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放大效率的功率单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30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放大效率的功率单元结构,包括主放大管T1、恒流源、偏置补偿电路和检波管;所述偏置补偿电路包括电容C,电阻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放大效率的功率单元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放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放大效率的功率单元结构。
技术介绍
脉冲雷达广泛应用于气象、海洋传感,导航以及国防等领域。功率放大器作为射频前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对雷达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传统AB类放大器,大功率输出时,由于放大器的自偏置效应,高峰值的脉冲信号导致等效偏置点IB大幅提升,导通角增大,如图1所示,功放效率的提高遇到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功率单元结构,对主功率放大管的偏置点进行动态调控,使其在大功率输出时偏置电流减小,从而维持等效偏置点不变,导通角不变,提高放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放大效率的功率单元结构,包括主放大管T1和恒流源,所述主放大管T1的基极连接射频输入端RFin,集电极连接功率输出端RFout,通过射频扼流圈RFC连接电压VCC,发射极接地;所述恒流源连接主放大管T1的基极,其输出电流IS;还包括偏置补偿电路和检波管;所述偏置补偿电路包括电容C,电阻R1、R2、RC和补偿放大管Tco;所述补偿放大管Tco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C连接主放大管T1的基极;补偿放大管Tco的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1连接电压VCC、通过并联的电阻R2、电容C接地,补偿放大管Tco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检波管连接射频输入端RFin,产生电压控制信号Vcr,并连接到补偿放大管Tco的基极,控制偏置补偿电流ICO的大小。优选的,在无射频信号输入时,IS≈IB+ICO,设置偏置补偿电路中各电阻大小,使得ICO=0.1IS,即主放大管T1的静态工作点偏置电流IB=0.9IS。优选的,在输入射频信号功率不足以导通检波管时,Vcr=0,主放大管T1的偏置电流IB维持不变;随着输入射频信号功率逐渐增加,检波管导通,产生电压控制信号Vcr的值逐渐增加,从而偏置补偿电流Ico增加;通过设置补偿放大管Tco个数比配以及各电阻大小,使ICO=αIS,令α取值0.1~0.5,即主放大管T1的偏置电流IB随输入射频信号功率的增加而减小,变化范围为0.9IS~0.5IS。或者,所述检波管连接功率单元结构的输出端RFout。或者,采用恒流源控制电路,取代偏置补偿电路,检波管输出的电压控制信号Vcr通过恒流源控制电路,控制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S随电压控制信号Vcr的增加而减小。或者,取代恒流源,采用恒压源提供主放大管T1的偏置电压Vbe,偏置补偿电路替换为对偏置电压Vbe补偿的电路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的功率单元结构,当输入功率增加时,偏置点主动下降,以此补偿自偏置导致的等效偏置点的上升,因此,导通角可维持低功率输出时的大小,从而改善传统结构的效率,并维持原结构的线性特性;2.本专利技术的功率单元结构,在实际版图布局中,检波管、补偿电路所占面积很小,仅需被补偿的功率放大单元面积S的1~2倍除以被补偿功率单元的直流放大倍数β的面积大小,即S/β~2S/β,易于集成在功率单元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传统AB类放大器自偏置引起的等效偏置点上升的曲线;图2为实施例1的功率单元结构原理图;图3为实施例1的功率单元结构中偏置补偿电路原理图;图4为实施例1中通过补偿电路主动引起的等效偏置点下降曲线;图5为实施例2的功率单元结构原理图;图6为实施例3的功率单元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揭示的一种提高放大效率的功率单元结构,包括主放大管T1和恒流源,所述主放大管T1的基极连接射频输入端RFin,集电极连接功率输出端RFout,通过射频扼流圈RFC连接电压VCC,发射极接地;所述恒流源连接主放大管T1的基极,其输出电流IS;还包括偏置补偿电路和检波管,偏置补偿电路产生偏置补偿电流ICO,选择合理数目的晶体管作为检波管,连接射频输入端RFin,产生电压控制信号Vcr,控制偏置补偿电流ICO的大小。