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作业机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8270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6
本申请提供电动作业机及其组装方法,不需要特别的治具而可简单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能够实现减少工时、降低制造成本等。将电机组装体相对地插入主体外壳内,将安装台部配置在间隔壁部的后方,并使管状固定部经由插通孔向间隔壁部的前方侧突出,通过临时固定机构部进行临时固定,在该临时固定状态下,经由通孔将螺栓拧入安装台部的螺纹孔,从而进行电机组装体的正式固定,在临时固定中,使电机组装体在沿着间隔壁部的面内正交的两个方向以及旋转方向上自动地移动而保持电机组装体的位置,以使管状固定部与插通孔成为同轴,并使通孔与供螺栓拧入的安装台部的螺纹孔成为同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作业机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电动电机作为作业用动力源的割草机、绿篱机、链锯等电动作业机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将电动机(以下简称为电机)作为作业用动力源的便携式电动作业机通常也如专利文献1、2、3等中所看到的那样,具备:电机,作为作业用动力源;合成树脂制的主体外壳,该电机内置于该主体外壳中;操作杆,在前端侧设置有作业部,并且基端侧安装固定于主体外壳;以及杆固定件(也称为治具),用于将该操作杆的基端部安装固定于上述主体外壳。在这样的电动作业机中,主体外壳为分割结构(通常为左右一分为二的结构),在装配该电动作业机时,将电机、杆固定件等零部件单独地通过多根螺栓紧固固定在半边壳体中的一方,并在接线/布线作业后,将半边壳体中的另一方嵌合固定在一方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3970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20067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4-147398号公报在上述组装作业时,需要进行电机(的旋转驱动轴)、杆固定件、操作杆(内置于操作杆中的传动轴)等的对位(定心)。在以往的电动作业机中,由于要求作业人员边使用治具确认多个部位的位置关系,边谨慎地进行对位(定心),因此存在组装作业要花很大的功夫和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特别的治具而可简单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能够实现减少工时、降低制造成本等的电动作业机及其组装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动作业机基本上具备:电机,作为作业用动力源;主体外壳,所述电机以朝向前后方向的姿态内置于所述主体外壳中;操作杆,作业部设置于所述操作杆;以及杆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操作杆安装固定于所述主体外壳。而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为前端和后端开口且设置有间隔壁部的单个筒状体,所述间隔壁部设置成将该主体外壳内前后分隔,所述杆固定件具有:安装台部,所述安装台部配置于所述间隔壁部的后方,并借助至少一根螺栓紧固固定于所述间隔壁部,所述至少一根螺栓经由设置于所述间隔壁部的通孔从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拧入;以及管状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操作杆的基端部,所述管状固定部从所述安装台部经由设置于所述间隔壁部的插通孔向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突出,所述杆固定件装配固定于所述电机而构成电机组装体,为了在借助所述至少一根螺栓将所述电机组装体中的所述杆固定件的所述安装台部正式固定于所述间隔壁部之前,当将所述安装台部配置在所述间隔壁部的后方,并使所述管状固定部经由所述插通孔向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侧突出时,所述管状固定部与所述插通孔成为同轴,并且所述通孔与供所述螺栓拧入的所述安装台部的螺纹孔成为同轴,所述电动作业机在所述管状固定部中突出到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的部分和所述间隔壁部上设置有临时固定机构部,所述临时固定机构部使所述电机组装体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在沿着所述间隔壁部的面内正交的两个方向以及旋转方向上自动地移动而保持所述电机组装体的位置。在优选的方式中,所述临时固定机构部包括多个嵌合部和多个支撑片部,所述多个嵌合部隔开规定角度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管状固定部,所述多个支撑片部与所述多个嵌合部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间隔壁部,所述多个支撑片部弹性地压接于所述管状固定部的侧面,并且能够与所述嵌合部嵌合。在其它优选的方式中,所述临时固定机构部包括多个嵌合部和多个支撑片部,所述多个嵌合部隔开规定角度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管状固定部的厚壁部,并具有向前方凹陷的在侧视观察时为椭圆弧或者山形形状的嵌合凹部,所述多个支撑片部与所述多个嵌合部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间隔壁部,所述多个支撑片部从所述间隔壁部向斜前方突出,所述多个支撑片部的前端具有在侧视观察时为椭圆弧或者山形形状的嵌合凸部,所述嵌合凸部弹性地压接于所述管状固定部的侧面,并且能够与所述嵌合凹部嵌合。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具有容纳凹部和分隔板部的导风分隔部件固定于所述电机组装体,所述容纳凹部覆盖设置于所述电机的后部的风扇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分隔板部将在所述主体外壳中沿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气密地分隔,在所述分隔板部上设置有导风窗,所述导风窗用于将从所述吸气口吸入的冷却空气输送至所述电机的正面侧的开口。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动作业机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电机组装体相对地插入所述主体外壳内,将所述安装台部配置在所述间隔壁部的后方,并使所述管状固定部经由所述插通孔向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侧突出,通过所述临时固定机构部进行临时固定,在该临时固定的状态下,将所述至少一根螺栓经由所述通孔拧入所述安装台部的螺纹孔,从而进行所述电机组装体的正式固定,在所述临时固定中,使所述电机组装体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在沿着所述间隔壁部的面内正交的两个方向以及旋转方向上自动地移动而保持所述电机组装体的位置,以使所述管状固定部与所述插通孔成为同轴,并且使所述通孔与供所述螺栓拧入的所述安装台部的螺纹孔成为同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作业机及其组装方法,由于使电机和杆固定件一体化为电机组装体而作为一个物品进行处理,因此能够使组装作业简化、迅速化。