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及磁力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826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无线充电技术领域中的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安装在手机内部的电力接收系统以及外部的电力输出系统,所述电力接收系统由第二磁芯、第二螺线管、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组成,所述第二磁芯芯体上缠绕第二螺线管,且所述第二磁芯两端凸起端分别固定第一导磁片与第二导磁片,所述第一导磁片与第二导磁片另一面与接收端壳体内壁相连;所述电力输出系统由第一磁芯和第一螺线管组成,所述第一螺线管缠绕于第一磁芯芯体上,且所述第一磁芯两端凸起端与输出端壳体内壁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螺线管式的电力接收系统和电力输出系统,以及在接收系统增加导磁片,不仅在高功率下有极好的充电效果,还能减少磁漏和发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及磁力定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是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及磁力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产品已经携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特别是在手机领域,无线充电已经成为顶级旗舰系列的必备选项。无线充电技术的基本原理为电力输出端产生一个电磁信号,利用电磁互感技术将能量传输到电力接收端,再储存至电池之中。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无线充电系统设计采用平面线圈形式,在该设计方案中,安装在手机内部的电力接收端为平面线圈形式,紧贴手机后壳内测,为减少电磁场对手机内部电子元件的影响以及提升无线充电效率,在接收线圈与手机内部之间设有电磁屏蔽材料,一般选择为非晶、纳米晶或铁氧体。外部的电力输出端的设计相近,也为线圈加屏蔽材料形式。上述方案优势在于手机电力接收端厚度较小,线圈加屏蔽材料整体厚度介于0.3-0.5mm,有利于控制空间利用。但该设计也有部分缺陷,其一为充电效率相对较低,由于该设计方案中磁力线处于非闭合状态,有一定了漏磁问题,易造成能量流失,影响传输效率,此外,漏磁部分会影响手机内部电子元件的工作,损耗其工作寿命;其二为影响散热设计,由于导体材料会屏蔽电磁能量传输,因此输出端和接收端的线圈之间不能有导体材料,这项要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属及石墨等散热材料的应用,进而影响手机整体的热管理设计。上述两点设计缺陷决定了目前的方案不适合高功率无线充电,在高功率下能量流失更多,产生热量增加,由于散热能量有限,因此会使温度急剧升高,影响使用安全及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及磁力定位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及磁力定位系统,包括安装在手机内部的电力接收系统以及外部的电力输出系统,所述电力接收系统由第二磁芯、第二螺线管、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组成,所述第二磁芯芯体上缠绕第二螺线管,且所述第二磁芯两端凸起端分别固定第一导磁片与第二导磁片,所述第一导磁片与第二导磁片另一面与接收端壳体内壁相连;所述电力输出系统由第一磁芯和第一螺线管组成,所述第一螺线管缠绕于第一磁芯芯体上,且所述第一磁芯两端凸起端与输出端壳体内壁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芯两端凸起端高度相等并与两端之间芯体呈垂直状,所述第二磁芯两端凸起端高度相等并与两端之间的芯体呈垂直状。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的材质为铁氧体、非晶和纳米晶带材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在30kHz-300kHz频率下具有大于500的磁导率,以及饱和磁感大于200mT。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中心处开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与第二磁芯两端凸起端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的厚度小于0.2mm。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的材质为铁氧体、非晶和纳米晶带材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在30kHz-300kHz频率下具有大于2000的磁导率,以及饱和磁感大于1000mT。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的形状为圆形、等边矩形以及等边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磁力定位系统,包括前述的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若干第一磁力块和若干第二磁力块,所述第一磁力块和第二磁力块分别环绕第二磁芯和第一磁芯周围,并分别固定在接收端壳体和输出端壳体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力块的S极与接收端壳体内壁固定,所述第二磁力块的N极与输出端壳体内部固定。