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796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3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涉及室内通风系统的领域,其包括多个风管单元,风管单元间设置有用于将相邻风管单元相互连接的安装件,风管单元下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吊杆,两个吊杆与一个安装板所围成的框架结构将风管单元承托,吊杆远离风管单元的一端弹性插接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设置于风管单元上方的建筑物墙体上。本申请具有通过设置与安装座弹性插接连接的吊杆,从而减小了的风管单元在激振力作用下于连接处发出的噪声,起到了提升建筑物使用者体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
本申请涉及室内通风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在大型商场办公楼等室内装修时,通常需要安装通风管对室内进行通风,通风管一般为一段一段的中空管道,多呈方形或圆形。通风管安装时需要使两根管道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11118148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通风管的连接结构,包括呈方形的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外壁靠近端部处套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通风管外壁靠近端部处套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卡接连接,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卡接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限位部。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为了实现节能的目的,商场及大型写字楼一般采用集中送风的通风措施,当天气变热或降温时,通风需求量增大,当通风量增大时,管内风对冲击风管内壁造成风管振动,风管段之间、风管段与墙体间为硬连接,当风管振动时,产生噪音,影响楼内办公或居住人员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气流通过风管内产生的噪音,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包括多个风管单元,所述风管单元间设置有用于将相邻所述风管单元相互连接的安装件,所述风管单元下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吊杆,两个所述吊杆与一个所述安装板所围成的框架结构将所述风管单元承托,所述吊杆远离所述风管单元的一端弹性插接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风管单元上方的建筑物墙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送风量增大时,风管单元内的流动空气产生对于风管单元的激振力,风管单元在激振力的作用下会有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趋势,通过设置与安装座弹性插接连接的吊杆,当风管单元产生位移趋势时,吊杆可沿竖直方向产生微小的偏移,从而减小了风管单元在激振力作用下于连接处发出的噪声,起到了提升建筑物使用者体验的效果。可选的,所述安装座远离墙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吊杆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座插接连接,所述吊杆于靠近所述安装孔底壁的端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吊杆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吊杆从所述安装座上脱出的锁止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杆通过安装孔与安装座插接连接并被锁止件限位,设置于吊杆端部的弹性件使得吊杆在安装于安装座上时,仍能在受到激振力的风管单元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并可以在弹性件自身的恢复性能下整体保持稳定,实现既满足风管位移要求又满足风管稳定的目的。可选的,所述锁止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吊杆靠近所述安装座的端部外周侧上的限位块,所述安装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同轴的环槽,所述安装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安装孔的深度方向且贯穿所述安装座的下端面,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环槽连通,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及所述环槽均适配;当所述吊杆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座插接连接时,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环槽中且远离所述限位槽,此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且未达到极限压缩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块与限位槽对准,再将吊杆插入安装孔中,此时限位块于限位槽内滑动,弹性件被压缩,持续推动吊杆至限位块与环槽滑动连接时,转动吊杆,此时吊杆通过限位块及环槽与安装座卡接连接,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确保了吊杆与安装座之间的稳固性;同时,仍有压缩空间的弹性件满足了风管单元在激振力下位移的需求。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于所述环槽靠近所述风管单元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卡接槽适配;当所述吊杆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座插接连接时,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安装座卡接连接,此时弹性件仍处于压缩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吊杆至限位块与卡接槽对准时,弹性件的形变力驱动吊杆向远离安装孔底壁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限位块与卡接槽卡接连接,进一步增强了吊杆与安装座之间连接的紧密性,确保了在允许风管单元产生微小位移情况下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安装件包括设置于相邻所述风管单元间的避震软接头,所述避震软接头的两端均通过螺钉分别与两个所述风管单元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震软接头使得风管单元在受到激振力作用下时,端部也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避免了相邻风管单元之间的硬连接在激振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噪声。可选的,所述避震软接头与所述风管单元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避震软接头与风管单元连接处出现漏气点,由于漏气点多为孔状或狭缝状,在管内气压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密封垫圈确保了避震软接头在与风管单元连接时的气密性,避免出现狭缝处漏气,进而避免了狭缝漏气产生噪音的可能性。可选的,所述风管单元内壁上贴合设置有吸音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音棉具有隔音的功能,可以吸收风管单元内通风时气流走过的声音,降低风管内气流的回声,从而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吸音棉还具有保温的效果,还能降低管内风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减小热损失,起到节能的效果。可选的,所述吊杆远离所述安装座的端部与所述风管单元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吊杆的上端插入安装座中并推动吊杆至限位块与环槽的侧壁抵接,再将吊杆的下端插入安装板上的螺纹孔内,转动吊杆使得限位块与卡接槽卡接连接,同时吊杆与安装板螺纹连接,通过设置与安装板螺纹连接的吊杆,实现了尽可能降低了风管单元在沿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限位块从卡接槽中脱出的目的。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与安装座弹性插接连接的吊杆,当风管单元产生位移趋势时,吊杆可沿竖直方向产生微小的偏移,从而减小了风管单元在激振力作用下于连接处发出的噪声,起到了提升建筑物使用者体验的效果;2.设置于吊杆端部的弹性件使得吊杆在安装于安装座上时,仍能在受到激振力的风管单元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并可以在弹性件自身的恢复性能下整体保持稳定,实现既满足风管位移要求又满足风管稳定的目的;3.吸音棉还具有保温的效果,还能降低管内风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减小热损失,起到节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吊杆端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风管单元;2、安装板;3、吊杆;4、安装座;5、安装孔;6、弹性件;7、限位块;8、环槽;9、限位槽;10、卡接槽;11、避震软接头;12、吸音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参照图1和图2,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包括固接在位于水平面内的墙体上的安装座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风管单元(1),所述风管单元(1)间设置有用于将相邻所述风管单元(1)相互连接的安装件,所述风管单元(1)下设置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两端均设置有吊杆(3),两个所述吊杆(3)与一个所述安装板(2)所围成的框架结构将所述风管单元(1)承托,所述吊杆(3)远离所述风管单元(1)的一端弹性插接连接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设置于所述风管单元(1)上方的建筑物墙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风管单元(1),所述风管单元(1)间设置有用于将相邻所述风管单元(1)相互连接的安装件,所述风管单元(1)下设置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两端均设置有吊杆(3),两个所述吊杆(3)与一个所述安装板(2)所围成的框架结构将所述风管单元(1)承托,所述吊杆(3)远离所述风管单元(1)的一端弹性插接连接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设置于所述风管单元(1)上方的建筑物墙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远离墙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孔(5),所述吊杆(3)通过所述安装孔(5)与所述安装座(4)插接连接,所述吊杆(3)于靠近所述安装孔(5)底壁的端部设置有弹性件(6),所述吊杆(3)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吊杆(3)从所述安装座(4)上脱出的锁止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节能建筑的室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吊杆(3)靠近所述安装座(4)的端部外周侧上的限位块(7),所述安装座(4)于所述安装孔(5)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5)同轴的环槽(8),所述安装座(4)于所述安装孔(5)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安装孔(5)的深度方向且贯穿所述安装座(4)的下端面,所述限位槽(9)与所述环槽(8)连通,所述限位块(7)与所述限位槽(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坤陈梦月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问鼎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