装、定制家具等流程数字化,但是最能反应舒适度和设计效果的实际运行数据无法在设计完成后快速展示在场景中,无法实现在运行设备的实时数据监控,也不能对实际运行的设备进行单体控制,如果客户需要查看真实的数据,还需要第三方平台进行数据采集,这样数据和实际的场景分离,没有真正形成全监控的数据闭环。本专利技术阐述的方法通过中间件的调用,实现数据采集和BIM建模系统数据互通,既解决物联网平台对于模型场景的需求,同时也解决BIM场景对于真实运行数据缺失的需要。BIM在全屋智能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BIM建模系统只关注系统本身的管控,无法形成和实际设备建立有效的数据连接。2:建模效果过分依赖于理论分析,基于理论数据建立的模型无法和真实的运行数据形成印证,使得一旦设计完成,机器运行状况处于盲区,无法评
【技术保护点】
1.基于BIM的全屋智能快速数据接入及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终端机(1),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机(1)的端侧卡接有匚形板(2),所述匚形板(2)通过若干个第一螺栓(3)与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机(1)之间连接固定,所述匚形板(2)上连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腰型槽(5),所述匚形板(2)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为L形,所述支撑杆(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遮挡板(7),所述第一遮挡板(7)内开设有滑动槽(8),所述滑动槽(8)内水平滑移连接有第二遮挡板(9),所述第一遮挡板(7)内螺纹连接有若干个第二螺栓(10)。/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IM的全屋智能快速数据接入及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终端机(1),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机(1)的端侧卡接有匚形板(2),所述匚形板(2)通过若干个第一螺栓(3)与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机(1)之间连接固定,所述匚形板(2)上连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腰型槽(5),所述匚形板(2)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为L形,所述支撑杆(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遮挡板(7),所述第一遮挡板(7)内开设有滑动槽(8),所述滑动槽(8)内水平滑移连接有第二遮挡板(9),所述第一遮挡板(7)内螺纹连接有若干个第二螺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全屋智能快速数据接入及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板(9)的端侧具有与所述第二遮挡板(9)一体成型的倾斜挡部(11);所述匚形板(2)上对称固定有两个连接柱(12),两个所述连接柱(12)的外部分别滑移连接有连接筒(13),所述连接筒(13)固定在所述安装板(4)上,所述连接筒(13)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14);所述匚形板(2)的开口内设置有一层橡胶软垫;所述倾斜挡部(11)和所述第二遮挡板(9)的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污涂层;所述匚形板(2)上固定有支撑环(15),所述支撑杆(6)端部固定有凸出柱(16),所述凸出柱(16)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环(15)内;所述安装板(4)内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3.基于BIM的全屋智能快速数据接入及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云平台调出具体设备模型;
步骤2:配置参数,在模型参数中新建基本参数和性能参数,录入参数名称、取值范围、数值单位信息;
步骤3:通过数据模型录入云平台,利用云平台数据引擎建立模型参数;
步骤4:BIM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线布线;
步骤5:将设备的通讯协议参数,按照只读参数、读写参数、故障参数录入EXCEL表格;
步骤6:按照现场设备进行组网及网络拓扑生成;
步骤7:连接数据采集网关和设备,通电进行测试;
步骤8:将生成的协议文件,通过OTA升级到数据采集网关;
步骤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泽顺,徐国宏,姚晖,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热能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