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833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切换开关和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检测装置通过电缆与切换开关相连接,其中: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可变负载、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多路选择开关、A/D转换电路、逻辑控制电路、CPU、通讯接口以及电源模块;可变负载与电压/电流采集电路相连接,电压/电流采集电路与多路选择开关相连接,多路选择开关与A/D转换电路相连接,A/D转换电路与CPU相连接;所述可变负载与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承载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多路电压和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对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仪多种性能指标的全自动智能检测,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涉及一种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重要的二次设备之一,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而继电保护测试仪作为检验继电保护装置特性的重要工具,其设备状态及工作性能也成了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对继电保护测试仪的检测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国内外相关检测机构一直在开展对继电保护测试仪的检测、校准与检定工作。但是目前,相关检测机构对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稳态参数、暂态参数和时间测量准确度等相关参数的检测方法仍然比较繁琐,需要人工手动进行,采用数字多用表、相位频率计分别开展不同项目的检测。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一些集成多种测试功能的检测装置,但是继电保护测试仪生产厂家众多,各个厂家的通信方式和控制方法各不相同,无法对各个厂家的继电保护测试仪进行统一的控制,所以目前检测任务大多采用手动测试的方法,这就导致了检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等弊端。本技术主要针对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仪的检测工作,研发一种能够同时针对多台继电保护测试仪开展全自动闭环检测的智能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对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仪的检测工作的自动化采集过程,提供了一种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实现对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仪多种性能指标的全自动智能检测,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切换开关和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检测装置通过电缆与切换开关相连接,其中:所述切换开关通过电缆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所述切换开关用于输入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直流电压,并将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和电流导通输出到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可变负载、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多路选择开关、A/D转换电路、逻辑控制电路、CPU、通讯接口以及电源模块;可变负载与电压/电流采集电路相连接,电压/电流采集电路与多路选择开关相连接,多路选择开关与A/D转换电路相连接,A/D转换电路与CPU相连接,CPU与通讯接口相连接,逻辑控制电路与可变负载、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多路选择开关、A/D转换电路和CPU相连接;所述可变负载与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承载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多路电压和电流。所述切换开关连接一台以上的继电保护测试仪。所述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还包括路由器和上位机,路由器通过以太网线分别与上位机、切换开关和两台继电保护测试仪相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以太网线分别与自动检测装置和路由器相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通讯接口1实现所述上位机和自动检测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所述上位机通过通讯接口2实现所述上位机和继电保护测试仪之间的信息交互。所述A/D转换电路用于将输入的电压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供CPU进行处理和计算,采用16位的高速模数转换芯片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基于硬件架构,通过切换开关可以实现继电保护测试仪上的数据采集,并基于自动检测装置中的硬件结构可以通过切换开关接受所选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并自动实现根据检测任务对输入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采集、转换、处理、计算等操作,到达了全自动智能检测效果,有效解决了台继电保护测试仪检测工作需要人工参与导致的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等问题。在配合上位机时,可以实现实现对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仪多种性能指标的全自动智能检测,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检测系统具备兼容扩展性,能够同时针对多台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仪开展自动检测,并自动生成检测报告,为缩短仪器设备送检周期提供重要保障,有效解决了多台继电保护测试仪检测工作需要人工参与导致的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的结构原理图,该系统包括:自动检测装置、切换开关、路由器和上位机等。自动检测装置通过电缆与切换开关相连接,通过以太网线与上位机相连接,自动检测装置接收上位机分配的检测方案,通过切换开关接受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检测方案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计算,完成检测任务后把检测数据反馈给上位机。切换开关通过电缆分别与自动检测装置和两台继电保护测试仪相连接,通过以太网线与路由器相连接,切换开关输入两台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直流电压,接受路由器下发的通道选择信号,选择性地将单台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和电流导通输出到自动检测装置。路由器通过以太网线分别与上位机、切换开关和两台继电保护测试仪相连接,路由器可以接受上位机下发的控制信号,控制单台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相应的电压和电流,反馈继电保护测试仪的工作状态数据给上位机,下发通道选择信号给切换开关。上位机通过以太网线分别与自动检测装置和路由器相连接,用以制定检测方案、监控自动检测装置的检测过程、控制继电保护测试仪的输出,接收并存储自动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做进一步的计算和判断,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并存储到本地数据库。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可变负载、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多路选择开关、A/D转换电路、逻辑控制电路、CPU、通讯接口以及电源模块;其中可变负载与电压/电流采集电路相连接,电压/电流采集电路与多路选择开关相连接,多路选择开关与A/D转换电路相连接,A/D转换电路与CPU相连接,CPU与通讯接口相连接,逻辑控制电路与可变负载、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多路选择开关、A/D转换电路和CPU相连接。可变负载通过电缆与切换开关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承载单台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多路电压和电流,同时也可由上位机进行控制,实现对继电保护测试仪带负载能力的自动检测。可变负载可承受由切换开关导通的单台继电保护测试仪的6路0-300V范围内的电压及6路0-50A范围内的电流。电压/电流采集电路负责采集施加在可变负载上的多路电压和电流,每一路各自转换成对应的0-10V范围内的电压信号用于后续的处理。多路选择开关实现对多路转换后电压信号的切换,并将各路电压信号依次传递给A/D转换电路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切换开关和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检测装置通过电缆与切换开关相连接,其中:/n所述切换开关通过电缆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所述切换开关用于输入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直流电压,并将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和电流导通输出到自动检测装置;/n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可变负载、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多路选择开关、A/D转换电路、逻辑控制电路、CPU、通讯接口以及电源模块;可变负载与电压/电流采集电路相连接,电压/电流采集电路与多路选择开关相连接,多路选择开关与A/D转换电路相连接,A/D转换电路与CPU相连接,CPU与通讯接口相连接,逻辑控制电路与可变负载、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多路选择开关、A/D转换电路和CPU相连接;/n所述可变负载与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承载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多路电压和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保护测试仪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切换开关和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检测装置通过电缆与切换开关相连接,其中:
所述切换开关通过电缆连接继电保护测试仪,所述切换开关用于输入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直流电压,并将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电压和电流导通输出到自动检测装置;
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可变负载、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多路选择开关、A/D转换电路、逻辑控制电路、CPU、通讯接口以及电源模块;可变负载与电压/电流采集电路相连接,电压/电流采集电路与多路选择开关相连接,多路选择开关与A/D转换电路相连接,A/D转换电路与CPU相连接,CPU与通讯接口相连接,逻辑控制电路与可变负载、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多路选择开关、A/D转换电路和CPU相连接;
所述可变负载与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承载继电保护测试仪输出的多路电压和电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博雅林翔宇王晓明饶夏锦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