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及磁力定位系统,在该设计中,工作状态下磁力线呈闭合状态,漏磁较小,无线充电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导磁片的存在增强了接收端对磁场的接收能力,同时减少了漏磁对手机内部电子元件的影响,特别在高功率无线充电状态下,较高的效率有助于控制发热;此外,该设计传输点面积相对较小,对散热材料的使用限制较少,有助于手机产品整体的热管理设计,对提升手机产品的用户体验有极大的帮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力接收系统与电力输出系统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力接收系统与电力输出系统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接收端壳体内部磁力块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输出端壳体内部磁力块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磁芯;2为第一螺线管;3为第二磁芯;4为第二螺线管;5为接收端壳体;6为输出端壳体;7为第一导磁片;8为第二导磁片;9为第一磁力块;10为第二磁力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如图1-4所示,电力接收系统由第二磁芯3、第二螺线管4、第一导磁片7和第二导磁片8组成,第二磁芯3芯体上缠绕第二螺线管4,且第二磁芯3两端凸起端分别固定第一导磁片7与第二导磁片8,第一导磁片7与第二导磁片8另一面与接收端壳体5内壁相连;电力输出系统由第一磁芯1和第一螺线管2组成,第一螺线管2缠绕于第一磁芯1芯体上,且第一磁芯1两端凸起端与输出端壳体6内壁相连。由上述描述可知,将电力接收系统和电力输出系统中传统的平面线圈变为螺线管式,并在螺线管的磁芯增加导磁片,使得传输点和接收点的面积相对较小,对散热材料的使用限制较少,而且导磁片不仅可以增强对磁场的接受能力,还能减少磁漏对手机内部电子元件的影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芯1两端凸起端高度相等并与两端之间芯体呈垂直状,第二磁芯3两端凸起端高度相等并与两端之间的芯体呈垂直状,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磁芯1与第二磁芯3形状相同,两端均设置有凸起端,通过凸起端进行传输和接收。凸起端进行传输和接收是因为此种方式下传输点面积相对较小,对散热材料的使用限制较少。具体的,第一磁芯1与第二磁芯3的材质为铁氧体、非晶和纳米晶带材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在30kHz-300kHz频率下具有大于500的磁导率,以及饱和磁感大于200mT。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磁芯1和第二磁芯3因为其材质性能,应选用铁氧体、非晶、纳米晶带材其中的一种,同时还应该满足在30kHz-300kHz频率下,具有大于500的磁导率,以及饱和磁感大于200mT。满足前述的条件后,在高功率情况下才能稳定、安全的进行电力传输。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磁片7和第二导磁片8中心处开有放置孔,放置孔与第二磁芯3两端凸起端形状相同,第一导磁片7和第二导磁片8的厚度小于0.2mm。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导磁片7和第二导磁片8中心放置孔固定在第二磁芯3两端凸起端,通过第一导磁片7和第二导磁片8增强了接收端对磁场接收能力的同时,还减少了磁漏对内部电子元件的影响以及高功率状态下更好的散热性,厚度的控制有利于内部空间的利用。具体地,第一导磁片7和第二导磁片8的形状为圆形、等边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安装在手机内部的电力接收系统以及外部的电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接收系统由第二磁芯(3)、第二螺线管(4)、第一导磁片(7)和第二导磁片(8)组成,所述第二磁芯(3)芯体上缠绕第二螺线管(4),且所述第二磁芯(3)两端凸起端分别固定第一导磁片(7)与第二导磁片(8),所述第一导磁片(7)与第二导磁片(8)另一面与接收端壳体(5)内壁相连;所述电力输出系统由第一磁芯(1)和第一螺线管(2)组成,所述第一螺线管(2)缠绕于第一磁芯(1)芯体上,且所述第一磁芯(1)两端凸起端与输出端壳体(6)内壁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安装在手机内部的电力接收系统以及外部的电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接收系统由第二磁芯(3)、第二螺线管(4)、第一导磁片(7)和第二导磁片(8)组成,所述第二磁芯(3)芯体上缠绕第二螺线管(4),且所述第二磁芯(3)两端凸起端分别固定第一导磁片(7)与第二导磁片(8),所述第一导磁片(7)与第二导磁片(8)另一面与接收端壳体(5)内壁相连;所述电力输出系统由第一磁芯(1)和第一螺线管(2)组成,所述第一螺线管(2)缠绕于第一磁芯(1)芯体上,且所述第一磁芯(1)两端凸起端与输出端壳体(6)内壁相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1)两端凸起端高度相等并与两端之间芯体呈垂直状,所述第二磁芯(3)两端凸起端高度相等并与两端之间的芯体呈垂直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1)与第二磁芯(3)的材质为铁氧体、非晶和纳米晶带材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在30kHz-300kHz频率下具有大于500的磁导率,以及饱和磁感大于200mT。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防磁漏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泽琳许英华蔡鹏张继林
申请(专利权)人: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