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组件、单板和通信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单板和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连接器也被称为电路连接器。它可以将两个导体连接起来,使得电信号从一个导体传输到另外一个导体。电路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信号的作用。这种连接器可以是可拔插的,也可以是永久固定的。以板间连接器为例,它是一种常见的电路连接器,且在复杂电子设备中能够解决板与板连接和通信的问题。通常板间连接器放置于板边,以便和另一端对接。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因为连接器处于板边,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磕碰或对不齐的情况,导致连接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单板和通信设备,以实现较好的防撞效果。为此,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接地的接地部,所述金属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具有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接地的接地部,所述金属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室(P),所述容纳腔室(P)具有第一敞口(P1)和第二敞口(P2);和/n连接器(2),所述连接器(2)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P)内,所述连接器(2)具有第一连接端(D1)和第二连接端(D2),所述第一连接端(D1)朝向所述所述第一敞口(P1),所述第二连接端(D2)朝向所述第二敞口(P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接地的接地部,所述金属壳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室(P),所述容纳腔室(P)具有第一敞口(P1)和第二敞口(P2);和
连接器(2),所述连接器(2)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P)内,所述连接器(2)具有第一连接端(D1)和第二连接端(D2),所述第一连接端(D1)朝向所述所述第一敞口(P1),所述第二连接端(D2)朝向所述第二敞口(P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1)的第二敞口(P2)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连接器(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1)上设置有导向结构(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G)设置在所述第二敞口(P2)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室(P)具有第三敞口(P3),所述第三敞口(P3)用于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2)包括第一连接器(21)和第二连接器(22),所述第一连接器(2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2)在所述容纳腔室(P)内层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1)悬挂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1)上设置有卡合部(211),所述金属壳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延伸至所述第二敞口(P2),使得所述卡合部(211)能够从所述第二敞口(P2)处滑入所述卡槽(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2)中的一者为电源连接器且另一者为信号连接器;或,所述第一连接器(2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2)均为信号连接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1)为L型,所述第一连接端(D1)为L型的所述第一连接器(21)的第一条边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端(D2)为L型的所述第一连接器(21)的第二条边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器(21)的第一条边和第二条边围绕所述第二连接器(22)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1)包括顶壁(T)以及与所述顶壁(T)垂直相连的第一侧壁(C1)和第二侧壁(C2),所述第一侧壁(C1)和所述第二侧壁(C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侧壁(C1)和所述第二侧壁(C2)各自的远离所述顶壁(T)的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敞口(P1),所述顶壁(T)和所述第一侧壁(C1)各自的远离所述第二侧壁(C2)的端面形成所述第二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坤,陈向阳,黄锡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