此外,由于能够将电机组装体临时固定于主体外壳,且在临时固定时自动地进行主体外壳与电机组装体的对位(定心),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由作业人员保持电机组装体或对各部进行对位,此外,由于也不需要特别的治具,因此可简单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能够有效地实现减少工时、降低制造成本等。除此之外,将电机组装体装配于主体外壳只要从主体外壳的外侧拧入螺栓即可,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组装作业也变得轻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动作业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公共机体部和三种更换用作业部的立体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电动作业机中的主体外壳的前端移开盖而示出其内部的立体图。图3是将图1所示的电动作业机中的操作杆的基端部附近和主体外壳的前部切开而示出其内部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作业机中的操作杆的基端部和主体部的前半部分的纵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电机组装体的斜前方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的电机组装体的斜后方立体图。图7是从构成图4所示的电机组装体的杆固定件、电机以及导风分隔构件的斜前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从构成图4所示的电机组装体的杆固定件、电机、控制基板以及导风分隔构件的斜后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电动作业机中的主体部的组装工序(其1)的图。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主体部的组装工序(其1)完成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电动作业机中的主体部的组装工序(其2)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电动作业机中的主体部的组装工序(其3)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图9所示的临时固定机构部的构成的简图。图14是用于说明图9所示的临时固定机构部的作用效果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图9所示的临时固定机构部的其它示例(其1)的简要侧视图。图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作业机,具备:电机,作为作业用动力源;主体外壳,所述电机以朝向前后方向的姿态内置于所述主体外壳中;操作杆,作业部设置于所述操作杆;以及杆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操作杆安装固定于所述主体外壳,所述电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n所述主体外壳为前端和后端开口且设置有间隔壁部的单个筒状体,所述间隔壁部设置成将所述主体外壳内前后分隔,/n所述杆固定件具有:安装台部,所述安装台部配置于所述间隔壁部的后方,并借助至少一根螺栓紧固固定于所述间隔壁部,所述至少一根螺栓经由设置于所述间隔壁部的通孔从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拧入;以及管状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操作杆的基端部,所述管状固定部从所述安装台部经由设置于所述间隔壁部的插通孔向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突出,/n所述杆固定件装配固定于所述电机而构成电机组装体,/n为了在借助所述至少一根螺栓将所述电机组装体中的所述杆固定件的所述安装台部正式固定于所述间隔壁部之前,当将所述安装台部配置在所述间隔壁部的后方,并使所述管状固定部经由所述插通孔向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侧突出时,所述管状固定部与所述插通孔成为同轴,并且所述通孔与供所述螺栓拧入的所述安装台部的螺纹孔成为同轴,所述电动作业机在所述管状固定部中突出到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的部分和所述间隔壁部上设置有临时固定机构部,所述临时固定机构部使所述电机组装体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在沿着所述间隔壁部的面内正交的两个方向以及旋转方向上自动地移动而保持所述电机组装体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24 JP 2020-0103211.一种电动作业机,具备:电机,作为作业用动力源;主体外壳,所述电机以朝向前后方向的姿态内置于所述主体外壳中;操作杆,作业部设置于所述操作杆;以及杆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操作杆安装固定于所述主体外壳,所述电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外壳为前端和后端开口且设置有间隔壁部的单个筒状体,所述间隔壁部设置成将所述主体外壳内前后分隔,
所述杆固定件具有:安装台部,所述安装台部配置于所述间隔壁部的后方,并借助至少一根螺栓紧固固定于所述间隔壁部,所述至少一根螺栓经由设置于所述间隔壁部的通孔从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拧入;以及管状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操作杆的基端部,所述管状固定部从所述安装台部经由设置于所述间隔壁部的插通孔向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突出,
所述杆固定件装配固定于所述电机而构成电机组装体,
为了在借助所述至少一根螺栓将所述电机组装体中的所述杆固定件的所述安装台部正式固定于所述间隔壁部之前,当将所述安装台部配置在所述间隔壁部的后方,并使所述管状固定部经由所述插通孔向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侧突出时,所述管状固定部与所述插通孔成为同轴,并且所述通孔与供所述螺栓拧入的所述安装台部的螺纹孔成为同轴,所述电动作业机在所述管状固定部中突出到所述间隔壁部的前方的部分和所述间隔壁部上设置有临时固定机构部,所述临时固定机构部使所述电机组装体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在沿着所述间隔壁部的面内正交的两个方向以及旋转方向上自动地移动而保持所述电机组装体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固定机构部包括多个嵌合部和多个支撑片部,所述多个嵌合部隔开规定角度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管状固定部,所述多个支撑片部与所述多个嵌合部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间隔壁部,所述多个支撑片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籾山宽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