如图3所示,所述偏置补偿电路包括电容C,电阻R1、R2、RC和补偿放大管Tco;所述补偿放大管Tco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C连接主放大管T1的基极;补偿放大管Tco的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1连接电压VCC、通过并联的电阻R2、电容C接地,补偿放大管Tco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检波管产生的电压控制信号Vcr输入到补偿放大管Tco的基极,控制偏置补偿电流ICO的大小。射频输入端RFin在无射频信号输入时,主放大管T1处于微导通状态,各端电流均很小,恒流源满足IS≈IB+ICO,通过合理的设置偏置补偿电路中各电阻大小,使得静态时ICO=0.1IS,即主放大管T1的静态工作点偏置电流IB=0.9IS。当输入射频信号功率较小,不足以导通检波管时,检波管截止,Vcr=0,主放大管T1的偏置电流IB维持0.9IS不变。随着输入射频信号功率逐渐增加,检波管导通,偏置补偿电路中的电容C呈现周期性的充放电特性。由于构成检波管的晶体管导通电阻很小,电容C充电时间常数远小于放电时间常数,电容C在一个周期内呈现电荷的逐渐积累,导致电压控制信号Vcr的值逐渐增加。稳定的Vcr值主要取决于输入功率的大小,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当电压控制信号Vcr增大时,补偿开关管Tco的基极电位增加,导致加载在发射结的压降上升,从而偏置补偿电流Ico增加;补偿电流与输出功率的关系如图4所示。通过设置补偿放大管Tco个数比配以及各电阻大小,使ICO=αIS,令α取值0.1~0.5,即主放大管T1的偏置电流IB随输入射频信号功率的增加而减小,变化范围为0.9IS~0.5IS。相比图1所示的传统AB类放大器自偏置引起等效偏置点上升,本实施例的图4中,当输入功率增加时,偏置点主动下降,以此补偿自偏置导致的等效偏置点的上升,因此,导通角可维持低功率输出时的大小,从而改善传统结构的效率,并维持原结构的线性特性。实施例2实施例1中,检波管以射频输入端RFin作为功率检测端来解决问题,若以功率单元结构的输出端RFout作为功率检测端仍适用,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检波管连接功率单元结构的输出端RFout。实施例3实施例1和2中,均以检波管检测信号控制偏置补偿电流,结合恒流源实现对主放大管偏置点间接动态控制,也可以采用检测信号直接控制主放大管的偏置点。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恒流源控制电路,取代偏置补偿电路,检波管输出的电压控制信号Vcr通过恒流源控制电路,控制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S,此时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S作为直接偏置电流。随电压控制信号Vcr的增加,通过合理的恒流源控制电路使直接偏置电流IS减小,可实现与实施例1和2相同的效果。同样,图6中的检波管检测信号也可从主放大管输入端取出。实施例4实施例1-3中,均以电流源偏置来解决问题,若以电压形式偏置主放大管,则由于IC~Vbe的指数关系,传统的放大器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放大效率的功率单元结构,包括主放大管T1和恒流源,所述主放大管T1的基极连接射频输入端RFin,集电极连接功率输出端RFout,通过射频扼流圈RFC连接电压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放大效率的功率单元结构,包括主放大管T1和恒流源,所述主放大管T1的基极连接射频输入端RFin,集电极连接功率输出端RFout,通过射频扼流圈RFC连接电压VCC,发射极接地;所述恒流源连接主放大管T1的基极,其输出电流IS;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置补偿电路和检波管;
所述偏置补偿电路包括电容C,电阻R1、R2、RC和补偿放大管Tco;所述补偿放大管Tco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C连接主放大管T1的基极;补偿放大管Tco的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1连接电压VCC、通过并联的电阻R2、电容C接地,补偿放大管Tco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检波管连接射频输入端RFin,产生电压控制信号Vcr,并连接到补偿放大管Tco的基极,控制偏置补偿电流ICO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无射频信号输入时,IS≈IB+ICO,设置偏置补偿电路中各电阻大小,使得ICO=0.1IS,即主放大管T1的静态工作点偏置电流IB=0.9I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怀王锋田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诺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